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溫暖的4月,正當我現實生活忙成一團,根本無心力思考我下一篇文章要寫誰時,臉書的一則回顧,讓我乍然發現-唉呀!怎麼一眨眼已到白天賞桐花、夜晚賞螢的季節呢了!那不用再想,我們就來說說油桐花吧!
在地球氣候異常還沒那麼嚴重時,台灣的油桐花因為在五月會如同下雪般飄落,而被取了這麼一個浪漫的名字。
但現今,我常常開玩笑說:現在該改名啦!因為到4月就“下雪啦”,該換叫它四月雪了🤣🤣🤣
其實油桐在台灣算是外來種,而只要是“外來種”,就常常會受人討厭。
但它們何其無辜?樹又沒腳,怎麼來台灣的?不也是人類造成的嗎?
油桐是在日據時代開始被引進,當時引進油桐種植是因為它有經濟價值,它的果實、種子可榨油,榨出來的油脂具有防水、防鏽、防蟲蛀的功能,被使用在木頭家具、船隻及美濃油紙傘上,另外它的木頭,可做成牙籤、木屐,及家具。
但當化學油脂興起,替代了天然的產品,加上相關需求產業的沒落,種植油桐樹再也沒有經濟價值,對農民來說怎麼可能花時間精力去種它,於是紛紛棄種。
誰知這個植物生命力強盛,即使被遺棄,依舊堅強的自己在台灣淺山區域生長蔓延開來了。
後期,有人發現另一種的價值-觀光價值,於是舉辦各種「桐花祭」,甚至還有人刻意栽種了起來,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啊!
油桐的公母,是分公株及母株,指的是這一棵樹一整棵都是公的;那一棵一整棵都是母的,不會有一棵樹上出現雄花與雌花同樹的情況。
大家通常在欣賞的整朵飄落的五月雪,其實都是公花,我曾經聽過客人說他們聽過油桐導覽說黃色蕊心跟紅色蕊心是公跟母的區別,
但其實只要是整朵的,通通都是公的,只不過是黃色蕊心的是幼齒的;紅色蕊心的可以說是老輝啊(台語)
那雌花到底在哪呢?其實雌花在樹上時跟公花差不多,但落下時就不起眼到會被忽略,因為她的蕊心(子房)要留在樹上長成油桐果,所以落下時只有花瓣一片片飄落,小小的超級不起眼,總是要等到花期過後果實滿樹了,才會被發現到原來這棵是母的呀!
當油桐失去它原本的經濟價值後,被人類發現它的花原來這麼美而開發了觀光價值之外,後來也慢慢有些種子愛好者將它的種子處理過後綁成種子串裝飾品,開發出它更多另類的商機。
但其實我個人覺得,人類該懂得剛剛好就好、適可而止的道理,不要凡事都過猶不及,而且總是以“人”的角度在看,該換換角度控制一下自己,還大自然一個清靜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