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釀特務|北影 2020|電影是容器,讓其他語言形式都流進來──專訪《愛寓春光》導演盧卡費里

2020/06/27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愛寓春光》(The House of Love)紀錄了一名三十九歲跨性別性工作者碧昂卡(Bianca Dolce Miele)的生活側寫。全片於碧昂卡的米蘭小公寓中拍攝而成,在樸實無華的日常風景中,點綴著她與客人之間的哲思對談和各種儀式意味濃厚的異色性事。貫穿整片的,則是她對遠方戀人的思念,和再次重逢的憧憬。她的伴侶是一位旅居於巴西、名為娜塔莎的日裔跨性別女性,而她們已經超過兩年沒有見面了。陪伴碧昂卡的只有一隻神秘的黑貓,以及黑暗中亮起的手機螢幕。本片入選第七十屆柏林影展論壇單元,角逐最佳紀錄片獎項,同時也入圍了為表彰 LGBT 作品所設立的特別獎──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
本片導演是 1976 年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的盧卡・費里(Luca Ferri)。他是一名自學的編劇、攝影、導演。過去他的作品主要是實驗短片和紀錄片,直到 2015 年才拍攝了第一部劇情長片。問到盧卡是如何踏上電影這條路時,他表示當初是基於對其他藝術表達形式的興趣,特別是建築和文學,才引導他最終走向電影:「我是出於絕望才走向電影,因為對我而言,電影好像是一種容器,足以讓其他的語言形式都流進來」。
盧卡在 2018 年發起了《公寓三部曲》計畫,試圖透過各種媒材和切入角度,去紀錄屋內私密空間中的人物肖像。談到此三部曲的創作理念,盧卡表示一直以來,他都希望把自己放在某些限制之下來挑戰自我。「當我把場景設定侷限在居家環境時,儘管迫使我必須待在一個預定的空間範疇之內,然而同時,也讓我對於影像和演員的肢體動作有了更精確的掌控。」《公寓三部曲》首部曲《杜爾西尼亞》(Dulcinea)採用十六釐米膠卷拍攝,述說著特殊癖好、強迫症,和兩位孤獨靈魂邂逅的故事;二部曲《皮耶里諾》(Pierino)則是以家庭錄影系統(VHS)拍攝而成的紀錄片,記載著一名退休老影迷一整年份的生活雜談;而《愛寓春光》採用 4K 數位攝影,為的是要捕捉微弱燭光所點亮的公寓場景。
「我不認為最先進的技術就一定是最好的選擇」,盧卡進一步闡述他每部片所選擇的拍攝格式,都是為了貼合該部片的主題。「每位導演都有許多類比和數位的工具資源,包含他所採用的畫面比例或其他技術面向都是如此。這些部件構成了電影的語法,然而我認為當今有許多導演是缺乏電影語彙的。」
在《愛寓春光》中,盧卡大膽地玩著他口中所說的電影語法。本片絕大部分都以趨近於方形的 4:3 畫面比例呈現,營造出公寓中幽閉恐懼的壓迫氛圍。直到切換到性愛場景時,倏地綻放到 16:9 的寬敞比例,配上濃烈而鮮豔的霓紅光影,恰巧呼應了主角當下的心境:「碧昂卡也正是在這些時刻才感到開放、輕盈、歡愉」。盧卡將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公寓化作攝影棚,在攝影師 Andrea Zanoli 和 Pietro De Tilla 的鏡頭下,無論是靜態的日常摹寫或是動感的情慾胴體,每一幕的構圖都是匠心獨具。
事實上在準備這三部曲之最終章時,盧卡原先並沒有計畫要拍攝跨性別者或性工作者這麼帶有議題性的人物。導演的初衷並不是拍攝一部政治宣言,或是著墨於性別與階級等議題的社會評論,而是單純地想拍攝一名小人物最真實的起居樣貌。然而電影也不避諱地如實反映了角色所身處的現實困境,和政治影射。「我當時就只是純粹想找一個以自家為其主要活動場所的人拍攝」,他拜訪了許多場所、做了許多田野調查,也找了諸如電話客服人員、編織者、畫家、作家等等可能的人選。至於是如何選定碧昂卡的呢?導演談到:「我最終是被碧昂卡天然的優雅和沈靜氣息給吸引了。我們最初是透過她張貼在網路上的一則性愛廣告所聯繫上,後來我們在米蘭見面時,我就瞬間感到靈光乍現」。
談到這部片的前期籌備,盧卡說他仔細研究了義大利畫家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和葡萄牙導演朱奧.西薩.蒙岱羅(João César Monteiro)的作品。然而,為了要能夠自然地走進碧昂卡的生命之中,導演花了更久的時間:光是在拍攝開始前,盧卡就花了整整一年與碧昂卡相處,逐漸熟悉她的生活和交際圈。雖然準備過程遠超出實際拍攝的時間,但也讓盧卡感到雙向的信任感與日俱增:「當我們越加瞭解彼此,我們也越加信任對方」。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默契,讓鏡頭得以從容地在屋中紀錄著碧昂卡的私密日常:用餐、化妝、洗衣、剃毛,甚至大膽異色的性愛特寫畫面,都如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紀錄片創作中,真實的捕捉和隱私的保護似乎是一個常見的拉鋸。盧卡透露,儘管部分性愛畫面是徵得當事人同意而拍攝的真實顧客,也有另一部份是由專業演員進行再現演繹。盧卡對於這種介於紀實和虛構之間的模糊界線,提出他的見解:「我對於電影或藝術是否觸發『真實』(reality)並不感興趣,然而我認為藝術都應致力於建構一個全新且私人的『真實的觀點』(point of view on reality)」。
聲音設計在本片的創作中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全片採無配樂設計,而以屋內的寧靜和偶爾的零星聲響,映襯著透過半掩窗戶暈染進來的市井噪音,烘托成一幅寫實而私密的聲音地景。盧卡提到音效設計師 Duccio Servi 在本片的核心創作理念就是「跟著她(碧昂卡)待在屋內」。他補充道:「我馬上就注意到碧昂卡和她周圍社區的的緊密連結性,因此我們選擇待在屋內,而讓外頭社區的聲音自然滲透進來」。在窄小的空間中,他們只用了一組 Boom 桿麥克風就完成了同步收音。在屋內同步錄製對白、聲響和周圍的環境音,也為電影創造了一種即時的氛圍。
接近片尾的兩幕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也凸顯了導演對於聲音和影像之間的玩轉巧思。此時的碧昂卡正與友人們圍座暢談歡笑,畫面光彩明亮,然而整場戲卻是靜音的。盧卡解釋道:「我在這一幕將聲音完全抽離,是希望塑造一種攝影的印記,進而強化碧昂卡在這一幕中所流露的親密之情。她正與朋友們同樂,享受一段乍看是快樂的時光。」緊接著下一幕,碧昂卡的手機鈴聲響起、打破了沈寂,電話那頭傳來了娜塔莎的聲音。原來,她所等待的摯愛仍在遙遠的彼方,而原該是迎接她的接風派對,再度化為殷切的等待。
電話接通的剎那,畫面也隨即切為黑幕,只留下碧昂卡與娜塔莎的耳語聲。「我將畫面轉黑只留下聲音,來凸顯在碧昂卡的心中有多麼渴望與娜塔莎再次連結。那就彷彿她身邊的影像和世界直接失色消逝。」
至於這樣的影像處理手法,是否影射 LGBT 族群和性工作者等弱勢群體在社會上經常被「消音」,或往往僅被呈現出偏頗而單向度的一面?而電影的收尾是否也溫柔地暗示了快樂結局的觸手可及?又是否希望觀眾在觀賞本片後,可以多一些理解和同理心?面對這類的問題,盧卡趕緊再度重申他對電影的非說教立場:「在我的電影裡,從來不會有任何希望,也不會有任何政治意涵」。對他而言,即便這部片確實可以讓人瞥見「人類經驗的美麗和複雜性」,但也不必然帶有任何敬虔主義或贖罪的色彩,「我從不試圖透過我的電影傳達特定訊息或是說教,而是單純對於語言的如實映照」。對盧卡而言,在電影中角色的過往背景和心理狀態是無關緊要的,而應單單聚焦在角色身處當下的環境中,所展現的優雅和獨特性。
受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許多影展都被迫停辦或延期,盧卡特別開心《愛寓春光》可以如期在台北電影節放映。他想對台灣觀眾說:「我極想和你們分享碧昂卡的優雅和溫柔,以及我對於電影的理念。」在《愛寓春光》中,我們看見的不僅僅是一名跨性別性工作者的故事,而是看見碧昂卡這個完整且迷人的個體,如何在這窄小的空間中兀自生輝。
最後,導演也透露他依然和碧昂卡常保聯絡,也轉達了她對於本片亞洲首映的興奮之情。可惜的是,基於疫情影響和其他諸多原因,娜塔莎至今尚未能回到義大利,而碧昂卡也持續企盼著她歸來的那一天。
全文劇照:台北電影節提供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4.6K會員
1.7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