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老婆買了蘋果,給了我一顆橘子。蘋果是硬的,拿來用的,不能吃。橘子是軟的,拿來吃的,不能用。 事情的起源是,老婆的HTC終於完成了階段性任務謝幕關機,在幾番天人交戰之下,一咬舌,嗯,咬錯了!是一咬牙之後,斷然的選擇了Iphone10+1,而用來說服她自己的理由則是,用過的人都說好用,買過的人都覺得耐用,想想也是,手機如此之貴,壞了肯定心疼崩潰,敢不好好用嗎?而且這款淡紫色的機身還帶了點薰衣草的浪漫,連我這沒什麼美感的人都覺得蠻好看。 至於橘子則是一位師姐送的,她順便傳授了將橘子「性寒」的活性消除的方式就是......拿去蒸。蒸過的橘子就可以去寒了,雖然蒸過後味道嘗起來沒什麼不同,但她的好意我欣然領受。只是橘子蒸過後還是橘子,嗯!應該說是更軟的橘子,顯然橘子並不會因為蒸過後就變成了蘋果。 幾年前有本討論經濟學的書,書名叫「蘋果橘子經濟學」,在這本書裡作者並不教我們怎麼「拚經濟發大財」,而是透過紮實數據來說明一些我們先入為主的想法,背後的真象可能超出你的預期。 封面的圖片很有趣,畫的是一顆外表看起來像蘋果,切下去才發現裡頭是橘子,意指「事情的本質跟表面往往不同」。書中舉的例子非常有趣,但就不再列舉,因為越寫感覺越有影射某些政治人物的嫌疑,所以如果你聯想到什麼?我得說那是你想太多了,絕對不是我的本意,只是巧合而已,嗯,真的只是巧合而已! 不過還是要和你分享「橘子蒸過了雖然還是橘子,但是一樣多汁。蘋果手機只保固二年,不保證四年,要的話請你再掏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