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特務|專訪《誰是被害者》李沐:演戲前,要先在心裡把前任清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攝影/雀雀
Netflix 以歐美劇起家, 2020 年更因播出韓劇而收穫一批新訂戶,但最近也開始有很多人問:「那麼 Netflix 有爭氣的台劇嗎?」新上架的台灣影集《誰是被害者》就很爭氣,甫一上架就衝上台灣區的點閱排行榜第一名,一次看完全劇八集的觀眾,除了男女主角外,難以忽視的便是在劇中七、八集表現亮眼的李沐(劇中飾演張孝全的女兒江曉孟),她在第七集劇尾,與張孝全大吵一架後哭著笑說:「爸,我已經到家了。」一句台詞不知勾出多少觀眾眼淚。
現年 24 歲就已經端出表演代表作,李沐怎麼看待自己新演員的身份?一起來了解這個謎樣的演員。
【從小愛看戲,演戲經歷三年】
自述是個愛看戲的孩子。李沐說從國中開始,就算明天要考試,她也要熬夜看電視到十二點,只為了隔天跟同學說昨天電視裡演了什麼:「而且我會說得鉅細彌遺,例如我高中時流行看《我可能不會愛你》,我就把情節都講出來。」每天晚上,她想要看幾小時的電視,就規定自己至少要念幾小時的書。
兒時夢想過要當設計師,李沐大學念的正是服裝設計系。但學了一年便轉換跑道、到英國去念純藝術(Fine Art)。李沐坦言這份轉折來自於對自我認識的渴求。雖說念藝術是為了找尋自己,但是,李沐卻先被台灣人給找到了:批踢踢的 Beauty 版報過李沐,她早已是民間網友口耳相傳的國民女友。對此她本人並沒有很當真:「很多人都有上 Beauty 版,應該還好啦。」在 19、20 歲左右,因為覺得表演有趣,李沐就簽了經紀約。期間雖也是繼續唸書,但為了演出《誰是被害者》,她暫放下學業、從英國回到台灣。過程雖說是兜兜轉轉的,但演員之路一路走來至今,其實也才三年的光景。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提供
【李沐兜兜轉轉慢慢找自己】
即便學的並非表演本科系,李沐還是從自身學經歷得到在演戲事業上挺具體的幫助:「我本來是個滿主觀的人,學習過程中也讓我習慣打開自己的感官,去嘗試理解別人的創作狀態,去思考更延伸的東西。」她舉例,例如二戰題材,很多藝術家都會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來呈現個人觀點,因為念了藝術,讓她傾聽到這個世界的各種聲音。
唸書幫助她懂得了解別人,但真要了解自己,似乎還是要透過更多的實務演練,所以李沐學畫畫、學藝術,嘗試表演:「我一直在問自己『我到底是怎麼樣子的人?又會成為怎樣的人?』對這件事情有著巨大的好奇。」
即便是到現在,李沐還是自覺不那麼了解自己,有時甚至對表演充滿疑惑。反而是台灣影劇圈很願意相信她,讓李沐覺得自己幸運:「很感謝一直有人給我機會(演戲)。」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提供
【怕鏡頭,享受拍戲】
其實李沐怕鏡頭,有點兒怕拍攝平面照片,覺得相機的侵略性頗高。但這女孩在演戲時,卻又可以忘記鏡頭的存在。思忖拍照和拍動態影像兩者間的差異,李沐說:「可能拍戲的攝影機機身大,有時又有取景、架設軌道等需求,加上劇組會爭取提供給演員最好的演戲環境,所以會保持拍攝距離,用的是上帝視角。」原來劇組攝影和平面攝影的差別,就是在於劇組攝影師那份「不打擾的溫柔」。
最近除了《誰是被害者》,觀眾也可以在《妖怪人間》看見李沐的表演。外型的化妝固然可以馬上在視覺上成為另一個角色,但問李沐如何在心境或眼神上,或透過表演的詮釋,來演繹不同的角色而做出區隔?李沐說要把內心清空出來:「我是個由內而外的人。每換演一個角色,我會先在心裡把前任角色清空,把腦子的思考模式換成下一個角色的。一旦我可以做到跟角色內心思想同步,就比較能辦到在外在做出差別。」所以李沐沒辦法軋戲。但如果以後遇到要軋戲的情況怎麼辦?小妮子老神在在:「那可能就是我在演員之路下一階段的挑戰了。」
演戲像是在眾聲喧嘩中獨處,而這正正就是李沐最愛的獨處方式:「最好的狀態就像是大家一起去健行,目標在同一個地方。雖然大家是在一起的,有時候可以聊天,但因為累的狀態不一樣,就必須各自調整氣息。像是在獨處,但又感覺到有朋友在旁邊。」一種安心於需要的話就可隨時互相幫忙的獨自努力。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提供
【新演員因為演戲,更認識台灣】
一向喜歡從「試試看」來「掂掂看」自己的斤兩,李沐之所以愛上表演,不是因為愛看戲,而是因為演了戲以後,發現演戲的難度和趣味,複雜性和挑戰性都逐漸在拉她入坑。每演戲演完一次,都能讓李沐產生「下一次想要更好」的慾望。
最近讓李沐印象深刻的台灣電影是《大佛普拉斯》、《血觀音》和《陽光普照》:「看到《大佛普拉斯》的時候我很震驚,不是因為片中著墨的階級,而是它說故事的方法。看了《血觀音》之後我更震驚!有種被衝出同溫層、發現台灣另一個面貌的感嘆。」戲劇影響人的力量就是這麼大。李沐坦言拍完《誰是被害者》之後,開始更關注社會新聞,看新聞時也會試著讓自己站在被害者的角度,去揣想他們的宇宙觀是怎麼樣的。
基於本身對於張孝全的崇拜,李沐認為自己在《誰是被害者》飾演張孝全女兒,其崇拜爸爸的部分不難理解,但她感覺小孟對爸爸的愛是更複雜的:「在看到孝全哥的當下,所有疑惑都自動解開,拍戲當下他就像是方毅任的神靈附體(笑)。演戲時我們就是直覺式的互動,不過那也是孝全哥事前幫了我很多。他有跟我討論,我倆把疑惑反覆討論,一起想清楚。」
也因為在片場常聽他分享拍攝《女朋友。男朋友》時的故事,聽著聽著,李沐就覺得楊雅喆導演很有趣,並心生跟楊雅喆合作拍戲的嚮往。
攝影/雀雀
【自覺是搞笑女演員版本的唐鳳】
如今,李沐已經得到「小周迅」、「小柯佳嬿」、「小周冬雨」⋯⋯這些名號,讓人不免替她擔心:剛踏進台灣戲劇圈就被寄予如此厚望,會否壓力山大?李沐倒是頭腦很清醒,將稱讚視之為別人的善良:「被說像前輩當然很好。但開心一下之後就覺得,嗯,那應該只是大家好心的稱讚。」私底下,李沐雖然跟奶奶一起看《人間四月天》和《橘子紅了》等戲長大,從小喜歡周迅,但並不覺得自己像她。倒是很想追一下周迅最近演的《不完美的她》。
外型知青,然而李沐私底下卻很愛搞笑,最近得意於被說「像唐鳳」。她笑說:「當有人說我像柯佳嬿的時候,我不知道像在哪裡?我朋友就做了一張我跟唐鳳對比的圖、再傳給我網路上的『柯佳嬿/唐鳳對比圖』,我瞬間理解像在哪裏!」
在《誰是被害者》中飾演李沐媽媽的,是搞笑女星許乃涵 a.k.a.涵冷娜。但母女兩演員在戲裡是完全沒有說笑空間的,李沐慶幸自己是在合作完以後才看到她的爆笑影片:「如果早知道她是諧星,我應該會笑場。但現場她其實很專業,把喜感掩蓋得很好,要不然我應該會跟她組團,一起搞笑。」
儘管目前在《妖怪人間》與《誰是被害者》都看到李沐演繹比較陰鬱的角色,但她強調「我在現實生活中真的是個很好笑的人。」李沐也表達了很想要演喜劇的願望:「喜劇是最難的,你不能很刻意的搞笑,力量的掌握要很精準,我覺得可能是比重情緒的戲更難的。」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提供
【拍戲痛苦,戲劇療癒】
李沐所飾演的小孟一角,在第七集末與父親的久別重逢,可謂是整部《誰是被害者》最重要的高潮戲之一,這戲也是《誰是被害者》在社會議題之外,觀眾最能產生共鳴的親子感情戲。李沐道:「我朋友看完這對父女的故事後,說他有想到自己跟爸爸之間的關係。」提起自己最喜歡《誰是被害者》的部分,李沐說劇中每個角色都很努力:「他們都想突破自己的心防,或生命限制,把自己多打開一點,讓光細細地充滿進來。」
不諱言自己在拍攝《誰是被害者》的過程是痛苦的,需要一直處於負面的情緒裏頭,但同時李沐又覺得,如果有觀眾朋友的人生,現在正處於劇中任何角色的狀態裡,希望他們可以在追劇的過程中,感受到幕前演員與幕後團隊是那麼有誠意地在陪伴觀眾一起走這段路。若這齣劇能讓更多人感覺到「自己或許不是全然孤單、寂寞的」,或者稍稍被療癒到,那就好了。
《誰是被害者》於 2020 年 4 月 30 日全劇 8 集一次上架, Netflix 全球獨播,也是截至今年為止評價最好的台灣網劇里程碑,你怎能不前往一探究竟?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後來才發現,這不是我從小到大一直在想的事情嗎?即使在難過或其他情緒之中,完全都還能夠有另外一個我冷眼看待。為什麼人會自我戲劇化?當你自我戲劇化的時候,你強迫自己去愛上那個「愛上」的時候,你不是也已經愛上那個愛上了?而你為什麼會意識到自己在強迫自己愛上那個愛上呢?你隨時隨地不停地切換一個又一個的你自己
「每接演一個角色,一開始一定都會有磨合期,它不會那麼穩定,就跟新認識一個朋友一樣,一開始會不熟。」儘管自認是個慢熱的人,許光漢也要逼自己盡快跟對方變熟:「越演越熟的過程中,慢慢你直覺地就會知道這角色是會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我來說,穿脫角色的人格都會需要一些時間,我盡量在讓這時間縮短。」
相較於其他所謂的「女性電影」,林書宇導演的作品常以女性視角帶領觀眾冷靜地看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年紀與不同環境下所活著的樣子。但深刻拍出不少女性處境的林書宇,其實從沒有意識到過自己是拍女性電影的人。導演說他只是喜歡看複雜的角色人物故事⋯⋯
面對總是無法控制情緒、大吼大叫的角色,池松壯亮就連「聲音」也都獻給宮本浩,「剛開始拍戲時,我沒有想太多或有所保留,結果我第二天喉嚨就啞了。」願意為了角色付出一切,池松壯亮的熱血多少被宮本浩所影響,甚至曾考慮電影中牙齒被打掉的戲,和前輩三國連太郎、松田優作一樣真的拔掉牙齒⋯⋯
看看《罪樂園》與《小小夜曲》,同時身為創作者的兩位導演,皆賦予原著小說新的生命。改編二字,不只要會改也要懂得編,在故事中加入創作者自身的想法,將文字化為影像,不管是電影圈大前輩瀨瀨敬久還是新銳導演今泉力哉,在訪談的過程中,在他們身上皆能看見改編電影最需要的東西:對於原著的愛,以及身為導演的堅持。
「我反而想要訴說他們自己不想離開家庭,甚至可以等待家人諒解或接受的情形。電影裡更希望呈現的是,在那個處境下,同住在這間屋子的一家人,要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是互相扶持繼續生活下去?還是知道彼此所想,但不願意說破,也不破壞彼此大家建立的東西?」
後來才發現,這不是我從小到大一直在想的事情嗎?即使在難過或其他情緒之中,完全都還能夠有另外一個我冷眼看待。為什麼人會自我戲劇化?當你自我戲劇化的時候,你強迫自己去愛上那個「愛上」的時候,你不是也已經愛上那個愛上了?而你為什麼會意識到自己在強迫自己愛上那個愛上呢?你隨時隨地不停地切換一個又一個的你自己
「每接演一個角色,一開始一定都會有磨合期,它不會那麼穩定,就跟新認識一個朋友一樣,一開始會不熟。」儘管自認是個慢熱的人,許光漢也要逼自己盡快跟對方變熟:「越演越熟的過程中,慢慢你直覺地就會知道這角色是會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我來說,穿脫角色的人格都會需要一些時間,我盡量在讓這時間縮短。」
相較於其他所謂的「女性電影」,林書宇導演的作品常以女性視角帶領觀眾冷靜地看到女性在不同時代、不同年紀與不同環境下所活著的樣子。但深刻拍出不少女性處境的林書宇,其實從沒有意識到過自己是拍女性電影的人。導演說他只是喜歡看複雜的角色人物故事⋯⋯
面對總是無法控制情緒、大吼大叫的角色,池松壯亮就連「聲音」也都獻給宮本浩,「剛開始拍戲時,我沒有想太多或有所保留,結果我第二天喉嚨就啞了。」願意為了角色付出一切,池松壯亮的熱血多少被宮本浩所影響,甚至曾考慮電影中牙齒被打掉的戲,和前輩三國連太郎、松田優作一樣真的拔掉牙齒⋯⋯
看看《罪樂園》與《小小夜曲》,同時身為創作者的兩位導演,皆賦予原著小說新的生命。改編二字,不只要會改也要懂得編,在故事中加入創作者自身的想法,將文字化為影像,不管是電影圈大前輩瀨瀨敬久還是新銳導演今泉力哉,在訪談的過程中,在他們身上皆能看見改編電影最需要的東西:對於原著的愛,以及身為導演的堅持。
「我反而想要訴說他們自己不想離開家庭,甚至可以等待家人諒解或接受的情形。電影裡更希望呈現的是,在那個處境下,同住在這間屋子的一家人,要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是互相扶持繼續生活下去?還是知道彼此所想,但不願意說破,也不破壞彼此大家建立的東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誰是被害人2》列為16歲以上者才可觀看,介於輔導級(15+)與限制級(18+)之間,因劇中出現許多血肉模糊的命案現場畫面。劇中方毅任(張孝全 飾)的女兒江曉孟(李沐 飾),為獨自在外生活,賺取生活費,某天在酒店上班時遇到「清潔公司」的老闆羅世賢(游安順 飾),老闆說想找工作的話可以找他。因
Thumbnail
在《誰是被害者》第一季的最後,原本一心求死的「江曉孟」,最後在張孝全飾演的「方毅任」真情流露下,最終活了下來,也因此到了第二季中,「江曉孟」活下來的意義與目標,就成為了本季的故事重點之一,也希望能讓觀眾透過這個曾生無可戀的少女身上,看見微光。
Thumbnail
在聊這段角色心境的過程中,李沐可能因為太過貼近「江曉孟」,太心疼角色遭遇,一度忍不住哽咽,或許也因為李沐跟「江曉孟」之間的無法切割,讓李沐對角色心境有著非常深刻的共感,才能為觀眾帶來一個希望能在徬徨中找到生命意義的「江曉孟」。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演藝圈是人性的放大鏡,好壞優缺點都會被誇大,媽媽一定有讓孩子上節目的期待,但事實不如預期,現在的爸媽很愛曬孩子,社群媒體發達後,「成名」儼然成了快樂丸,有些人為了這種暈淘淘的不真實感,忍不住就出賣了靈魂,只要能出名,出個怪名也好,這個事件我傾向於支持小S,她的主持風格本來就是毒蛇派的,這是談話節目,
Thumbnail
2023年12月10日,我到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欣賞李啟睿老師的作品《桃園母女圖鑑》。第一次欣賞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觀看「沉浸式劇場」作品是在「台灣當代表演藝術課」上老師播放的《李太太與他的四個女兒》。記得當時老師提及演出前可以和劇中人物在同一場地近距離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很快就有機
Thumbnail
電影《惡女》是一部深入探討人性黑暗面的作品,由女性視角出發,以電影帶觸及社會議題和人性面向,透過描述兩位相反的女性來呈現價值觀和利益相衝突的狀況。這部電影不僅提出眾多社會問題,也引發了大眾觀者的討論與反思。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誰是被害人2》列為16歲以上者才可觀看,介於輔導級(15+)與限制級(18+)之間,因劇中出現許多血肉模糊的命案現場畫面。劇中方毅任(張孝全 飾)的女兒江曉孟(李沐 飾),為獨自在外生活,賺取生活費,某天在酒店上班時遇到「清潔公司」的老闆羅世賢(游安順 飾),老闆說想找工作的話可以找他。因
Thumbnail
在《誰是被害者》第一季的最後,原本一心求死的「江曉孟」,最後在張孝全飾演的「方毅任」真情流露下,最終活了下來,也因此到了第二季中,「江曉孟」活下來的意義與目標,就成為了本季的故事重點之一,也希望能讓觀眾透過這個曾生無可戀的少女身上,看見微光。
Thumbnail
在聊這段角色心境的過程中,李沐可能因為太過貼近「江曉孟」,太心疼角色遭遇,一度忍不住哽咽,或許也因為李沐跟「江曉孟」之間的無法切割,讓李沐對角色心境有著非常深刻的共感,才能為觀眾帶來一個希望能在徬徨中找到生命意義的「江曉孟」。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演藝圈是人性的放大鏡,好壞優缺點都會被誇大,媽媽一定有讓孩子上節目的期待,但事實不如預期,現在的爸媽很愛曬孩子,社群媒體發達後,「成名」儼然成了快樂丸,有些人為了這種暈淘淘的不真實感,忍不住就出賣了靈魂,只要能出名,出個怪名也好,這個事件我傾向於支持小S,她的主持風格本來就是毒蛇派的,這是談話節目,
Thumbnail
2023年12月10日,我到桃園中壢的馬祖新村欣賞李啟睿老師的作品《桃園母女圖鑑》。第一次欣賞老師的作品,也是第一次觀看「沉浸式劇場」作品是在「台灣當代表演藝術課」上老師播放的《李太太與他的四個女兒》。記得當時老師提及演出前可以和劇中人物在同一場地近距離看他們的日常生活就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很快就有機
Thumbnail
電影《惡女》是一部深入探討人性黑暗面的作品,由女性視角出發,以電影帶觸及社會議題和人性面向,透過描述兩位相反的女性來呈現價值觀和利益相衝突的狀況。這部電影不僅提出眾多社會問題,也引發了大眾觀者的討論與反思。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