「這個潭裡的水越來越少了,這幾年小芋頭及小米歉收,連附近的森林都打不到獵物。部落許多人生病都無法好,而紛紛向祖靈報到」,頭目查馬克憂心地說。
「經過多次的祈雨祭,雨神都未曾露面」,祭司解釋著。
「家族千年前從Badaiyi遷徙至加匏朗,得感謝加泵社(今泰武鄉佳平村)的寬容與慈悲,收容我們居住在他們的傳統領域上。加泵社不只收容我們,也收容從海上拉美島(今小琉球)劫後餘生的拉美人(今吾拉魯滋永久屋的泰武村民中,即有拉美人血統)」,頭目查馬克對族親說明全族的來歷及感謝加泵社。
由於部落的水源地(今水雞窪,位於泰武鄉武潭村下方),泉水逐日消失,因此為了續命,查馬克必須帶領族人找到新家園。
守護神雲豹,有著發亮的黃金色皮毛,上有多處塊狀的神記。將扮演尋找水源的帶路信使。眾族親於是背起家屋的石板,以及各類物品等家當,浩浩蕩蕩地隨雲豹向西行。
大約走了一個白天,來到一座森林前(後稱為濫林,今潮州鎮泗林里的八大森林園區),林中各處不斷冒出泉水,眾人喜,決定在此地建立家園。
但查馬克頭目花了好幾個白天及黑夜,不斷地四處勘查,來來回回地走著、思考著,最後透過祭司向雲豹表達「這裡水源的確充沛,林中的獵物也多,但是東面沒有可防守的天然屏障。還是請守護神帶領我們找另一處吧」。
雲豹隨即站起,弓起身子,伸一伸懶腰,開始往太陽神的國度走去,眾人繼續趕路。
直到聖山(今大武山)嶺邊出現白光,眾人從一個河谷旁的小獵徑開始登上坡,在日出時刻,順利到達半山腰一塊平台。雲豹走向平台後方的森林,頭目及祭司隨即跟著,穿過森林,看見一小瀑布,其下潭水清澈。雲豹很開心地喝起潭水,然後在潭邊躺下,怎麼叫都不想動。頭目看到這兒,向祭司說「就是這兒了」。隨即取名為「紮拉秀」(漢人稱之陳阿修社)。
紮拉秀社,300年前展開建社作業,他們不知道剛經過的河谷,是隸屬「加拉阿夫斯」社(舊來義)的傳統領域,因此日後兩社經常發生戰鬥,漸漸成為世仇。
在這個位置,很快就出河谷,河水在出谷時,岔出3條支流。頭目發現並掌握了分岔之位置,於是輪派社裡的勇士在該處日日夜夜地守衛,那裡就成為日後的「巴陽庄」,也就是今日的老籐林。頭目隨即指派風使,向分支河川下游的各社,要求他們必須年貢水租粟。紮拉秀社靠這個水租,充飽設於部落中逐漸增加的穀倉數。同時,靠著這個分岔水源,紮拉秀社得以溝通下游18社,組成軍事聯盟。
荷蘭人發現這個軍事聯盟後,遂與查馬克洽商是否願意擔任東印度公司的地方代理人,幫忙收粟稅、米稅,以及公司所需要購買的貨品。查馬克同意了!荷蘭人遂贈其一根權杖,代表東印度公司的代理人。這讓長期與荷蘭人貿易的「加拉阿夫斯」社,頗為眼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