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角:以台語再現兩岸衝突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陣子,注音文又引起島內兩派人士的論戰。一派人認為,精靈化的注音文可以讓台灣華語和中國華語做出可靠的識別,注音作為台灣文化的一部份也無可厚非;另一派人卻認為,使用台羅(或白話字),才是真正的台灣文化。他們也普遍認為,注音符號其實是中華民國殖民體制下一個恥辱的印記。且學理上,注音不好學,用來標音真的非常不精準….等等。

筆者以為,注音文之所以會引起台文圈內反感,大概是因為這變成在台華人,另類不用學台語的正當藉口吧?

幾個月前某個德國大學舉辦的台灣日,很訝異看到有德文的台灣旅遊DM。

幾個月前某個德國大學舉辦的台灣日,很訝異看到有德文的台灣旅遊DM。

注音或繁體字:台灣都無法取得華語的主導權

可是,要知道,平日臉書根本沒看過任何一篇全注音文,注音終究只是拿來表記華語的工具。而且,只要談到華語,很多人就會當機忘記小學數學:台灣 2350 萬人根本壓不過中國數億的使用人口,否則不會有愈來愈多人(包含筆者)自然而然地使用支語。

有一天,如果我們的後代用注音文寫出『ㄗㄠˇㄕㄤˋㄏㄠˇ 』,那到底要算是台灣華語還是支語呢?不管是簡體繁體之爭,或是注音文,都無法改變他們就是華語的本質!

所以,也不要在那邊講台灣華語可以和中國支語做出區別,還能僭越稱為『台語』。第一,他的特色是台語供給的,想要有特色的語言就已經有正港的台語,放著不用是在 Hallo?第二,很多人愛提的『美國講英語』,根本不可能適用在台灣,原因已經寫過好幾篇文章,歡迎參考:台灣語言文化的發展,不應以美國為樣版台灣專屬的意識形態:簡繁之爭與中國用語面對中國,台灣華語從來不具備優勢

這裡還是必須不斷地強調,不能以『美國也講英語』的異常狀態,來解釋『台灣也講華語』的異常狀態。前者是因為過於強大而異常,後者是因為過於弱小而異常。

台灣也應該立刻停止再以華語行銷全世界,因為那是搶不贏中國的。且問問有多少海外台籍華語教師,需要在班上教簡體字,就知道這一開始就是條死路。

這個諧音太明顯了,所以有被塗改的痕跡。諧音梗之所以好笑,也是因為台語,而不是華語。台語是本質,華語變成表記諧音的工具。

這個諧音太明顯了,所以有被塗改的痕跡。諧音梗之所以好笑,也是因為台語,而不是華語。台語是本質,華語變成表記諧音的工具。

以國為名的母語才是國際常態

都說語言是最天然的國防,但提倡華語以外的母語常常會被一些台pie認定是激進的國族主義者、製造麻煩、掉票機等等。這種既視感,其實就很像『反戰爭、要和平』學者的論述,以為不買武器中國就不會打你;台pie以為避開主張獨立語言文化,自我認同就不會被大量的中國統戰給洗到消失。說要守護共同的生活方式,但語言的使用難道不也是生活方式的一種嗎?

雖說,成為台灣人不全然只單靠語言決定(這裡的論述也從來不針對對台灣有所貢獻的老一輩中國移民),但語言卻是辨識敵我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台灣的歷史過於複雜,一般外國人難以理解。當我們說著和中國人一樣的語言,就很容易被歸類在同一群人

這其實也是讀過小學英文就應該要理解的事,例如:Chinese 講 Chinese,Japanese 講Japanese,German 講 German。以國為名的母語,才是世界的主流。在英語霸權的時代,對外做國際論述,很難脫離這個語境的思維,不是嗎?

無論台灣內部如何稱呼自己是華人、或講華語,最後就是只能得到一個英文字Chinese。在他者看來,台灣人你講中語,就是中國人。而主張台灣人不講中語而是台語,也是否認這種論述最快的方式

到底要如何對外呈現台灣語言文化的整體形象,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

到底要如何對外呈現台灣語言文化的整體形象,才是對台灣最有利的?

亞非當然也有許多 English變成母語的國家,例如菲律賓(美國殖民地)、迦納(英屬黃金海岸),但他們都有被外來政權殖民的背景。但通常,那些堅持 Taiwanese 以Chinese 當母語沒問題的人,又不願意承認二戰後的國民政府是外來華殖者。一些台pie看似敘事理性和倡導國際化,但卻感覺連小學程度的數學和英文都不及格。

以台語標記兩岸紛爭的本質,勝過打悲情牌

當台灣和中國的主流語言存在客觀上無法互通的差異時,兩岸的衝突就不僅僅是一層『民主自由v.s. 獨裁專制』的政體差別,還是一個強大民族對一個弱小民族的無止盡霸凌,台灣可以在國際輿論取得較佳的道德制高點

回顧到台灣二戰後的血腥歷史,『語言文化差異』也正是KMT-ROC複合體政府和台灣民眾出現衝突的潛在因素之一。只因今天多數人已經受到華語的同化,那種我們阿公阿媽輩每天感受的異樣和壓迫,已經因受殖民教育的感化成功而解除。對於外來政權的危機意識,我們這一沿已經淡薄許多。

視野回到國外,在面對德國人詢問筆者關於兩岸的糾葛時,以台語作為暗示或起手式,確立台灣和中國在語言文化上存在先天的差異,其實他們會更容易理解我們的處境:台語和中語無法互通的程度,就好比德語和英語,不經學習無法互相理解。

聽到筆者這麼說,德國人包含大老闆和小主管都很訝異。後者曾要筆者以華語和台語分別唸『北京』,那種聲調的差異感對德語人就已經不小了。這種簡短又令人驚豔的效果,是用德語闡述複雜的台灣華殖史和二戰後的國際政治所達不到的。

後面這種作法太冗長(德語能力也未必撐得住),而且可能講完了,對方還是不認同你的觀點。又或是,他們認定你講的只是一種『觀點』,中國散播的『觀點』可能才是『事實』。有次就是講了二二八,被很想去中國交換的德國大學生糾正筆者講的誇大其辭。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

台pie主流的聲音總是天真認為,只要在國際宣傳台灣和第一世界一樣是自由民主國度,不用和中國在語言文化上做出區別也沒關係。但根據筆者自己的德國在地經驗,每次談到兩岸衝突,他們非常喜歡將自身『東西德(同文同種)』的視角投射在其中。那是一種寄望兩岸終將統一的期待,有時候真的讓人不寒而慄,也不知道從何解釋起。

故而,必須從根本破除客觀『同文』的束縛,塑造明確的語言區隔,才能更加精準快速地向國際民間輿論呈現兩岸紛爭的本質,而不是花了半小時跟對方打歷史悲情牌、或是繞來繞去解釋台灣和新舊兩個中國的關係。那是台灣人自己該懂得的知識,但不適合對外作為宣傳。

中國難以操縱國族主義的刻板印象

上述的貼文在臉書發布之後,就有讀者提出反論:認為即使台灣成為台語主流社會,中國也可以輕易將台語操作成中國的方言等等。筆者認為這樣的情境不會這麼順理成章的發生。

曾遇過不熟悉台灣內部狀況的德國人,試探性地問:台灣人是不是都講台語?印象中,也看過新聞報導一份日本對於台灣認知的調查,提到還是有不少比例的日本人也認為台灣人是講台語的。(暫時找不到資料,不知是否有好心人能補上?)

『一個國家,對應一個與國同名的母語』,對於一個不是熟知他國社會狀態的外部人,是一個最基礎、而且不太會出錯的假設,這也是上述小學程度英文課所學到最基本常識。讀者可以捫心自問,當看的一個非主流英語系國家的非洲或歐洲國家國名,會認為該國國民講什麼語言?

雖然在台灣內部,主流的聲音總是在說服大眾不要走上國族主義,而要實行『公民民族主義』;但外部的國際社會,尤其是那些曾經由民族主義建構而成的國家,例如德國、日本,即使已經卸下具有侵略性的武裝,但多數人的直覺思考恐怕很難完全脫離『一個國家,對應一個與國同名的母語』的思維。

​也因為上述這種先入為主的普世概念,讓台灣和中國在文化詮釋權上的競爭,主動被動的立場會因此對調,台語要被操作成中國方言的難度會提升。

當筆者主張『我是台灣人,我講台語(Taiwanisch)』的情境下,對於德國這個曾經的民族國家是合情合理的一種認知,這類認知是中國無法透過大外宣輕易操控的。我們不需要解釋台語為什麼是台語,只需要主動推廣台灣人講台語;但反過來,中國就要花上像該留言者一樣用又臭又長的篇幅,去被動論述台語為什麼不是台語。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國際機場竟然也開了一家珍珠奶茶店,只可惜沒有呈現任何台灣的符碼在其中(在猜應該不是台灣子弟開的)。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國際機場竟然也開了一家珍珠奶茶店,只可惜沒有呈現任何台灣的符碼在其中(在猜應該不是台灣子弟開的)。

實質獨立的台灣值得一個相襯的母語

中國要操作的難度會增加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台灣和中國分治已然坐實。配合武漢肺炎、裴洛西、半導體,台灣的存在感已經在這幾年被大大強化。甚至連坐歐鐵、前往義大利機場的途中,都有陌生人能和筆者高談台灣。『We all know what happens』是一個荷蘭阿媽在火車上對筆者說的話,還說新聞都有報導。

既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能也有一個特別的語言吧?台灣既然是獨立於中國的國家,那應該也會有台語這種語言(名稱)吧?讀者如果覺得這種想法很可笑的,可以確認自己是否知道西班牙語v.s.義大利語、馬來西亞語v.s.印尼語,可以在不經額外學習的情況下互通無礙。

再說了,有些沒有中心思想的台pie,試圖把『台灣華語』對外包裝成Taiwanese,或是看到日本人又把『繁體中文』寫成 Taiwanese 就會欣喜若狂,不正是因為這套邏輯還是暗地裡在許多人的心中運作嗎?

普世對於國族主義的認知,搭配台灣目前的能見度,有助於在文化論述上打開另一扇門,而台語就是那把鑰匙;但今天我們卻普遍對外主張,台灣人講中文是合情合理的一件事。

相信許多在海外的台人都感受過,我們要花多少篇幅和心力成本,來解釋講中(Chinese) 的台灣人,不是中國人(Chinese)。台灣就是沒有那個量體去抗衡,國際對於講中文就是中國人的刻板印象。

更無奈的是,有一次筆者遇到一個中文流利的漢學系高年級學生,才知道德語的大眾語境只有Chinesisch,不像英文還有分出Mandarin。而那種區分只有學術界才有能力識別,一般德國大眾只知道Chinesisch。也難怪有次去警察局備案的時候,筆者的國籍是以Chinesisch (Taiwan)作為註解,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難道每次遇到外國人,都需要打臉對方,告訴他們台灣只講中語嗎?為什麼要去加深人家對於台灣和敵國的連結呢?好不容易等了幾十年,國際的目光終於來到台灣了,結果這種能見度,卻反而用來打破大家的刻板印象,讓大家更加了解到『啊,原來台灣和中國同文同種,如果可以像東西德一樣統一就好了』。

柏林圍牆的遺跡。台灣和中國的關係,並不是同一個民族,語言的巨大差異即是證明。兩岸的歷史也早已各自平行發展130年,顯然不能以東西德的角度視之。

柏林圍牆的遺跡。台灣和中國的關係,並不是同一個民族,語言的巨大差異即是證明。兩岸的歷史也早已各自平行發展130年,顯然不能以東西德的角度視之。


有將近15年不再講台語的筆者,正是在國外體會無數這樣的矛盾和尷尬,才決定重新找回台語文的聽說讀寫。以獨立命名的語言(台語)作為出發點劃定台灣和口國的界限,會比解釋台灣受口國壓迫的歷史悲情還要來的迅速有效,因為這種設定很符合一般人的國族認知,不管它究竟是對還是錯

avatar-img
35會員
45內容數
關於台灣文化,我們一直認為:『台灣保留博大精深的傳統中華文化精隨』、『只有原住民文化能代表台灣』、『台灣沒有文化』等等,真的是這樣嗎?面對中國不間斷地文化統戰,許多台派並不是特別關心文化這一塊;或是就算關心了,也鮮少有人能提出『跳脫中華』的論述系統。這裡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台派一個思考自身文化窗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故鄉留學生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台灣華語』、『繁體字』,其實就是一種台灣島內專屬的意識形態。無論人口數、普及程度、對非華語母語使用者友善程度,都是『簡體字』和『支語』勝出。島民對於台灣華語、繁體字的信仰僅是延續上個世紀,『一中框架』下的漢賊不兩立的正統之爭。和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一樣,不但走不出台灣,也難得到國際的正式認可。
最近,好像又有人在講『台灣華語』的議題。雖然不否認台灣華語具備一定程度的特色,但若很客觀地從中台兩國人口數的觀點來切入,在市場、實用性、文化傳播上,台灣華語在世界上其實已經沒有具備太多的優勢。台語,反而才是更能展現台灣特色,未來文化優勢的潛力股。
你知道愛玉是台灣的特有亞種嗎?愛玉的學名甚至是日治時期的學者,以台語來命名的。
除了教育部收錄的外來詞172個之外,台語和閩南語在用字遣詞上的差異其實還有更多,這些獨特的台語語彙可歸類為幾項,本文會探討的是『折衷台式新創語』,其下又依據造詞原理細分成幾個子項目:台式日語(取3字)、日台折衷(取10字)、和洋台折衷(取5字)、洋式台語(取1字),最後共收錄19 個字詞。
在台語的書寫體上,並不認同去漢字化。白話字派雖然能理解到漢字在台灣社會的約定成俗,是與華語綁定的某種殖民,但他們其實也和雙語政策的擁護者一樣,陷入另一種美名國際化的英語/羅馬字的自我殖民。,而越南的現況更不是台灣應該效仿的例子。處在華殖的台灣,廢除漢字、推行全羅馬字,只會更加不利台語的推行。
台語到底是欲用啥物字來寫?是教會兮羅馬字,抑是漢字較好咧?前一陣子,關於台語書寫的未來,是要走向全羅馬字呢?漢字是否應該從台語消失?
所謂的『台灣華語』、『繁體字』,其實就是一種台灣島內專屬的意識形態。無論人口數、普及程度、對非華語母語使用者友善程度,都是『簡體字』和『支語』勝出。島民對於台灣華語、繁體字的信仰僅是延續上個世紀,『一中框架』下的漢賊不兩立的正統之爭。和中華民國這塊神主牌一樣,不但走不出台灣,也難得到國際的正式認可。
最近,好像又有人在講『台灣華語』的議題。雖然不否認台灣華語具備一定程度的特色,但若很客觀地從中台兩國人口數的觀點來切入,在市場、實用性、文化傳播上,台灣華語在世界上其實已經沒有具備太多的優勢。台語,反而才是更能展現台灣特色,未來文化優勢的潛力股。
你知道愛玉是台灣的特有亞種嗎?愛玉的學名甚至是日治時期的學者,以台語來命名的。
除了教育部收錄的外來詞172個之外,台語和閩南語在用字遣詞上的差異其實還有更多,這些獨特的台語語彙可歸類為幾項,本文會探討的是『折衷台式新創語』,其下又依據造詞原理細分成幾個子項目:台式日語(取3字)、日台折衷(取10字)、和洋台折衷(取5字)、洋式台語(取1字),最後共收錄19 個字詞。
在台語的書寫體上,並不認同去漢字化。白話字派雖然能理解到漢字在台灣社會的約定成俗,是與華語綁定的某種殖民,但他們其實也和雙語政策的擁護者一樣,陷入另一種美名國際化的英語/羅馬字的自我殖民。,而越南的現況更不是台灣應該效仿的例子。處在華殖的台灣,廢除漢字、推行全羅馬字,只會更加不利台語的推行。
台語到底是欲用啥物字來寫?是教會兮羅馬字,抑是漢字較好咧?前一陣子,關於台語書寫的未來,是要走向全羅馬字呢?漢字是否應該從台語消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本文介紹臺灣本土文化中的臺客元素,由來和變化。透過學習臺語語言,加深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雙語方法現在是CLIL, 應該用SoR。英文教學,應該回歸英文老師。起點應該是PA, 不是phonics。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簡單比喻,例如在一個演講台上,大家不管講什麼話語,都是「講台語」(講台上的語言),但若要細分,則有各式各樣的「講台X語」。……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本文介紹臺灣本土文化中的臺客元素,由來和變化。透過學習臺語語言,加深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Thumbnail
近日,在報章媒體和社群平台熱議,要把「閩南語」改成「臺灣台語」的事情,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許多疑問,因此在這裡,我根據我對這個議題的理解,簡單白話整理了9點,提供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揆諸晚近自「國家語言發展方案」以來的「台灣台語」一詞,本土化的末流可說是沉迷於意識形態的迷幻快感。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雙語方法現在是CLIL, 應該用SoR。英文教學,應該回歸英文老師。起點應該是PA, 不是phonics。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