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仁」共 1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探討黑格爾對東方思想,特別是儒家思想的誤解,並藉由孔子的「恕」道觀點說明儒家思想中存在的自由和正義觀念。此外,文章也呈現黑格爾在其《美學》著作中展現出的多元文化欣賞態度,指出他如何從不同民族的藝術中突破西方中心主義的「美」的定義。 (本摘要由方格子AI生成)
Thumbnail
向日葵大叔-avatar-img
2025/08/11
佩服您閱讀此磚頭書,非常值得!若黑格爾知道中國人的轉念式自由〔天高皇帝遠,心遠地自偏〕,或許不會執著政治上的自由吧?!
傅元罄-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1
向日葵大叔 黑格爾想必還是想讓「自由」客觀的實現在社會之中吧!我反倒是覺得中國的「轉念式自由」,也可以往「一個讓人可以更容易轉念、逍遙的社會」的客觀方向去發展、思考,就像是老子所說「小國寡民」。
〈徐復觀人性論史──孔子〉中,作者詳細說明了孔子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並探討論語中的兩個「性」字與天道、天命之間的關係。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2/16
謝謝您的分享❤️
自由靈魂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2/16
旅人小萌 希望對您有用!
孔子提倡的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爱,爱也是仁。人们根据对方的身份以及自己的身份,把爱以不同的具体形式呈现出来。现将其总结归纳。
「看來好像是生錯時代了……無論是我,還是你。」 被譽為「神之手」的男人,面對眼前敵人的詢問,只有哀嘆地回答道。
Thumbnail
仁 = 生存。春秋先民追求仁所達到的結果就等同於人類演化的適者生存所達到的結果。先民選擇出在各種環境下相應的各式各樣的適者,再以適者來指導人們的各種行為。
Thumbnail
諸子百家的儒家,一直是中國人的思想主流,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字,《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離婁下》進一步解釋:「仁者愛人。」易言之,儒家講仁愛,且「仁」字由人、二合體而成,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所謂的生活倫理。 仁字何其重要,偏偏道家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
Thumbnail
禮規定的行為,通行於天下的行為,仁者的行為,抽象仁轉成的具體行為,邏輯推導出的行為,行業最需要有的行為,立言的人的行為,博學智者判定的行為,同情心誘發的行為
Thumbnail
猜想:在特定環境,特定身份中,表現出與環境和身份相符的行為,就是仁 。特定環境 + 特定身份 + (表現出)與環境和身份相符的行為→ 仁。
Thumbnail
仁者是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樣子或行為的人,或是像個人的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