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九劫江》後,盤點了一些問題所在。我寫武俠小說,武俠小說中最重要的就是「文戲」「武戲」,其中「武戲」更是重中之重。
為了寫出有趣的「武戲」場景,我自己研究了一個敘事方法。分享給大家,同時借用金庸《神鵰俠侶》中第十三章《武林盟主》中小龍女對戰金輪國師的片段來觀摩、學習。
架:武術的基本動作、姿勢描述。如揮砍刺砸削、馬步。
動:輕功、移動、閃避、反應。如閃神迴避、如蜻蜓點步。
招:招式的描寫、特色。動如脫兔、輕如裊裊、巧如幻化、大工拙拙、剛猛如烈。
勢:雙方氣長、外在氣勢、內在經脈氣血流轉。
心:雙方心裡博弈、內心狀態描寫。
武打場面的描述,不外乎在這五個基礎上延展。
而若要寫出層次感,大抵依照【架→動→招→勢→心】
的層次來寫,是最有效率的寫法。
因為有了基礎的動作「架」式,才會有「動」作(不論敵我),有了架與動,就有「招」式(有時候也可以先寫招出來),雙方對拚招式後,就會有氣「勢」消長,進而達到「心」理層次的博弈。請注意,並不是一定要完全依照這個順序來描寫。
武打場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於「鏡頭感」
,如果鏡頭感太抽象,就請理解成是「有前因後果的連續動作描述」
。
請試著比較以下兩段文字。
第一段
他不多想便內力凝聚雙掌,左手上擺、右手橫腰,同時一推,側身一閃,那人來勢也是極快、輕身也極是高明,側身打了一突閃過了一掌,只聽得難聽嘎吱幾聲,剛猛至烈的掌力直貫那人背心,那人頓時經脈寸斷、當場而亡。
第二段
他見那人來勢極快,側身一閃,不多想便內力凝聚雙掌,左手上擺、右手橫腰,同時一推,那人輕身也極是高明,側身打了一突閃過了一掌,卻也躲不過右手那掌,剛猛至烈的掌力直貫那人背心,只聽得難聽嘎吱幾聲,那人頓時經脈寸斷、當場而亡。
很明顯的,第二段的前後因果明確,「那人的來勢很快>閃避>發掌回擊>那人輕功高超閃過一掌,但中了第二掌>剛猛至烈的掌力直接震死那人」。
相比之下,第一段雖然勉強也能湊出個前因後果,但畫面感就沒有第二段來的明顯、強烈了。
簡單來說武打鏡頭感就是由一連串的「因為、所以、而且」
構成。
由上面的例子來說就是:「因為
那人的來勢很快>所以
閃避>且
發掌回擊>而因為
那人輕功高超閃過一掌,但
中了第二掌>所以
剛猛至烈的掌力直接震死那人」。
當然,不要傻傻的一直寫因為所以,那看起來會很奇怪🤪
武打描寫,有外在也有內在。外在有許多
接下來就用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第十三章《武林盟主》中小龍女對戰金輪國師的片段來做一點點分析,看看大師是怎麼描繪武打鏡頭,並且用了什麼樣的處理。
小龍女從懷中摸出一條雪白綢帶,迎風一抖,綢帶末端繫著一個金色圓球,圓球中空有物,綢帶抖動,圓球如鈴子般響了起來,玎玲玎玲,清脆動聽。眾人見二人的兵刃都極怪異,心想今日當真大開眼界,一個兵刃極短,一個卻是極長,一個極堅,一個卻極柔,偏巧二般兵器又都會玎璫作聲。
這裡還未進入比武,金庸先生先在兩人的武器上著了墨,還附帶了一點小幽默:「一個兵刃極短,一個卻是極長,一個極堅,一個卻極柔,偏巧二般兵器又都會玎璫作聲」。
輪國師所用的金輪專擅鎖拿對手兵刃,不論刀槍劍戟、矛鎚鞭棍,遇上了盡皆縛手縛腳,常人揮動武器一招過去,噹啷啷一聲響,手中就沒了兵器。若不是他見楊過功夫了得,還決不會說到十招。他一生之中,極少有人能接得了他金輪的三招。
這一段並沒有實際的描述武打場面,而是在描寫金輪國師的心態:極是自滿,自負武功卓絕。
小龍女綢帶揚動,搶先進招。金輪國師問道:「這是甚麼東西?」左手去抓帶子,見綢帶夭矯靈動,料來變化必多,這一抓中暗伏上下左右中五個方位,不論綢帶閃到那裏,都逃不脫掌握。那知綢帶上的小圓球玎的一聲響,反激起來,逕來打他手背上的「中渚穴」。國師變招奇速,手掌翻轉,又來抓那小球。小龍女手腕微抖,小球翻將過去,自下而上,打他手背虎口處的「合谷穴」。國師手掌再翻,這次卻是伸出食中兩指去夾圓球。小龍女看得明白,綢帶微送,圓球伸出去點他臂彎裏的「曲澤穴」。
小龍女綢帶揚動,搶先進招。
國師反應:一邊說「這是甚麼東西?」,同時也反擊「左手去抓帶子」。
小龍女綢帶上的小圓球玎的一聲響,反激起來,逕來打他手背上的「中渚穴」。
緊接國師變招奇速,手掌翻轉,又來抓那小球。
小龍女手腕微抖,小球翻將過去,自下而上,打他手背虎口處的「合谷穴」。
國師手掌再翻,這次卻是伸出食中兩指去夾圓球。
小龍女看得明白,綢帶微送,圓球伸出去點他臂彎裏的「曲澤穴」。
這一段基本上都是動作的連續描述
。
這一段鏡頭的描述是「小龍女>國師>小龍女>國師>小龍女>國師>小龍女」具有前因後果且連續的動作描述
。不是忽然天外飛來一筆的描述。
這幾下變招,當真只在反掌之間,國師手掌翻了兩次,小龍女手腕抖了三下,卻已交換了五招。楊過看得明白,大聲數道:「一二三四五……五招啦!還賸五招。」金輪國師要小龍女接他十招,是要她抵擋金輪的十下攻勢,楊過取巧,卻將雙方交換的招數一併計算在內。國師是一代武學宗師,那肯與這狡獪小兒斤斤辯算招數多少?當下左臂微偏,讓開圓球,金輪直遞了出去。
這一段稍微描述了金輪國師的心理狀態。也有一點心理博弈。
金輪國師要小龍女接他十招,是要她抵擋金輪的十下攻勢,楊過取巧,卻將雙方交換的招數一併計算在內。
楊過用小聰明的方法,試圖擾亂金輪國師,不過他「那肯與這狡獪小兒斤斤辯算招數多少?」就是了😂
小龍女只聽得噹啷啷一陣急響,眼前金光閃動,敵人金輪已攻到面前尺許之處。這一下當真變生不測,別說抵擋,閃躲也已不及,危急中抖動手腕,綢帶直繞過來,圓球直打國師腦後正中的「風池穴」,這是人身要害,任你武功再強,只要給打中了,終須性命難保。那是她無可奈何,才以兩敗俱傷的險招逼敵迴輪自保。果然國師不願與她拚命,低頭避過,只這麼一低頭,手上輪子送出略緩。小龍女已乘機收回綢帶,玎玎璫璫一陣響,圓球與輪子相碰,已將金輪的攻招解開。這只一瞬間的事,但小龍女已是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經了一轉,急忙展開輕功,向旁急退,臉上大現驚懼。
國師「噹啷啷一陣急響,眼前金光閃動,敵人金輪已攻到面前尺許之處」。
小龍女只能「危急中抖動手腕,綢帶直繞過來,圓球直打國師腦後正中的「風池穴」,這是人身要害,任你武功再強,只要給打中了,終須性命難保。那是她無可奈何,才以兩敗俱傷的險招逼敵迴輪自保
。」
果然國師不願與她拚命
,低頭避過,只這麼一低頭,手上輪子送出略緩。」
小龍女「已乘機收回綢帶,玎玎璫璫一陣響,圓球與輪子相碰,已將金輪的攻招解開。
這只一瞬間的事,但小龍女已是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經了一轉
,急忙展開輕功,向旁急退,臉上大現驚懼
。
這邊的鏡頭依舊是「國師>小龍女>國師>小龍女」的配置。而除了描述了諸多連續動作外,也上升到了「心理博弈」層次與「氣勢」的此消彼漲。
「因為國師進逼>小龍女只能行險>國師放棄進擊>小龍女得以逃脫>卻也如歷經生死,氣勢上變弱了一截」。
在前幾段描寫時,都只有點到為止,僅限於連續動作的描述。
但最後這一段就上升到心理層次與氣勢的描述。
也就是說寫武打場景時,除了畫面要流暢,還需要考慮層次安排,忌諱直接一連串無遮掩的全寫下去
,而是要根據段落安排,適時調度。
武戲想要寫得好,武打鏡頭感勢必要多著墨著墨。金庸大師妙筆生花,動作描述上寫出了十足的敘述,但是還是建立在連續性的畫面。
以上,希望這次的內容,可以幫助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