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精神疾病多元觀點

64公開內容

從文化、醫學、心理、歷史、自我敘說等等不同視角,紀錄精神疾病的不同經驗及觀點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接線工作中,青少年面對精神健康問題常見的挑戰,例如社交隔離、逃避學業或工作,有時候這種狀況可能與精神疾病有關,有時候並非如此,它與孩子面對學校或工作創傷的人際關係有關,例如遭遇到霸凌事件。 在台灣,台北榮民醫院日間留院的「向日葵學園」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讓青少年
Thumbnail
本文為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下稱專線)於111/12/11(日)在台大共同教學館舉辦的:「聽心內,鬥揣路:2022年接線服務研討會」場次一—同儕支持上發表的內容改寫,聚焦於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運用家屬同儕接線志工提供的接線服務,書寫關於台灣實踐家屬同儕支持的經驗。
Thumbnail
偏見跟歧視的來源就是無知跟不了解,所以面對的方法就是去「知」,所以面對污名的第一步,就是不迴避這個議題;接下來的第二步,不要害怕去討論;然後第三步,做更大的社會對話。去污名不是一種口號,也不是一種靠別人做的社會運動,可以從我們每人自身開始,從願意去談論、去對話開始。
Thumbnail
「強制送醫」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叫做「強制送醫」 (正式名稱:緊急護送就醫) ,也就是大家偶耳熟能詳的需要符合:現在進行式「自我傷害」或者「傷害他人」,或者未來式「自我傷害之虞」或者「傷害他人之虞」的風險。經過上述的第一階段「強制送醫」。終於家屬與病人邁入醫院急診室,開始進入第二階段 「強制住院」。
Thumbnail
嗯嗯,很抱歉你的經驗是如此,就如我上面留言所提,你可以把申訴管道記下,未來如果再有相似情境發生,現在的你知道可以怎麼行使你的權力。但還是祝福你,希望不要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需要面對。
📷📷​ 文 / 李昀 20210721 身為一個資深藥罐子,跟大家分享吞藥的絕活: 1. 吞藥前一定要用水來潤喉,但不要太多 2. 請把藥物拋到舌頭後三分之一的中間,先拋藥再喝水 3. 視能力決定一次吞或分次,但注意除非噎到中間不要喝太多水 4.但我這輩子就是學不會怎麼辦?
Thumbnail
乖乖牌跟叛逆的孩子可能都是受苦的,都在無法成為他自己的苦痛裡,一個是跟自己的逆流,一個是跟重要他者期待的逆流。那我們的社會怎麼給予條件去讓人得以成為自己,而不是成為自己卻不能,要照他人期待,如果我們聽懂得這樣的經驗,這社會會因此而進步所以聽懂精神病人及家庭所受的苦難,這社會就會更進步,更適合人生存。
Thumbnail
自從專線開線以來,一直陸續有精障者家屬來電,詢問說為什麼藥物對自己的小孩或是手足沒有效果?關於這個問題並沒有簡單的標準答案,更何況精神疾病的樣態變化萬千,很難一言以蔽之。這篇文從憂鬱症和強迫症的角度切入,希望提供一些方向做參考。
Thumbnail
當我們從稱呼這些人是「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轉向到「心理社會障礙(psychosocial disability)」時,這是很大的一步,我們的眼光從個人疾病,轉換到人到底在社會中面臨哪些障礙。
Thumbnail
生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中仍然有其他的部分。有他想做的事情,有他的夢想,有百無聊賴的打混時間,有他說起來會眼睛閃閃發亮的事情。 有時候精神困擾好像籠罩、吞吃了這個人,或許身邊的人,或甚至當事人自己都忘記了這些被疾病抓住以外的時間,因此記得他還是一個人,也幫助他記得,我覺得也是重要的事情。
Thumbnail
我寫下了這篇文章,希望能以一位在精神醫療體系中病患的角度,盡可能地再現我在病房裡經歷到的一切。讓考慮入院、即將入院的朋友們及照顧者少一些未知的恐懼;或者讓純粹對精神病房感到好奇者明白,這裡既不特別神聖,亦不特別髒汙。我的經驗僅能代表我自己,而無法代言座落在象限上其他位置的人,我會在結論更詳細說明。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