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治時期從明治28年(西元1895年)起一共花了15年改善全台的市場,成為台灣公設市場的開端,也把市場納入都市公共建設管理體系內,透過官方的管理將到公設市場買賣生活必需品成為台灣人的生活習慣中。員林第一市場就是在這一個時代背景下設立,在光復之後,因為原市場規模已經不敷使用,便在民國49年進行外圍店舖的擴建,但是隨著擴建將原本市場的紅磚建築隱沒其中。這次身為員林在地人,就是要帶大家來逛逛這一個記憶中的「員林第一市場」。
員林第一市場是為在「民生路」與「中正路」的交叉口,離員林火車站也不遠走路大約十分鐘內可以到達,市場實際的範圍不算很大,但是周邊衍伸出非常多的店家還有攤販,尤其在附近的「博愛街」上,一大早會有很多攤販聚集,可以說是最熱鬧的一條早市街,還可以一路延伸到另外一個員林的著名市場「華成市場」。
員林第一市場的旁枝的出入非常多,但是主要的出入口是在「民生路」與「中正路」交叉口上,前面有提到光復後有進行市場的擴建,目前在外面看到樣子是經過擴建後的外觀,如果想要看到過去的紅磚建築則需要走到由這一個主要出入口進入市場的內部才能一窺其風貌。
▼由入口走進來後,會先經過一個長廊,之後便會看到被隱沒在鐵皮屋下面日治時期的紅磚建築,立面是仿西洋歷史型式作法,造型包含清水磚、洗石子以及十三溝面磚,其工法充分展現日治時期的建築工藝。如果仔細觀察,新擴建的立面與舊的立面還有一曲同工之妙。
▼跟一般市場一樣,雞、鴨、魚、肉,生食與熟食都有販賣,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買家有做生意的小販與打理全家需求的家庭主婦。早市的喧嘩似乎在告訴大家這一個城市的活動就此展開。
市場絕對缺不了讓早起買菜的人們飽餐一頓的小吃,員林第一市場也不例外,在小時候的記憶裡小吃是集中在正門口的一個三角區域,有可能是影響交通或是已經不敷使用,最後這些小吃攤販改到博愛路的轉角鐵皮屋下,今天就先跟大家推薦兩家店,當然還有很多漏網之魚以後有機會再慢慢推薦給大家。
這是一家傳承三代超過一甲子的台式炸物好味道,首推他們的韭菜條聽說日賣超過五百條,還要有專人在內場趕工製作才能來得及販賣的速度,跟別人不同的是他們炸物屬於薄粉派,不會讓人一咬下去都吃到粉漿,而是薄薄非常酥脆的口感,韭菜也是非常新鮮多汁,如果來一定要試試。
▼老闆炸物時的神情,真的非常有氣勢。
▼韭菜條當日製作非常的新鮮。
▼我們是點了「韭菜條」與「蚵嗲」,其實還有更多推薦如獨家的豆腐角、蚵仔酥、炸米糕…太多好吃的炸物,你只會感嘆肚子不夠裝。
這一家不只有「爆皮麵」,但是到員林不可以不知道什麼是「爆皮麵」,爆皮其實就是豬皮,經過去毛川燙後去除油脂,切成小塊在太陽下曝曬後,經低溫油炸而成。早期農村社會很少吃到肉類,所以經由改良才出現這道料理,不過「爆皮麵」或有人稱「凸皮麵」比較常見於中南部,北部倒是不常見。
▼非常樸素的一碗麵,如果你吃夠日本拉麵的重鹹,可以試試看這一碗清湯掛麵可以回味學生時期的美好感覺,雖然是清湯卻不會索然無味,搭配上熟度剛好的黃麵條,加上「爆皮」Q軟,與吸滿湯汁後一咬而下爆汁感,真是開啟了一個美好的早晨。
在2021年員林第一市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現在雖然隱沒在鐵皮屋裡,但有朝一日也是可以期待能重現其風華。另外市場外還有隱藏著更多傳統小吃與美食,這次來不及跟大家介紹的以後還會慢慢走訪介紹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