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創作的謳歌,最誠摯的改編:《驀然回首》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鬼才漫畫家藤本タツキ在三年前發表的網路短篇《驀然回首》,僅僅143頁,卻在當時刮起一陣巨大的旋風;這部半自傳的作品,以他對創作的努力、孤獨、嫉妒為靈感,以及2019年京都動畫縱火案的背景,去反思與療癒創作的瓶頸,並紀念縱火案當時逝世的動畫工作者。


兩位女主角的名字是由原作藤本的姓氏與京都動畫的名字轉換成藤野與京本,濃厚的自傳暗示性也出現在藤野的連載作品「鯊魚踢」封面、人物與集數,與藤本タツキ本人爆紅的「鏈鋸人」如出一轍。故事從藤野與京本的相識、相遇、在創作路上同行到分道揚鑣,漸漸深入創作中個人意義的追尋:雖然藤野的名聲雖然越來越大,作品越來越受歡迎,但她卻越來越忙碌,越來越孤獨。此時的她突然接到京本的意外死訊,不禁垂頭自問:是我害了京本,這些年畫畫究竟為了什麼?


充滿了猶疑、憤怒與後悔的故事到此突然迎來魔法般的轉折,藤本タツキ招喚出創作之神,讓奇蹟附身在故事最初的關鍵物品:一張四格漫畫的空白紙片。在藤野恨不得時光能夠倒流的現實中,與京本交流的四格漫畫為她打開了一條新的故事線。


迥然不同的情節似真若假,誇大的表現手法更相似於藤野腦內天馬行空的創作,她無邊的想像力超越現實,這彷彿是創作者用自己的創作在進行自我療癒,在試圖超越生死的邊界。


動畫改編的監督、腳本與角色設計押山清高以及其合作的井上俊之是業界公認的高手級動畫師,他們的工作日常就有如伏案困鬥的藤野與京本。押山清高自述他深受驀然回首的原作感動,也讓他更坦率地面對自己,於此,他們為了這次的驀然回首的原畫作了想像不到的嘗試:做出AI做不到的動畫。


他們不清除所有的線稿,保留動畫師手繪的線條進入最後成品,留住最多屬於人工的痕跡是對繪畫的重視也是敬意,在這部以繪畫者為主角的作品中,動畫改編投注了極大的熱情去轉譯藤本タツキ的原作。不僅僅是靜態到動態中,分鏡手法的琢磨,背景從春夏到秋冬的轉變,到畫面色彩的選擇都貼合原作的氛圍。配樂的音樂家中村遙,他的鋼琴獨奏搭配藤野與京本的相處日常,反射出近似日本導演岩久俊二作品中《花與愛麗絲》的經典青春絮語。藤本タツキ看完動畫說:感謝他的作品被如此誠摯的對待。


末尾藤野走進京本的房間是象徵性地和解與重逢,耳旁的聲音再度詢問著:為什麼要畫畫呢?為什麼呢?畫畫又累又辛苦,需要沒日沒夜的在書桌前苦苦練習,累了也還是沒有停、哭著也繼續畫。


因為無邊無際的心靈,總能夠回想起快樂飛翔的方法。


藤野與京本一同創作時那份平凡的美好,便是給所有觀眾的答案。


謝謝藤本タツキ,監督押山先生以及所有為這部作品畫畫的人們。

raw-image










91會員
38內容數
仰望夜空,有許多的星,每一顆星都是一個故事。 身為普通而認真的讀者/觀眾,請讓我寫封情書給這些繁星,收藏著仰慕,送上天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薄荷糖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四年的等待後,排球少年終於推出動畫續作《垃圾場的決戰》。原先應該是第五季的貓與烏鴉對決沒有出現在電視裡,而是以劇場版方式直接呈現在大螢幕上,自然有優點也有缺憾,但不變的仍是《排球少年》帶給大家的快樂,與那份超越輸贏的感動。 劇場版找回執導第一到三季的滿仲勸監督重新掌鏡,能再次説動他的理由
《耳環》在短短的39頁內描繪思念出海失蹤的哥哥的少年良田,與將耳環丟入海中的少女あやこ兩人短暫相遇的故事。或許只有那個年齡、那個晚上、這樣的兩個人,才能達成的一段奇妙旅程。原本完整的ㄧ副耳環就此分別穿戴在彼此身上,一段共享的秘密。那個夏天的晚上,他們都因此成長了一點點。
  簡直像站在球場中看著真實的比賽讓人目不轉睛,呼吸為之屏息——傳說中灌籃高手動畫版的遺珠之憾:湘北對山王之戰終於出世。當年所有人期盼卻沒盼得的最重要的一場比賽,在生父手下脫胎而出,讓這部作品畫下奇蹟的句點。  
枝裕和導演說《嬰兒轉運站》(Broker) 和2018年收下坎城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其實是姊妹之作。在觀眾看來,《嬰兒轉運站》沿續了他一貫的關注焦點:從現代家庭劇出發去探索不同的愛之羈絆。
「我腦海中一直想著那幅畫面,一個孩子奔向路盡頭的一棵孤零零的樹,那條路通往一處貧瘠的小山坡」看阿巴斯的電影,不但是一種身歷其境,更召喚出靈魂裡的回憶與影像互相共鳴,用借來的兩隻眼睛,超越民族與文化的界線,被他訴說的故事感動。
番外篇是所有角色的夢中相遇,所有本篇裡沒機會遇到的、沒能湊成隊的古舘都幫大家實現。主角們在國外的生活小片段、長大後的活躍,都透過黑尾的雙眼紀錄下來。
在四年的等待後,排球少年終於推出動畫續作《垃圾場的決戰》。原先應該是第五季的貓與烏鴉對決沒有出現在電視裡,而是以劇場版方式直接呈現在大螢幕上,自然有優點也有缺憾,但不變的仍是《排球少年》帶給大家的快樂,與那份超越輸贏的感動。 劇場版找回執導第一到三季的滿仲勸監督重新掌鏡,能再次説動他的理由
《耳環》在短短的39頁內描繪思念出海失蹤的哥哥的少年良田,與將耳環丟入海中的少女あやこ兩人短暫相遇的故事。或許只有那個年齡、那個晚上、這樣的兩個人,才能達成的一段奇妙旅程。原本完整的ㄧ副耳環就此分別穿戴在彼此身上,一段共享的秘密。那個夏天的晚上,他們都因此成長了一點點。
  簡直像站在球場中看著真實的比賽讓人目不轉睛,呼吸為之屏息——傳說中灌籃高手動畫版的遺珠之憾:湘北對山王之戰終於出世。當年所有人期盼卻沒盼得的最重要的一場比賽,在生父手下脫胎而出,讓這部作品畫下奇蹟的句點。  
枝裕和導演說《嬰兒轉運站》(Broker) 和2018年收下坎城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万引き家族)其實是姊妹之作。在觀眾看來,《嬰兒轉運站》沿續了他一貫的關注焦點:從現代家庭劇出發去探索不同的愛之羈絆。
「我腦海中一直想著那幅畫面,一個孩子奔向路盡頭的一棵孤零零的樹,那條路通往一處貧瘠的小山坡」看阿巴斯的電影,不但是一種身歷其境,更召喚出靈魂裡的回憶與影像互相共鳴,用借來的兩隻眼睛,超越民族與文化的界線,被他訴說的故事感動。
番外篇是所有角色的夢中相遇,所有本篇裡沒機會遇到的、沒能湊成隊的古舘都幫大家實現。主角們在國外的生活小片段、長大後的活躍,都透過黑尾的雙眼紀錄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創作者的道路上,創作低潮是每個階段都會遇到的事。 對於新手來說,這種感覺可能會更加強烈。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關於創作者低潮的常見問題以及應對方法。同時,也分享了我的創作經驗和提醒,希望能幫助你重拾創作的熱情。
Thumbnail
一直以來,周遭總是有許多人好奇為何身為全職媽媽的我還能閱讀如此多書又特別耗費時間寫文章?其實我的答案不外乎是:「我需要閱讀,而我也需要寫作。」 事實上,越是感到時間的有限性,就越能抓緊時間的縫隙去高效完成一件事。比如我家裡沒有電視,亦沒有追劇的習慣,有一搭沒一搭的與朋友聊天也多半是交流新聞時事
Thumbnail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
對於已成定局、呈現在大眾面前的作品而言
Thumbnail
從樂團到個人,最後從樂團再走向聽眾,創作回應著各階段不同的他們,而在我看來,他們一直不變的信念是「不違己心」。在此境界下,讓音樂有了與聽眾雙向溝通的趣味,也有了不再為過去青春迷惘的動力。
Thumbnail
生活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人們仍能以自己熱愛的方式與靈魂重新連結,並點亮心中的星辰。曾經的我,非常努力地變成"他人希望的樣子"。然而,我卻不喜歡成為"那樣子"的自己。這樣的心態,就像是一座禁錮靈魂的牢籠,將我困在黑暗的谷底。在一次逆境中的轉變,驅使我走向創作之路,重新發現那個真實璀璨
Thumbnail
你開始與AI合作創作了嗎? 與AI合作寫作,我可以更快獲得草稿,刺激我思考,並專注找出我真的想要帶給讀者的價值。 而潛移默化中,我也感覺到我對「創作」的看法,正在被AI所改變。 在這4個月與AI合作創作的過程中,我得到了3個改變我創作思維的重要理念: 理念1 - 我與AI互補學習,互相創作與評估:我
Thumbnail
一、為什麼需要團隊 當一個人在思考時,會借助過往的教育背景以及個人所經歷之事,如果受到有益的教育或精彩的閱歷,依靠個人就可以做出傑出的判斷,也能做出優秀的作品。但是個人經歷與教育有限,創作的範圍與思考的範疇就會受到限制。 對創意、知識與研究等腦力工作者來說,最怕的就是沒有想法,這通常是缺乏新知識與新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想一件事,是關於我寫的文章的價值。 這是一個對於自我的靈魂拷問,了解寫作的自我掙扎。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創作者的道路上,創作低潮是每個階段都會遇到的事。 對於新手來說,這種感覺可能會更加強烈。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了關於創作者低潮的常見問題以及應對方法。同時,也分享了我的創作經驗和提醒,希望能幫助你重拾創作的熱情。
Thumbnail
一直以來,周遭總是有許多人好奇為何身為全職媽媽的我還能閱讀如此多書又特別耗費時間寫文章?其實我的答案不外乎是:「我需要閱讀,而我也需要寫作。」 事實上,越是感到時間的有限性,就越能抓緊時間的縫隙去高效完成一件事。比如我家裡沒有電視,亦沒有追劇的習慣,有一搭沒一搭的與朋友聊天也多半是交流新聞時事
Thumbnail
有「詩壇教皇」之稱的羅智成與現任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的作家蔡素芬,都在近日推出了各自的新詩集。兩本詩集關懷方向雖然不大相同,但都不約而同選擇了後設的角度與近於長詩的書寫方式,在創作意識與完整度上都值得矚目。
對於已成定局、呈現在大眾面前的作品而言
Thumbnail
從樂團到個人,最後從樂團再走向聽眾,創作回應著各階段不同的他們,而在我看來,他們一直不變的信念是「不違己心」。在此境界下,讓音樂有了與聽眾雙向溝通的趣味,也有了不再為過去青春迷惘的動力。
Thumbnail
生活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人們仍能以自己熱愛的方式與靈魂重新連結,並點亮心中的星辰。曾經的我,非常努力地變成"他人希望的樣子"。然而,我卻不喜歡成為"那樣子"的自己。這樣的心態,就像是一座禁錮靈魂的牢籠,將我困在黑暗的谷底。在一次逆境中的轉變,驅使我走向創作之路,重新發現那個真實璀璨
Thumbnail
你開始與AI合作創作了嗎? 與AI合作寫作,我可以更快獲得草稿,刺激我思考,並專注找出我真的想要帶給讀者的價值。 而潛移默化中,我也感覺到我對「創作」的看法,正在被AI所改變。 在這4個月與AI合作創作的過程中,我得到了3個改變我創作思維的重要理念: 理念1 - 我與AI互補學習,互相創作與評估:我
Thumbnail
一、為什麼需要團隊 當一個人在思考時,會借助過往的教育背景以及個人所經歷之事,如果受到有益的教育或精彩的閱歷,依靠個人就可以做出傑出的判斷,也能做出優秀的作品。但是個人經歷與教育有限,創作的範圍與思考的範疇就會受到限制。 對創意、知識與研究等腦力工作者來說,最怕的就是沒有想法,這通常是缺乏新知識與新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想一件事,是關於我寫的文章的價值。 這是一個對於自我的靈魂拷問,了解寫作的自我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