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正義

含有「程序正義」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初春午後,監察院的紅磚牆在陽光下泛著溫暖的光澤。這道牆,既是國家制度運作的堡壘,也是民眾的日常與權力之間的分界線。牆外,民眾低語;牆內,燈火長明。這道牆能否成為橋樑,讓兩端真正對話,而不是永遠隔絕?
Thumbnail
安立格-avatar-img
2025/03/23
很棒的哲理引申👍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23
安立格 謝謝您的回饋,每回看到「牆外」的訴求、抗議總有很多感觸。 「牆內」的人,兢兢業業為國為民想方設法。 我想,這就是國家得以不斷前行進步的基礎。
《無彩青春》是一本以「蘇建和案」為背景的書籍,透過作者張娟芬的筆觸,揭露了整起冤案的背後故事。
Thumbnail
5/5書籍評分
Riley-avatar-img
2025/03/10
司法體系確實有可以更進步的地方,透過閱讀更引起大家關注相關議題。書名無彩青春,「無彩」和台語「無采」有著巧妙關聯讓人心揪揪的
許多人質疑法律是否淪為保護壞人的工具,本文探討法律漏洞、執法不公、程序正義的錯用等原因,並提出結合輿論、群眾力量與公開抗議等法律外手段,以及透過司法改革、提高法律素養等方式來避免此困境。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覺得自己的證據完全沒被司法體系看見?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為司法官在濫用自由心證的過程中,將你提交的證據排除在外,甚至刻意忽視或隱匿。這些行為的結果,導致本應公正透明的司法程序,變成一場對當事人極度不公平的鬥爭。當你的證據無法成為審判的一部分,正義又怎能得以實現?
Thumbnail
以證據為審判的基石,是實現公平與正義的核心原則。司法的根基應該建立在客觀事實與證據之上,因為只有基於證據作出的裁判,才能真正做到對事實的忠實還原,從而保障公平與正義。要落實沒有證據就沒有心證,必須以一套證據法則標準以限制司法官任意擴張及濫用的心證。
Thumbnail
本文探討公平與正義在司法制度中的重要性,強調公平為正義的基礎。若程序缺乏公平,正義難以實現。文中提出保障程序正義、建立清晰法律規則、增加透明問責機制及平等待遇的措施。公平缺失會侵蝕正義根基並損害社會信任,文章以「先公平,再正義」為核心理念,強調公平是司法公正的關鍵前提。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官自由心證的意義、限制及相關法律依據,並分析其在司法實踐中的潛在爭議。自由心證使法官能根據證據與法律進行獨立判斷,但必須遵循證據法則和程序正義的約束。討論中還涵蓋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爭議以及法官的專業素質對判決的影響,並引述相關案例以示範自由心證帶來的風險與挑戰。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檢察官在起訴書中所引用的錯誤指引以及對社工責任的錯誤理解。透過案例分析,揭示了檢察官對於兒少保護法律的錯誤應用,以及社工在面對不同情況時的艱難抉擇。本文強調建立社工專業委員會的重要性,以保障社工的專業地位與程序正義。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