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不但要能文能武,還需要會影片剪輯。影片剪輯說起來就比較複雜,因為牽涉到比較多的面向。剛開始入手的時候很難理解,不過了解系統架構以後,其實也就那麼一回事。但是總得來說,耗時相對要多很多,比起一般的文章或繪圖,你也可能要耗時許多,因為他的素材就是比較多。
影片大概需要三種素材:聲音素材、圖片素材、影片素材。聲音素材可以是來自文字,也可以是用嘴巴直接說的影片聲音。圖片素材是用來解釋某些東西時需要使用的。影片素材則是用手機等拍攝出來的東西。這三種素材需要以規則性的擺放方式,讓系統能夠了解判讀並且整合成完整的影片。
我常用的影片剪輯軟體有兩種:Canva和CapCut。Canva的影片剪輯功能算是相當齊全。製作影片的時候,將各種素材拖到下方的素材表裡面。基本上有分影片表、聲音表、文字表,還有其他各種的圖表、變化動畫等。你需要將你要使用的素材上傳到Canva裡頭,讓Canva能夠識別,然後再手動將它拉到各個相對應的位置。等於你是導演,安排你的聲音、影片、照片、文字同時出現在那一秒鐘。
每一秒鐘可能有30個畫格組成影片。假設3分鐘180秒乘以30個,總共就有54000個影格在電腦中生成。所以可以想像其中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你就是導演,要安排這個影片的每一秒鐘的畫面長成什麼樣子。如果對這個東西沒有清楚的認識,其實你很難做影片編輯的動作。影片的好壞也根據你的需求可能增加難度。假設你的影片內容重點在你的聲音表達,而畫面只是輔助,那你可能可以使用內部系統提供的影片做你的素材。例如你只是談論一個故事,那你就是選擇一個風景的影片讓它一直播放,讓人看影片的人能夠專注在你的聲音表達。
如果你真的要拍一個影片,則每一個片段、故事的片段都需要搭配相應的影片。例如下雨,你需要有下雨時候的影片搭配在你的說話裡面。這樣相對的質感就會高很多。不過如果你講的故事是非常複雜的,你所需要的情節、你所需要的影片片段也是非常多的,那等於是你自己要去拍一部電影那般的困難。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就是用文字生成影片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讓你只需要提供文字,AI就會幫你生成影片。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缺點是影片的質感可能會比較差。
Canva和CapCut兩個軟體都有許多素材庫,不管是影片、形狀、圖像,或者是由AI直接幫你生成你想要的影片片段,都可以產生或者是直接拖拉使用。總之你是導演,你可以決定你影片的品質的好壞。好的影片通常都需要很多的時間下去做,品質稍微普通的影片則使用的時間相對都會比較低,但再怎麼低都不會比寫一篇文章來得快。
你這樣的比例來估算,生成一篇3分鐘的文章大概需要1000字左右。假設你需要一個小時來寫一篇1000字的文章,那麼製作3分鐘的影片相對的可能就要3個小時到4個小時以上。
這只是我個人使用影片剪輯軟體的經驗,實際情況可能會有所不同。影片的製作還有另外一個麻煩就是上字幕。因為上字幕是要讓人看影片同時能夠跟聲音搭配效果才會比較好,所以你一定要算好在那一秒鐘的時間螢幕上出現的字就是你要說的那個字。而且字幕的時間拖拉的次數會非常多,相對的耗費的時間也是很多的。
總而言之,錄好的音要簡潔,要剪接。使用的影片也要剪接,要分段落去除不需要的段落或聲音。然後文字上上去要搭配這些動作。這些動作都非常繁複,而且消耗的資源也比較大,所以等待的時間也比較長。如果你是用線上的系統,等待的時間就會拖更久一些。資料的傳遞將會非常的耗時,不像文章幾K就可以處理,影片的資料通常都是幾MB起跳,所以耗費的時間真的比較久。
談談另外一套軟體編輯系統叫做CapCut。這個軟體是中國出版的國際版,使用的方式跟Canva大同小異。不過它有幾個地方是比較特別的。CapCut影片的來源部分大多數是中國國內的素材比較多,所以呈現的風格會比較中國化。Canva影片素材大多來自國外,所以他的影片素材感覺上會比較有國際性。
CapCut的另外一個重點是字幕上字幕的方式。它支持音頻轉文字能夠自動生成字幕,而且成功率不錯。所需要花的時間就是檢查他在轉換成文字的時候是否正確。例如「彷彿」有可能寫成「房福」。你還是需要自己調整,因為它沒有辦法100%猜準口音,所以也沒有辦法100%猜測正確。不過他的文字生成字幕生成的效率很好,其實已經減輕了你非常多字幕的負擔。這是我最近比較常用的原因。
以上只是我使用影片剪輯軟體的心得分享,並非教學。實際上,還是要自己使用過後嘗試,才能知道哪一種軟體對你比較有用和合適。
這就是我的另外兩個員工:AI員工。他們也間接地幫助了我很多,讓我在YouTube的影片工作上能夠節省非常多的時間。剪了100多支影片下來,我仍然覺得還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以上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