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Freezing Order
作者:Bill Browder推薦度:★★★★★ 5/ 5
有聲書表現:★★★★★ 5 / 5
購書平台:Amazon(電子書)/ Audible(有聲書)
前陣子聽《Red Notice》,實在太過癮,馬上繼續追同一個作者的新書《Freezing Order》。
說精彩還是很精彩,只是,精彩點的不一樣。
《Red Notice》是驚悚小說的精彩,而《Freezing Order》如同英文版法治時報的精彩。邊看邊吐槽,非常療癒。
⬛馬格尼茨基法案的延伸與全球奔走
《Red Notice》直擊〈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的來龍去脈,直擊俄羅斯的貪腐以及對抗貪腐而喪命的俄羅斯稅務律師馬格尼茨基的故事。
作者及許多人努力奔走,遊說美國制裁違反人權的腐敗俄羅斯官員,致力推動相關法案。終於,在2012年〈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問世了。
《Freezing Order》說的是〈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的後續發展。作者和其他夥伴們是如何繼續奔走催生〈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並且在美國、瑞士、法國、英國還有其他歐洲國家對俄羅斯貪腐官員們提起洗錢刑事訴追的活動。
重點來了,就是這個司法訴追的活動,讓《Freezing Order》陷入司法迷陣,因為走不出來就見笑轉生氣,秒變法治時報。
⬛司法迷陣1:司法怠惰。
作者幾乎把各國的司法全部都罵了一輪,每個國家的司法從業人員都是廢渣。為什麼呢?
因為他準備了大量的素材跑去找各國的檢察官聯繫,要他們查洗錢,每個國家的檢察官都非常有興趣,拿了資料,大半年沒有下文。打電話過去,也只會官腔官調地說,「我們刻正處理中。」繼續追問,那你們「刻正處理」是處理到哪裡了呢?檢察官只會說「很抱歉,偵查不公開。」
然後,作者就生氣了!
他自己或私下找調查員找證據,不到一兩個禮拜就會有新進度,堂堂一國的檢察官,難道沒有讓國家機器動起來的能力嗎?到底這些人是在做什麼?
這種抱怨,大概是全世界都有。
我平均每個月大概就會遇到三五個問類似問題的客戶,大家都以為司法從業人員每天都很閒,只要處理你家的事情就好了。也許,在物流興盛外送發達的年代裡,東西24小時要到貨,案件也應該24小時要解決才是。
⬛司法迷陣2:點司法全餐告人告到倒,卻不想付律師費
作者花了很多篇幅告訴大家,他接觸了哪些以洗錢防制出名的國際重量級律師。
每個重量級律師對跨國洗錢案都表現出高度的興趣,但最後都不了了之,甚至,其中還有律師倒戈成為俄羅斯的委任律師,跟作者打擂臺。作者在書裡狂罵他沒良心沒道德沒律師倫理。
本來我一開始有些疑惑,因為這種知名度高的跨國洗錢案,作者本身又有錢,照理說,美國律師們應該要很積極的呀,怎麼會不了了之。
雖然作者沒有明講,但從他的字裡行間,我讀出了作者遲遲沒有正式委任任何一個律師,自然而然也沒付分文律師費啊~真不知作者在想什麼,難道他想要打著一個正義的名號,就拗所有的律師做免費做功德嗎,實在太鬧了!
⬛司法迷陣3:迷信滿口誇誇的大牌律師
後來,作者領悟了「要花錢請律師」的真理後,開始挑律師了。
他嫌棄那些帶著眾多小律師一起開會的大所,因為那些大所的合夥人只會在一開始露面而已,在合約簽成之後,人就消失無影無蹤,把案件都交給小律師去處理,這種大所是吸血蛭,不值得花錢委任。
他嫌沒有富麗裝潢的事務所看起來太樸素,感覺這些樸素事務所的律師會把案件辦的太樸素。
他嫌說話有保留的律師,做案件應該也會裹足不前,沒有魄力。
所以,挑三揀四之後,他挑了一個名聲很響亮,滿口掛保證官司絕對絕對會贏的個人律師。名聲響,代表厲害;絕對會贏,代表律師很有把握;個人事務所,代表律師一定會事必躬親。
果不其然,這種嘴砲律師上法院就一定是被狂打臉的!這就引發了第四個司法迷陣。
⬛司法迷陣4:司法不公!恐龍法官!
嘴砲律師能在市場生存,絕對有他傲人的本領:搞定客戶!
即便嘴砲律師在法庭上狂被打臉,當事人如作者依然對他很死忠。
但是案件狂輸是明擺的事實,一肚子的憋屈往哪裡消。當然,最好的出口就是:司法不公!法官恐龍!
讀到這裡,其實很欣慰,因為我原本以為只有臺灣鯛才會靠北司法不公,沒想到,司法不公其實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咦?!)。
幸好,最後,作者有醒過來,他找到一個樸素事務所的韓裔樸素律師,語帶保留行事卻毫不拖泥帶水,一切終於回歸正常!
⬛總評
如果只看這些,會以為這本書不值得一讀。
但平心而論,本書文筆非常流暢,寫作也是引人入勝,議題很嚴肅也很重要,尤其是挑戰體制。挑戰體制要有過人的勇氣和膽識,面對挫敗還要能不屈不撓越挫越勇,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但可能是我個人太扭曲,把這本書讀得很法治時報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