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 台灣文化鬥陣 🟩

28公開內容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此專題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高志耘
為什麼台灣人要講台語?這裡用小學數學和英文解釋給你聽!筆者身為海外留學生,最常面對的現實:講中語,就是被當成中國人;講台語,則是否認前者的最好、最快的方式。以語言區隔來強調台灣和中國兩岸衝突的本質,對於許多曾經的民族國家會更好同理:那不只是政治體制的差異,還是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無理霸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高志耘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2/24
有點嚴肅的話題,值得深思,問題是怎麼做?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7
普普文創 如果要我說的話,『正名』應該是拿回文化話語權第一步。​例如:課本上閩南語應該統稱為『台語』(或至少文化部已經通過的『台灣台語』),因為兩語至少有10%的差異(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也是互通喔,這部分可參考我們在 Miin 的說法),其他理由如同。這點教育部承諾至今都還沒做到;https://miin.cc/story/1036279​又例如:中華文化在台灣必須一律改稱為『台灣文化』,因為在日治時期早已形成許多中國本土沒有的文化差異。當這樣的差異被錯誤膚淺的名詞抹消的時候,人們自然在文化認同上無法區分中國和台灣。​如果連最基本的名詞差異都混用、凡事是都採用中國文化統戰的學術定義時,後面的討論都沒有意義了。『正名』其實就是改變看待事物的切入點,切入點改變了,我們才能看到許多台灣和中國在語言文化面向上的實質差異。我們許多時候正是沒有看到這些差異,所以才會一直覺得必須留在中華文化裡面鑽研。彷彿沒有中華文化,台灣就沒有文化一樣。因此,正名或許是一個你可以深思的面向。
avatar-avatar
高志耘
你知道愛玉是台灣的特有亞種嗎?愛玉的學名甚至是日治時期的學者,以台語來命名的。
Thumbnail
好想學台語拼音
高志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3
Danielson在童話王國丹麥 慢慢來吧,我也還沒完全弄懂。加油。
avatar-avatar
高志耘
除了教育部收錄的外來詞172個之外,台語和閩南語在用字遣詞上的差異其實還有更多,這些獨特的台語語彙可歸類為幾項,本文會探討的是『折衷台式新創語』,其下又依據造詞原理細分成幾個子項目:台式日語(取3字)、日台折衷(取10字)、和洋台折衷(取5字)、洋式台語(取1字),最後共收錄19 個字詞。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高志耘
在台語的書寫體上,並不認同去漢字化。白話字派雖然能理解到漢字在台灣社會的約定成俗,是與華語綁定的某種殖民,但他們其實也和雙語政策的擁護者一樣,陷入另一種美名國際化的英語/羅馬字的自我殖民。,而越南的現況更不是台灣應該效仿的例子。處在華殖的台灣,廢除漢字、推行全羅馬字,只會更加不利台語的推行。
Thumbnail
A-kun-avatar-img
2023/05/04
費拉論述
avatar-avatar
高志耘
台語到底是欲用啥物字來寫?是教會兮羅馬字,抑是漢字較好咧?前一陣子,關於台語書寫的未來,是要走向全羅馬字呢?漢字是否應該從台語消失?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