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書喫文|《創造與漫想》Amazon 執行長貝佐斯的工作與生活哲學

2021/06/1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Bezos@amazon
2021年5月,台灣疫情急遽升溫,許多公司都面臨到經營危機,也有些產業,因為遠距辦公、社交距離和宅在家救世界的局勢,人人都在使用網購、線上會議和各種數位工具,網路市場需求激增,更上游的產業鏈即是「雲端」,而Amazon提供的AWS便是目前世界雲端的龍頭,也正是在疫情底下能夠獲利的產業之一。身為在AWS代理商工作的我,對於貝佐斯到底是如何從全世界最大的書店,擴張企業版圖到提供雲端的資訊服務公司,非常的好奇;更厲害的是,Amazon的股價與每股現金流也持續創新高。
《創造與漫想》便是收錄貝佐斯從1997年發行股票開始,寫給Amazon股東的信,說明身為Amazon創辦人暨執行長,經營企業的哲學和目標。這本書非常適合三種人閱讀:
  1. 想要創業的人
  2. 想要公司上市上櫃的人
  3. 想要成為Amazon股東的人
創造與漫想@天下出版
每位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被世俗的標準給肯定成功。然而他們能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樣子,皆來自於他們每個人獨一無二所信奉的經營和生活哲學。從1997年到2020年貝佐斯致股東的信,描述Amazon 一路以來商業模式的變革,也不斷重複闡述貝佐斯個人所深信的價值,以下是我從中獲得的五項啟示:

一、追求長遠價值與利益

Thomholmes@Unsplash
「一年只要做好三個好決策。」當貝佐斯心中迴盪起這個聲音時,表示從一開始創辦Amazon時,每次進行決策和營運方針時,永遠「以終為始」的利益作為企業長久經營的價值圭臬。每封股東信一再重複強調,Amazon慎重地將每位客戶的回饋作為改善產品或增加品項的依據、投資設備與優化流程來增強企業體質而增加固定成本,雖然短期內的獲利不會立即提升,甚至發給股東的股息也不會明顯增加,然而放長線觀察Amazon,不論是營收或是股價都持續攀升。
Amazon經營的理念是以讓企業能永續成長為目標,不為短期的股票市場或獲利為首要,所以投資非常多公司營運所需的基礎建設,也將營收持續回饋至提供更好的服務給消費者,雖然股東並沒辦法因此獲得股息作為短期的報酬,但長期持有的股票價值卻能夠穩定提升。這讓我想到股神巴菲特最常提到的「複利效應」,巴菲特能夠累積到今日的資產,除了依靠精準的分析外,還有「願意慢慢變富」。
貝佐斯曾經問巴菲特:「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什麼大家不直接複製你的做法呢?」
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
我覺得對於每個人的人生,其實就像是經營一間企業,市場的趨勢和風聲千變萬化,我們應該放長遠去檢視自己最終的目標到底是什麼?自己到底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倘若過程中需要時間探索或累積,千萬別因為心急而只見短期的利益,錯失長久培養的時間。具體來說,仿間很流行21日減肥成功,然而當你每次為了短期成效而運用錯誤的方法時,即使是21個月至21年,最終還是會繞回原地,倒不如一開始就規劃21個月的計畫,確實的一步步實踐,「慢慢變成理想的樣子」。

二、保持顧客導向的思維

Brettjordan@Unsplash
當初Amazon開始販賣除了書以外的物品時,很多品項都來自於顧客的需求,最終讓Amazon電商帝國變得不只什麼書都賣,而是什麼東西都賣,而這樣的企業優勢,也為這間企業帶來可觀的收益與定位。
書中貝佐斯提到兩項面對工作的思維角度:
•技能導向法:從已知的技能推動商機
•逆向工作法:從顧客需求「往回推」現在該做什麼
這讓我想到不論在職場或家庭中,很常會觀察到多數的年長者或資深工作者,非常善於使用「技能導向法」,利用已知的技能和經驗來面對所有人事物,然而,當面臨大環境劇烈的變革時,卻不願意利用「逆向工作法」來增進自我的能力與知識,非常的可惜。
因此若將顧客導向思維縮放到個人思維,我們工作與生活中所遇到的人皆可以算是我們的客戶,在職場上面對不熟悉的任務,在時間與精力允許的條件下,「逆向工作法」是一項能快速增進自我能力的方法。因為在社會大學,每項職務或未來的職涯道路,並沒有一本明確的教學手冊;瞬息萬變的社會,也沒有任何技能可以貫徹始終的解決所有複雜的問題。唯有抱持著對於「市場需求/客戶」導向思維來充實與精進自我,才能超前部署的避免自己失去競爭力。

三、擁有創新的初心

SpaceX@Unsplash
擁有「第一天心態」的企業才正要開始發展潛力,然而擁有「第二天心態」的企業已停止創新,接下來必然將走向衰弱、最終死亡。 — 貝佐斯2017年股東信
保有「第一天心態(Day 1)」,包含以客戶為中心、不被工作流程綁架、盡早跟上新趨勢,提升決策速度且同時保有品質,這些都是貝佐斯在Amazon一再強調與倡導的準則,而其中如「Day1的心態」不斷創新,也是為什麼Amazon可以提供相當多元服務與孕育出成功產品的原因,包含電商Prime會員、Alexa、Kindle和AWS等,每項產品除了來自於客戶導向思維的市場需求挖掘,更是貝佐斯在進行決策時,鼓勵企業內部許多的創新,這正是商機能夠生生不息的關鍵。
當初貝佐斯買下《華盛頓郵報》時,正是電子報蓬勃發展的時候,然而貝佐斯並不是用Day2的心境面對市場的變化,選擇坐以待斃或垂死掙扎,而是運用創新的思維,翻轉《華盛頓郵報》的商業模式。這讓我想到在2021年台灣疫情非常嚴峻的環境下,許多店家都不得關門休息,然而,也有許多店家趁勢轉型加入外送行列,開通新的商業模式,帶來更好的營收。

四、勇於和承擔選擇

Kylejglenn@Unsplash
最小遺憾框架(RMF:Regret Minimization Framework)是我在這本書中收穫最大的一個名詞,因為生活總是充滿選擇,不論小至是否要賴床五分鐘,大到是否要轉換工作跑道,然而當我們擁有「追求長期價值」和「顧客導向思維」時,有時候會陷入「什麼樣的選擇才是對的呢?」
沒有對的選擇,只有讓自己的選擇變對
我認為「最小遺憾框架」是一個很好的參考因素,即使是努力讓自己的選擇變對,但也難保別的選擇就是錯的,更重要是
所謂對的選擇,是自己是否可以承擔所做的選擇
貝佐斯在書中分享許多小故事,包含祖父選擇使用屁股的皮膚移植到受傷的手指,一輩子都要修剪手指長出的屁股毛;太太寧願小孩多去嘗試許多事物而不小心弄斷手指,也不願意腦袋變得不靈光。而我們又願意為了哪些事情做出選擇和承擔呢?因此許多人時常討論的Work-Life Balance一直都是假議題,因為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Balance沒有所為標準的答案,而是自己如何做出「最小遺憾框架」的選擇;而也因為是最小遺憾,對於創新或勇於嘗試,我們都可以更放手一博的迎接。

五、面對真理與事實

Austinban@Unsplash
最後,我觀察到貝佐斯是位坦然直率的人,他一直強調自己是個樂觀的人,而我認為這些樂觀不代表他總是無憂地面對所有事情和風險,而是因為他已經看透與接受所謂的「真理與真相」。貝佐斯有個遠大的夢想是造火箭前往外太空,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挑戰,然而他樂觀地面對,並且秉持他在書中所提及的「完美的倒立」理論:「我今天想要學習倒立時,非常清楚了解到要學會如何完美的倒立,所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是長期持續鍛鍊肌力和平衡,逐步達到目標,並非一步登天。」
貝佐斯正因為看清楚事實,透過長期的規劃與實踐,成為我們今天所認識的他,如此「創造與漫想」。
若喜歡這篇文章或這類的書籍,歡迎愛心💕或收藏📂,給我一點鼓勵,並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
有任何建議,歡迎寄信聯絡我:[email protected]
小克 WEN HUA WANG
小克 WEN HUA WANG
幕僚日記 | 職場觀察 | 專案管理 | 讀書筆記 | 生產力工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