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在首爾的弘大、西村以及解放村逛過一些獨立書店,但會有種各自地盤默默經營的感覺,而且因為環境客源租金銷量等因素,有好些也是曇花一現,轉瞬便消失了。從提供獨立書店相關消息的 Bookshopmap 查看,發現近8年全韓獨立書店的數量已由 2015 年首次統計時的 97 家,到2022年升至815家,這接近十倍的增長是反映了經營者跟讀者對主流書店以外有其他渴求,會想在閱讀上找到新的空間嗎?
當時尋找獨立書店時便特別留意有沒有專營繪本的書店,在大財團話事的商業世界裡能夠找到定位經營獨立書店,還能夠維持開銷站穩腳的已相當不容易,如果安安份份默默收集推廣來自世界各地繪本的,這就更像沙漠荒州一般的存在啊,這樣的繪本書店相信有它過人之處吧。
「繪本」書的生意在韓國算是熾熱,只少在我看來讀書風氣不錯,幼兒園開始便鼓勵閱讀,書商為學校製定閱讀套餐,一星期為學生安排一本童書,還附上勞作紙與教材,例如像KidsM這樣的,感覺他們的策略是韓國本土偏向起用新人作家的書,翻譯國外作品則不局限於英語圈,也不糾結於作家知名度,反而因為快快引入翻譯出版而有種貼近市場的優勢。
另外「套書」的出版也是這片繪本王國另一具雄厚實力的山頭。這邊的套書出版跟一般出版算是壁壘分明,由創作設計到行銷方式也不同,你不會在一般書店看到這些「套書」,它們的經營通過上網訂購,也另有書店專營「套書」買賣,最常看見的推廣方式是在超市開展場,向正在買菜或帶著孩子的媽媽們招手。正如前說在「鼓勵孩子閱讀」這件事上面韓國家長相當熱心,「套書」亦因此有了自己的市場定位,題材由偉人傳、世界地理、幼兒知識、語言學習、到社會科普題材,就像吃全餐一樣,一套一套地餵飽孩子,優點是方便,一套50、60本的包羅萬有(所謂有人煮好哂上埋菜放到口邊…),賣點是「有趣地學習」,我自己也曾為孩子添過幾套,而且對一個才4、5歲的孩子來說,要用有限篇幅梳理知識而不失條理,還要緊貼整個社會環境制定內容方向,背後需要一個龐大的出版團隊支持,這也解釋「套書」的成功不無道理,但當閱讀只以學業為重..唉怎麼說好呢,或者說像我這樣的讀者,比起學習到什麼、如何「有趣學習」,有時只想回到閱讀繪本的樂趣,少點目的,有時Enjoy就好。
去年春櫻盛放時逛了幾家位於首爾的獨立書店,其中一間更是繪本書店,覺得它們要在這些狹縫裡尋找空間生存並不容易,當時寫成文章放在繪本原力的IG,事隔差不多一年,趁此重新整理了文章一併放在這裡。
首爾的獨立書店集中在幾個大本營:由延南洞到望遠洞、西村以及鐘路等等,這次從延南洞至望遠洞,單是地圖標示也有20間之多,挑出三家走訪,也有各自不同定位。
繪本書店Gomgom bookstore 그림책방곰곰
幾年前在弘大附近遇過另一間繪本書店,記得裡面有一牆書架專放國外圖書,我還因此駐足看了很久,這次回頭找發現書店已關門大吉。同樣開在離弘大站有一點距離的Gomgom bookstore,從地鐵站出來沿著京義線林蔭路走,大概十五分鐘左右,書店不在內街,而且開在地面算是容易找到,因為是專門賣繪本的書店,也就成了這趟出行的第一站。
逛書店一定要看店家的選書,像默默觀察一個人一樣,觀察店家的口味,書店不大,只有兩書架跟一桌子書,比藏書量好像有點不公平,反而貴精不貴多,入門第一組櫃的藏書也精彩,當眼位置甚至騰出空間給獨立出版的插畫繪本,我在這區流連很久,幾乎把書通通翻了一遍看,始終可以接觸獨立作品的機會不多。書桌上則擺放重點推介的圖書,去年這個時候Suzy Lee剛拿下國際安徒生大獎不久,桌上放滿了她的作品,另外有一面櫃能正面展示繪本,比較看到店長最近出版的作品,而且翻著翻著發現店長應該喜歡貓呢,有不少貓星人蹤影。
Gaga 77pages bookstore
가가77페이지
這家書店在地庫一樓,入口不易察覺,我走過了一個街口才醒覺繞回去的,書店雖然位於地庫卻別有洞天,空間感也大,書店主要出售獨立出版的文學書藉,佔了總藏七成,話說店長原是由「一人出版社」起家,也因為喜歡獨立書刊、有想推介的獨立作品、想支持的作者,這才走上小規模出版之路,也是日後成立書店的契機。
書店名字太特別,最初還想因為Radio gaga? Lady gaga? 原來不是,gaga兩個音原是韓文裡商店가게的原型,而77pages則是店主認為最適合單次閱讀又具有足夠內容的頁數。
書櫃上的書像色塊一樣分開區域擺放,每個色系也有十數種顏色,色調搭配和諧不在話下,數量上也有好幾百本吧?而且Gaga 77pages主賣文學類書藉,算是我目前見過獨立出版物館藏最豐富的獨立書店。
比起傳統以體裁分類排列方式,獨立出版書藉的特點往往很難以體裁區分,於是店長才按顏色排列書藉,新書或經常閱讀的會放在主書架上,也讓獨立作品跟出版商的書混合擺放。對店家來說,讓來翻書的客人感到舒適自在很重要。
記得店長在訪問裡曾談及書店在疫情前還有賣餐飲跟酒水,而且一起工作的員工大多數是朋友關係,大家各自有全職工作如廚師、作家、畫家、藝術家、歌手等,也會輪流來看店。「這裡可能沒有暢銷書,也可能沒有新出版物,但一定有合乎你跟我口味的書。」店長如是說,開店宗旨不言而喻。
韓國獨立書店很多時因為單靠賣書不能長久經營,於是會場地出租予公演、展覽、舉辦收費讀書會、甚至引入餐飲項目等等,獨立書店有時也叫社區書店,記憶中不時有一些書店與社區合作的活動,例如舉辦夜訪書店活動,延長營業時間至深夜,鼓勵市民飯後出來散步+看書,這當中也許跟「鄰里」二字有關,要跟讀者建立更深的聯繫,吸引人的不單止是書,而是來了可以坐下喝口咖啡、夜裡來喝酒、週末來聽音樂會、作為書迷則可以上作家講座、參加讀書會等,那不只是一間書店的事,而是一個community的事吧,像黑暗中的光、沙漠裡的荒洲,於某個時間點,凝聚這些同路人。
最後這家位於建大Common Ground內的Index書店Index 是我這趟書店之旅最後一站,剛好是下午時間,可以順便來一杯咖啡,這家書店如果不看書藏的話,是不會察覺其獨立書店的身份,一是位置太好(這是甚麼衡量指標?),開在建大Common Ground內,書店格局也大,翻查才知道它是由另外一家獨立書店Thanksbooks、字體工作室Geulja Lab 以及Propaganda 出版社(平面設計雜誌Graphic就是由它們出版)聯合經營,書店基本上有一半位置兼作咖啡店,而架上以雜誌、視覺藝術、建築、設計類書藉為主,也可能是自己偏好,有一些小誌、插畫作品令人驚喜。書店2017年底開業,不經不覺已4年半,其實疫情這兩年對各行各業的打擊有目共睹,也難得它們還健在。
很多人會想城中已有如「教保文庫」這類大型書店,為什麼我們仍需要獨立書店呢?我想原因就在於「書」裡,就是賣什麼書給什麼人,大型書店看似書藏多,但回想我每次去其實只會走到自己熟悉的角落,而且大都心中有數,知道自己在找什麼書,反而有很多範疇的書會感到興趣不大,經常直接跳過,相反獨立書店有自己定位,因為只集中某個類型,逛的時候反而有不少新發現,即使是出版超過了二、三年的書也會如獲至寶,這也是作者們最樂見其成的吧,自己的書順利抵達讀者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