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德章是誰?湯德章在哪裡?湯德章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老實說,如果不是前陣子公民募資搶救湯德章故居的新聞,湯德章對我來說,就只有去台南經過圓環時,朋友會提起的一個名字其他的我可能一無所知。
所以這部電影,應該就是給我這種對湯德章有點印象,但其實毫不知情的民眾看的吧!《尋找湯德章》顧名思義是找尋湯德章的身世,他們從研究湯的記者楊淑芬開始,跟著她走進檔案館、校園,以及《中華日報》的藏報地點,和我們一起認識湯德章的家庭、成長,還有被退校的原因。接著也透過台南在地文史工作者,以及莉莉冰果室的老闆李文雄等人,認識湯的不同人生階段。
混亂,是湯生長的背景,所以電影英文名字才會叫「In Search of a Mixed Identity」,這是電影最開場的疑問:湯德章的名字更改過好幾次,從新居德章、林德章、坂井德章,到湯德章。1907年出生的他,媽媽是台灣人,爸爸是日本警察。父親出乎家庭意料的到台灣來,還取了當時並非歡迎的結婚對象,一位台灣老婆,最後死於焦吧哖事件。而湯似乎從小就背負著這種混雜、異文化、又有悲劇性質的人生課題。
然而,他的生長又非常異常的激勵人心。湯從一位遊手好閒的小混混,到了警察,又當了少數台灣人才能成就的警部補,最後還成了律師。他急公好義,為被欺壓的人爭取權益。誰是被欺壓的人?我想,對於湯而言,在混亂的認同下,就是被體制看不到的人,而不一定是哪種民族,而在那個時代下,是台灣人被欺壓。
然後他的故事,就斷在228。
跟很多那時代的菁英一樣,都斷在228。
之前工作時查詢228的資料,我時常在想,如果那些人活下來了,台灣真的會不一樣嗎?那又會是什麼樣子?但是他們那時的社經地位,許多活下來的人,也都被國民黨賜予了好位置,而成為黨國體制的一環。在那個政權不穩定的時期,應該誰都沒有定論,哪種特質條件,不會被殺害,所以才會恐懼。
一部傳記電影,最好是由拍攝者本人站在螢幕前,跟大家說說話,交代自己的生平來由。不過,湯德章過世那麼久,紀錄片用大量的歷史資料、照片,還有研究者與親人的訪談,讓湯德章站在大家面前。
做過文史資料或影片就知道,照片與資料的授權,真是個大麻煩,因為製作者要經過一大堆的授權程序,才能製作最後的成品。看到紀錄片用了那麼多歷史資料,深感製作程序的繁複(我猜想啦)。但那些也正是影片非常珍貴的一部分,過往許多尚未出土、可以認識湯德章的資料,都在影片中展出。
另外,導演拍攝時,把鏡頭放在湯德章的姪女陳銀面前好近好近好近,剛開始看時很壓迫,但是看久了,總覺得有點親切。可以感受到劇組很開心姪女終於願意受訪。然後他們講著湯的許多小故事,一則又一則,像是如數家珍一樣,開口就停不下來。你可以感受到,大家都很喜歡他,導演也是。
許多人會用「可惜」,但我總覺得以他們的情懷來說,他們覺得更可惜的,應該是自己的死亡,會加深了他所關愛人民的恐懼,那才是真的可惜,而且令靈魂深深的難過。養子湯聰模在影片最後,說他要希望可以再住進差點要被賣掉重建的老家,但他似乎等不到了。看完這部電影,令我感到很難過。
然而,我還是很喜歡它。電影好好的梳理湯德章的身世,使我更理解這位平時會不小心就被某些刻板印象奉為英雄的人物,過去其實大半部分的人生,都在找尋自己的認同,他並不會如神話一樣,從頭到尾都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台灣人,所以愛台灣,相反的,正是因為經過追尋,從低層到高層,從台灣到日本,每一步他都用力去看,所以才成了那個時代的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