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庭直播成為全民關注話題的當下,我們該問的不是「法官怕不怕直播」,而是「誰最怕真相曝光」?當審判的過程被壟斷、當證據掌握在權力者手中,正義也就淪為工具。本文主張:透過直播打開審判現場,是推動司法改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亦是弱勢對抗強權、揭露審判偏誤的現代手段。我們不是仇視法官,而是希望讓法官與人民共同脫離權力結構的蒙蔽,重建信任、共同監督。

近來,「法庭直播」熱潮席捲社會輿論,成為新聞與社群討論的焦點。有民眾主張直播是實現司法透明的第一步,也有法律界人士擔心會影響審判秩序、侵犯隱私。但在這場關於形式的辯論中,卻鮮少有人直視一個關鍵問題:在現今司法不公、審判資源與證據高度壟斷的情況下,究竟是誰最害怕審判被看見?
我們的主張不是針對個別法官,而是針對整個「封閉的制度」。我們相信,當一位法官長期處於不受監督的位置,即使最初懷抱理想,也難免逐漸適應體制慣性;當審判缺乏外部監督,錯誤與偏頗便無從揭露。正因如此,法庭直播不僅是公眾知的權利,更是防止濫權的剎車機制。直播就像一道光,照進審判過程中看不見的死角——讓人民親眼看到,一場可能改變人一生命運的法庭審判,是如何倉促進行、如何忽略當事人的發言、甚至如何選擇性地忽視重要的證據。
有人說,直播會讓被告、證人承受過大壓力。但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經驗學習:可延遲播出、可處理臉部馬賽克與聲音變音、甚至採聲音轉播也能保留資訊公開的本質。同時,證人也可以選擇遠距作證,或在隔離空間內匿名出庭。技術問題早已不是藉口,反對的背後,其實是權力失控的恐懼。
司法應是人民的司法,不應成為少數人壟斷的舞台。當證據掌握在強權手中、而弱者難以為自己發聲時,直播是現代唯一能夠打破不對等的力量。不必求助,不需等待體制內部自我改革,透過公開審判的每一句問答、每一份證據,我們才有機會逼近事實、守護公平。
如果司法遲遲不能改革,下一個時代的選擇恐怕將不再是法官,而是AI。因為人類作不到一視同仁,也做不到不收賄、不受關說、不偏頗。
我們必須問自己:要等多少冤案、要再失去多少人的信任,司法才願意卸下那面高牆?
讓審判的高牆倒下吧!
讓證據走出卷宗的牢籠,交給全民審判!
讓正義,不再是特權的裝飾,而是每一個人都能碰觸的現實!
把證據交給直播,讓正義由公眾共同守護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