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不倒翁學校

30公開內容
3私密內容

「不倒翁學校健走杖運動」課程是由郭健中醫師針對虛弱長者所設計的功能性運動訓練課程,結合ACE IFT運動訓練理論及臨床實務經驗,使用兩根健走杖做為支撐來做各種動作。分為十三個階段,52個動作。於108年6月16日開辦至今,已培訓200多位健走杖運動指導員,運用在個別運動指導、團體運動班、廣受好評。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郭健中
奉耶稣基督的名, 叫瘸腿的人站起来,他就可以行走。 祕訣在哪裡? 給他信心,營造一個不怕跌倒的環境,學會一點起立坐下的技巧,誰都願意站起來。 分享我陪97歲重度失智的岳父運動的經驗。運動訓練像遊戲。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一個主題,一個副標。三個W 不倒翁電台於2021年1月24日開播,感謝許多校友躍躍欲試,願意來電台接受訪問,跟郭醫師談談專業的觀點,或分享健身旅遊的心得。在此分享一點準備我準備訪問稿的心得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減輕來賓上電台受訪的心理焦慮。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先生緣,主人福」,「先生」指的是醫師,「主人」指的是來院看病的民眾。 意思是,醫師如果跟病患有緣份,彼此都能在施醫與被治的過程中順利。 醫者渡人,自然應該盡力,然後才說隨緣。 我們真的盡力了嗎?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許多為人子女者,想要幫助年邁的父母開始運動,鼓勵父母學習使用健走杖,但不知道如何開始。我們針對這樣的需求,設計親子共學小團體。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一群人一起走,健走杖才會成為潮流。團結力量大,才能翻轉輪椅文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關懷據點希望借助外來的講師帶進社區一些新鮮的觀念,吸引社區長輩願意繼續參加活動。健走杖這樣新奇有趣又實用的課程,很受據點歡迎,我整理一下上課的內容與技巧與大家分享。希望有助於不倒翁健走杖指導員到據點推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不倒翁學校全台巡迴推廣健走杖運動,已經走過北中南東30個地點,感謝各單位熱心人士支持並協助推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我們依照舉辦課程的地點做成Google 地圖,包括銀髮族健身旅遊演講以及三小時的健走杖運動指導員研習課程,以及校友夥伴們在各自領域中推展的成果。地圖連結 我們將各地區單位與不倒翁學校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這是信義公益基金會2020年的集點子大賽,獲選的點子將成為下半年「共好行動徵選」提案單位的參考構想,讓好點子有機會被實踐。邀您一起翻轉社會對高齡的刻板印象,讓銀髮族群活出健康,活出活力,活出夢想。
Thumbnail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郭健中
年長者體適能促進的主要目標為強調功能性移動力,正是不倒翁健走杖運動的設計初衷。銀髮體適能測驗又稱為功能性體適能測驗,是行動能力的指標,也就是當年長者需要並且想要完成日常生活的活動的時候,有能力且獨立完成,例如旅行或是出外購物等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大部分的身體動作是由推、拉、蹲、跨、轉五個基本動作組合而成。推和拉主要是上肢的動作如推門、撐杖、拉開抽屜、提菜籃。下肢的蹲坐、跨步和轉身則攸關移行能力。第十二階段是跨步的訓練,以跨越障礙物作為階段性的目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步態不穩和平衡感問題是最常見的跌倒原因,想要預防跌倒,身體平衡感是否夠靈敏,快要跌倒時是否能快速反應,對老人防跌非常重要。維持平衡主要仰賴三個重要的感知器官,接收外在的感覺回饋:包括眼睛、內耳前庭和半規管,以及本體的感覺。雙眼的立體視覺判斷方向、深度、距離;內耳前庭及半規管感覺旋轉及加速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不同於第六階段基本伸蹲姿勢重點在臀肌訓練,第十階段深蹲進階的重點在於訓練背肌。原本蹲姿雙手拄杖撐地,用健走杖分散支撐上半身的重量。舉單手減少一半的地面支撐,轉由軀幹支撐並且增加單手的重量。漸進式的左右交替舉單手再雙手一起舉。注意左右手舉起時的活動度差異,不要聳肩。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健走杖用於肩關節的伸展有很多獨特之處。即使單側手較無力,也可以將患側手套在手環上,雙手握住手杖的兩端,形成封閉的動力鏈連結,用健側的手幫忙帶動患側活動,剛開始作輕鬆的左右擺手,動態伸展,試著引導學員感受正握或反握的差別。當手臂外展時,肩關節外展2度,肩胛骨也會外轉1度。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強化肌力之前要先矯正姿勢,以鐵塔比喻脊椎,「多裂肌」是脊椎旁深層小肌肉的總稱,跨越兩節或數節脊椎,從頸椎後方一直延伸至腰椎,像鐵塔結構中的小螺絲,是支撐脊椎的核心力量。表層的大肌群則是鐵塔周圍的鋼索。若螺絲鬆了,鐵塔變會歪了,周圍的鋼索已經處於不平衡的狀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銀髮族肌力衰退加上平衡不穩,擔心跌倒,走路的步伐變小。這個階段的訓練目標是加大步伐。在健走杖的穩定度加持下,應用重心轉移的平衡技巧,啟動臀肌保持穩定,鼓勵學員分腿站立,逐漸拉開兩腿間距離,超越平常關節活動的範圍,並且在較大的關節角度下動作,可以鍛鍊到更多部位的肌群。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深蹲是最有效率的肌力訓練 站起坐下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功能性動作,最有效率的肌力訓練就是深蹲,可以訓練到下肢和背部。很多學員抱怨膝蓋痛,蹲不下去。分析他們蹲下去的動作,常發現是膝關節先彎曲,像要跪下去,這樣的錯誤動作會造成膝蓋骨和股骨間關節面較大的壓力,反覆磨損,難怪會造成疼痛。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重心轉移挑戰保持平衡的能力 這個階段的訓練對於單純肌少症的銀髮族並不困難,甚至簡單到有點無聊,需要教練靈活的創意,可以配合學員喜愛的音樂,選擇適合學員能力的節奏速度,輕鬆的小步跳舞,訓練肌力及敏捷度。也可以配合認知遊戲訓練反應力。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多一點自由,可以做很多 三點著地減少支撐的底面積,對於能夠扶杖站立的長者,並不困難,設計這個很容易的動作是為了增加學員的信心,消弭對運動的抗拒。教練可以提醒學員:「從四點到三點著地,已經是很重要的進步。多了一個可以自由移動的肢體,可以做很多事情。」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擴大底面積支持。腳踝與髖關節活動 走不穩、怕跌倒的長輩,除了輪椅,還有許多階段性輔具可以選擇。包括單手杖、雙手杖、腋下拐杖、前臂拐杖、四腳助行器、有輪子的助行車等等,共同的特徵就是擴大底面積支持,增加平衡,減少跌倒的風險。
Thumbnail
avatar-avatar
郭健中
獨立坐站的關鍵技巧 第二階段的訓練目標是獨立坐站的關鍵技巧。學習向前彎腰,前後擺動身體,使重心由座椅上的臀部快速轉移到地上的足部。下肢肌力不足、關節疼痛以及平衡感不佳的學員,常常需要扶助。剛坐輪椅不久的學員,經過2-3週的訓練,神經肌肉控制協調能力就會進步,可以掌控站起坐下連續動作的技巧。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