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母樹》樹聯網的秘密

2022/07/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談的不是我們能夠如何拯救樹木。這本書談的是樹木如何可能拯救我們。」
幾乎是才剛開始閱讀這本書,就迫不及待地跟身旁的人分享作者眼中的森林。
從過去以為的物競天擇認知觀當中脫離出來,在分別、控制與競爭之外,看見大自然的合作、融合與共生。那不只是單一物種之間為了己身後代存續的交易,而是在不同的樹種之間,藉由貼附在根部的真菌網相互連結,其中再透過化學元素相互溝通,彼此互通有無,傳遞供給彼此生長的能量與營養。
作者帶著我看見了樹的根部上貼附著各種色彩斑斕的真菌,當較高的白樺遮住了較矮的花旗松,看似是白樺搶奪了花旗松的陽光,實則產生了更多的碳,經由與根部連結的菌根菌,再傳遞到鄰近的花旗松,養分足以供其合成生長所需的醣類。
不只是如此而已,研究者更進一步思考並驗證,白樺並不會因為將碳傳送出去而枯竭,它提供的碳,足夠幫助花旗松生長和存活,卻又不至於犧牲自己的活力。碳在樹木之間傳送的方式,會隨著生長季節而改變。夏天的時候,白樺傳送較多碳給花旗松;到了春秋兩季,白樺葉子掉光時,花旗松則傳送較多的碳給白樺。兩種樹相互輪流回饋彼此、合諧共存。
當有關當局的決策者、各方領域的專家,固守著物競天擇的認知論,認為雜樹與主要樹種競爭天然資源,並且為了採收高經濟價值的樹種而執意要砍光松樹周圍的灌木和白樺。作者帶著崇敬的眼光與思想去探討大自然之間的關係,看見了被人類文化和經濟歸類為有害的生命,實則都有其存在的價值。甚至更擴展到整座森林的互動──不僅僅是花旗松與白樺,各式各樣的樹種都具有相互連結與扶持彼此生長的能力。
連結、溝通、交流,對於生命的健康和存續的重要性不證自明。
樹木如此,人類更是如此。
罹患乳癌後的作者,想著的總是從這些樹木身上學習到的智慧。與家人創造更多的連結和故事、更積極參與女兒們的成長、與伴侶一起攜手共度艱困的時刻,也與同樣罹患乳癌的患者相互扶持鼓勵、分享彼此的痛苦。這段經歷促使他更多地研究,年邁的母樹若是健康惡化(染上病害、氣候壓力等),是否會將剩餘的能量和資產傳給後代?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時,母樹把自己的生命泉源傳送給兒女,幫助他們面對未來的變化。死亡的逼近反而激發了生命;年老的為年輕的注入能量。」
看見樹木之間反映出來的社會關係,並不是在否定資源有限之下的競爭性,而是樹木和人類一樣,共享某些根柢的價值與信念,扶持彼此的生命、滋養下一代的生存,也感念上一代的付出。資源固然有限,但相較於優勝劣汰的認知觀,只取自身所需、也不忘回饋的生態系統,更能創造出富足的環境與生命。
本書的最後,作者帶著女兒一起看見了受傷的林地正在復原的徵兆。「蜈蚣沒入土裡繼續做工,吃小蟲,小蟲再吃小小蟲,在進食和排泄的過程中促進養分循環,而樹木在一連串的過程中獲得滋養,成長茁壯。」過去一直帶著某種浪漫的相信,認為人類因愛而生,因此人性本愛、人性本善。忽然覺得不那麼重要了。創造的目的是愛,愛聖三位、愛主,愛人如己、愛己如人,也愛花草樹木與動物。從哪裡開始、如何前進,可能每一個生命都有各自的道路,但朝向終點的方向卻是唯一。
Reen|她的實驗室
Reen|她的實驗室
唸過法律系、社會系、獸醫系,大學肄業;Schizophrenia與CPTSD之倖存者;文字是苦難與蛻變的見證者;相信走過崎嶇的路,才能對失序的人擁有更寬廣的理解與溫柔;願每一顆受傷的心,都能夠因為修補和治癒而發散著歷練的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