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有提到債券主要是用來做避險資產,很多人都推薦可以執行股債平衡。但臺灣其實有另一個跟其他國家的投資市場不太一樣的現象,就是有非常多的高股息ETF,最明顯就是2023年高股息ETF之亂,很多高股息ETF除了殖利率可以到8-9趴之外,連年報酬率都上漲到20-30%,應該跌破很多人的預測。
高股息ETF,顧名思義,是主要投資於配息穩定、股息率相對較高的股票。這些公司通常是成熟穩健的行業龍頭,提供相對穩定的現金流。高股息ETF的魅力在於其提供的可觀股息回報,對追求穩定現金流的投資者具有吸引力。
台灣常見的高股息ETF依照季配跟月配分成,季配版的0056、00713、00878、00919,以及月配息版的00929等等。當然也可以透過搭配不同季配版的高股息ETF,來達到月月配的目的(比如0056+00878+00713的組合)。後者的做法更為分散風險,並且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是比較推薦的做法。
市值型ETF主要追蹤整體市場指數,通常投資於大型公司股票,並以其市值占整體市場較大者為主,成長速度快,但是但股息回報較低。跟較為穩定的高股息ETF比起來,漲得快也跌得快。最經典的標的就是0050或006208。
大致上而言,在多頭市場的時候,市值型ETF可以佔盡優勢,而在空頭市場的時候,高股息ETF因為較為穩定,所以表現會比市值型ETF好一些。
通常買的話建議相互搭配,從資產配置角度上來看,一般的投資推薦是推薦還年輕、不擔心現金流的投資人先以高市值ETF做主要配置,力求資產增加,因為一般來說高股息ETF的市值成長性較低,會推薦等到中老年後再購買。比例的部分建議可以以年齡做區分,比如年紀才30歲,可以買70%的市值型ETF跟30%的高股息ETF。
而從資金來看,建議如果有借錢投資、理財型房貸等資金流入的話,建議自己本身資產的部分(比如薪水、年終獎金)等等投入市值型ETF,而借款得來的資金則投入高股息ETF,減少還款的風險。這是從風險的角度來考量。
債券ETF主要投資於各類債券,以提供固定的利息回報。相較之下,高股息ETF的投資標的是股票市場,並追求通過配息實現穩定的現金流。兩者雖然看起來一樣,但是受到影響的狀況不同。債券ETF可能受到利率風險的影響,而高股息ETF的回報更依賴於股票市場的表現。這使得兩者在應對市場波動和風險方面有著不同的優勢。
其實兩個的差別就在一個是股票跟債券的差別,前者的配息來自於股票的配息金額,後者的配息來自於票息的金額。兩者雖然看起來都可以有月月配、季配、半年配的現金流,但背後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股票會因為市場而有波動、債券則是已經訂立好還款條件,所以後者的風險會比股票來得小。
根據元富證券網的資料,目前高股息的ETF的市值是比較高的、大於債券ETF的市值,所以流動性來說高股息的流動性會比較好。最後是殖利率的部分,高股息的ETF跟債券ETF比起來,高股息ETF的配息稍微比債券ETF好一點點。
另外債券ETF的部分,如果是海外債券的話,可以「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跟證交稅,高股息ETF則是單次配息2萬元就要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我覺得如果是我的話,在我配置完成我的市值型ETF(攻擊型部位)後,我應該還是會傾向把大部分的防守型部位,全都配置在高股息ETF。因為其實高股息ETF大多都是季配甚至月配,只要每張股票都小心配置,是有辦法不用繳交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兩者條件一樣。而證交稅才一點點而已,但高股息ETF的配息跟債券ETF比起來還是比較優渥。我想可能會到我快要退休時,風險承受度較小的時候,才會以5:5的比例慢慢把高股息ETF改配置成債券ETF吧。但在講到債券ETF的時候,在債券跟債券ETF上,我還是會選擇直接配置債券,所以結論是我不會買債券ETF,會在老了之後直接買入美國公債,達到最大的避險目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