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厭惡某人的穿著打扮或所作所為時,有時人們會狠狠地罵上一句:「你不是人!」。當然類似的還有:「人要像個人」、「你沒人樣」、「你算是人嗎?」、「你做的是人事嗎?」等等。你本是人,那麼「你不是人」就等於「人不是人」。這是什麼奇怪的邏輯,它真實想表達什麼意思?
這裡,我們先明白「人」字在日常使用時,三種可能的意思:
我是人。這裡人指生物個體的人①。
人是有禮貌、善良、穿著的乾淨整潔。這裡人指人的群體形象②。
家庭和學校培養學生成人。這裡人指理想的人,或具備身為人應該有的樣子和行為的人③。
那麼「你不是人」表達的意思就是,你這個生物個體的人①表現出違背人群體形象的行為②;或你這個生物個體的人①不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樣子或行為③。當有人說:「你不是個女孩子」。可能指你①表現出不同於女孩形象②的某些行為。現在來理解先秦文獻中的「仁者人也」。
仁者人也。 《禮記·中庸》
仁也者人也。 《孟子·盡心下》
如果「仁者人也」中,人指生物個體的人①,那麼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仁者,它顯然是錯的。但如果其中的人指人的群體形象②,或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樣子或行為的人③,那麼「仁者人也」表達的意思就是:仁者是具備作為人應該有的樣子或行為的人,或像個人的人。僅就邏輯而言,它的意思是可理解且合理的。以下以此理解詩經中出現的兩個仁字。
叔於田,巷無居人 ... 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於朔,巷無飲酒 ... 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適野,巷子無服馬 ... 不如叔。洵美且武。
盧令令,其人美且仁。
盧重環,其人美且鬈(須鬢好貌)。
盧重鋂,其人美且偲(多鬚貌、彊力)。
詩經305首詩歌中,只在兩首田獵詩歌中使用仁字。田獵就意味著殺戮,追求的是快狠、一箭穿心和滿載而歸。要在崇尚田獵這種殘酷的環境中,去塑造獵手的仁愛,就十分牽強了。這兩首詩中的好、武、鬈、偲,這些都是人眼看得見的獵人的形象,那麼正常的推測,仁必然也是人眼看得見的獵人的某一形象。詩歌內容層層推進,而仁出現在首章,相較於之後各章的好、武、鬈、偲,只能推測仁字表達了這個獵手更具普通性的某一特質。參考“仁者人也”,把仁解讀為“人應該有的樣子”。那麼首章的「美且仁」就釋義為這個獵手長得好看,而且有人樣。如此這兩首詩所描寫的獵人形像在邏輯和詩歌的形式上就合理通順了。
當然我們已經不清楚春秋時代,什麼樣的穿著打扮才被認為有人樣。不過從古代文獻,我們知道下面這些不是人該有的樣子,也不會是這個獵手的外觀。刺青、斷發(《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太伯、仲雍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暦。)、被發左衽、原壤的夷俟(《論語》)則都不是春秋華夏之人所該有的樣子。
到此本文僅說明,如果以仁指“作為人應該有的樣子或行為”來解讀“仁者人也”和詩經中的“美且仁”,得出的它們的含義,就邏輯而言,是合理的。
覃秋(於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