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正義無法公開,連法官也是受害者——直播,是弱勢對抗強權的最後機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當正義無法公開,連法官也是受害者——直播,是弱勢對抗強權的最後機會

當一個體制壟斷了正義的定義,那麼在這個體制下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原告、被告、證人,甚至是法官,都會成為受害者。

▍不是仇視,而是醒悟

我們不是仇視法官。我們更知道,當司法體系失去公平與信任時,法官並不是「加害者」的唯一代名詞。很多法官,在權力的角色中逐漸失去了本心,他們受制於制度、於上級指導、於派系考績,最終與一般人一樣,被困在權力的迷宮之中。

試問法官你能獨自抗拒上級的指導嗎?你能獨自抗人情的壓迫嗎?

權力是雙面刃。當你握有它時,你會拼命維護它;但當你失去它,你才知道什麼叫「無力」。一位今天坐在審判台上的法官,明天可能也會淪為被審者。歷史中不乏此類輪迴,而這正是我們為什麼要倡議 「讓正義被看見」 的理由。

▍直播,不是羞辱,是自我拯救

有人質疑「法庭直播」會破壞司法尊嚴?但真正的尊嚴,不是建立在黑箱與隱私之上,而是建立在經得起全民檢驗的程序與公義之中。

當審判室的門關起來,對弱勢來說,正義也隨之關閉。

  • 訴訟無法公平進行,因為你不是權勢者的朋友;
  • 證據無人理會,只因你沒有媒體幫你發聲;
  • 法官忽略程序瑕疵,只因你不懂法律話術。

直播,正是打開這扇門的方法。它不需革命,不需流血,不需等待哪個政黨執政,更不需去求哪位法官開恩。

只要直播,人民就能看見。

只要看見,司法就無法再任意操弄。

▍司法不公,法官也會成為被犧牲的人

我們更該看到另一層悲劇:司法不公不只壓迫平民,也壓迫誠實的法官。

當權力被系統操控,那些願意守法、堅持程序正義的法官,反而被邊緣、被打壓、被指責「不配合」。而他們若站出來反抗制度,可能一樣會面對匿名檢舉、升遷阻撓,甚至是離開體制。

法官也是人,也會有家庭、也會擔憂未來。當司法無法保障真正堅持正義者的安全,整個制度就會淪為官僚機器,只剩形式,失去靈魂。

▍改革不能等,AI的幽靈已經在司法門口

在這個科技迅速演進的時代,若司法再無法自我改革,那麼下一個呼聲,將不是直播,而是:全面AI審判替代人類法官。

為什麼?因為人民對人的信任已經破產。

  • AI 不會收賄;
  • AI 不會偏頗;
  • AI 不會受派系牽動、受權勢關說;
  • AI 可以每個案件都公平對待,不因身份、關係而改變準則。

當司法失能,人民便會轉向科技。那時,真正的審判者,將不再是穿著法袍的人,而是一行程式碼。而這一切的根源,不是科技的進步,而是人性的墮落。

▍結語:正義必須被看見,才能被信仰

我們不仇視法官,我們是希望法救贖法官。讓他們不再是制度的執行員,而是正義的實踐者。

我們倡議直播,不是為了施壓,而是為了保護。保護人民的權利,也保護真正願意堅守良知的法官。

正義必須可見,否則它不過是權力的遮羞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2會員
354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06/13
柯文哲案大家都看見媒體的關注,雖然進不去法庭還是有人開完庭出來說明直播,這幾日「法庭直播」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支持者主張直播可以揭露司法黑箱、還原開庭現場真相;反對者則擔憂直播恐損害被告、證人隱私與庭審秩序。
Thumbnail
2025/06/13
柯文哲案大家都看見媒體的關注,雖然進不去法庭還是有人開完庭出來說明直播,這幾日「法庭直播」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支持者主張直播可以揭露司法黑箱、還原開庭現場真相;反對者則擔憂直播恐損害被告、證人隱私與庭審秩序。
Thumbnail
2025/06/11
作者是某起刑案的告訴人,手中握有完整直接證據:警詢筆錄、提款憑證、銀行紀錄,清楚證明被告確實取款、確實犯行。然而,在公開審理的名義下,我目睹的是一場權力封閉運作的「程序性審判」:法官忽視證據,判決中硬生生將關鍵事實略而不提;檢察官不爭不辯;律師甚至草草應付——而我,只能在旁聽席無助觀望,無從介入。
Thumbnail
2025/06/11
作者是某起刑案的告訴人,手中握有完整直接證據:警詢筆錄、提款憑證、銀行紀錄,清楚證明被告確實取款、確實犯行。然而,在公開審理的名義下,我目睹的是一場權力封閉運作的「程序性審判」:法官忽視證據,判決中硬生生將關鍵事實略而不提;檢察官不爭不辯;律師甚至草草應付——而我,只能在旁聽席無助觀望,無從介入。
Thumbnail
2025/06/10
司法透明化與審判直播的熱議,部分司法人員與官員高舉「專業獨立」、「當事人保護」之旗,試圖將改革壓下。這樣的語言包裝乍看合理,但若我們進一步細究,就會發現這不過是另一場以「公益」為外衣的話語操控。當權者向來擅長用抽象、高尚的詞語來隱蔽自身的利益結構,而「公益」則是他們最慣用的遮羞布。
Thumbnail
2025/06/10
司法透明化與審判直播的熱議,部分司法人員與官員高舉「專業獨立」、「當事人保護」之旗,試圖將改革壓下。這樣的語言包裝乍看合理,但若我們進一步細究,就會發現這不過是另一場以「公益」為外衣的話語操控。當權者向來擅長用抽象、高尚的詞語來隱蔽自身的利益結構,而「公益」則是他們最慣用的遮羞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選擇與相對人隔離開庭 並且申請社工陪同 這樣有問題就可以詢問社工 如果現場發生什麼意外的人身事故也有一個證人在 陪同的社工就是之前與我聯繫的社工 等待開庭前跟我確認了幾個問題 然後告訴我今天開庭調查的 不是法官 而是事務官
Thumbnail
我選擇與相對人隔離開庭 並且申請社工陪同 這樣有問題就可以詢問社工 如果現場發生什麼意外的人身事故也有一個證人在 陪同的社工就是之前與我聯繫的社工 等待開庭前跟我確認了幾個問題 然後告訴我今天開庭調查的 不是法官 而是事務官
Thumbnail
提供法律諮詢一段時間後,我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來問法律問題的人,常處於極端狀態。犯罪事實不是私人糾紛,影響涉及公權利,需要審酌各種證據資料才能認定。如何透過公證來保障自己無罪,是不可能的。需要與律師討論做準備,或在收到傳票後再討論該怎麼處理。
Thumbnail
提供法律諮詢一段時間後,我們觀察到一個特殊現象。來問法律問題的人,常處於極端狀態。犯罪事實不是私人糾紛,影響涉及公權利,需要審酌各種證據資料才能認定。如何透過公證來保障自己無罪,是不可能的。需要與律師討論做準備,或在收到傳票後再討論該怎麼處理。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端,有些可能是小型的私人糾紛,有些則可能涉及更為複雜的刑事案件。然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許多人會陷入猶豫不決的情況中。特別是在考慮是否報警或提起訴訟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不安。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端,有些可能是小型的私人糾紛,有些則可能涉及更為複雜的刑事案件。然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許多人會陷入猶豫不決的情況中。特別是在考慮是否報警或提起訴訟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不安。
Thumbnail
律師通常會在法庭上、政府機構或私人法律事務中「建議」(給予建議)和「代表」(代言)客戶。
Thumbnail
律師通常會在法庭上、政府機構或私人法律事務中「建議」(給予建議)和「代表」(代言)客戶。
Thumbnail
想要實際了解法庭如何運作嗎?你可以自行前往法院旁聽開庭!​法庭旁聽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這則懶人包告訴你!
Thumbnail
想要實際了解法庭如何運作嗎?你可以自行前往法院旁聽開庭!​法庭旁聽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這則懶人包告訴你!
Thumbnail
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Thumbnail
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