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家屬的眼淚:司法不公下的深刻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犯罪奪走親人的生命,留給被害家屬的除了無盡的哀痛,還有對司法是否能伸張正義的期盼。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司法制度中,被害家屬的眼淚卻經常成為無法抹去的痛。特別是在近年實質廢死的推動下,這份痛楚更顯得無力與憤慨。

司法偏見下的二次傷害

被害者家屬普遍認為,現行司法常因偏見或程序不完備而導致不公平的判決。以多起重大刑案為例,法官的主觀認定經常偏離事實證據,甚至以「尊重人權」的名義輕判凶手,對受害者權益視而不見。不少家屬直言,這種結果等同於讓司法「站在加害者一邊」,成為犯罪者的庇護所。

實質廢死的憂慮與控訴

在實質廢死的司法政策下,被害家屬面臨的最大衝擊是無法為受害者討回公道。他們強調,死刑是一個國家法律的最後防線,廢死只會讓犯罪者更加肆無忌憚。例如,新北割喉案的受害者家屬表示:「如果法官一致決才能判死,為什麼沒有人問過受害者的痛苦是否需要一致認同?」他們認為,廢死不僅削弱法律威嚇,還讓社會承受更高的安全風險。

法官的冷漠與系統的失靈

司法體系的問題不僅限於死刑存廢,更體現在法官對證據與案件的冷漠處理。被害家屬控訴,法官常選擇性忽視關鍵證據,甚至在判決書中不提及相關事實,讓家屬感到無比絕望。當家屬試圖透過評鑑程序尋求公正,卻發現這些程序往往只是形式化的過場,對法官的判決缺乏實質約束力。

社會信任的危機

這種司法不公不僅侵蝕了被害家屬的信任,也使得整體社會對法律的威信產生懷疑。從「恐龍法官」到「司法已死」,這些標籤反映了人民對現行制度的不滿與失望。被害家屬指出,法律應該是為了伸張正義而存在,但如今卻成為推卸責任與政治妥協的工具。

結語:為正義發聲

被害家屬的淚水不應該只被視為情緒的宣洩,而是司法改革的警鐘。他們的心聲告訴我們,沒有公平的司法程序,就沒有真正的正義。唯有回歸證據為本,摒除偏見,司法體系才能真正擁有讓人民信服的力量。被害者家屬的訴求值得被正視,他們的眼淚應該成為改變的起點,而非被遺忘的過去。

觀點:

加害者的人權受到層層的保護,乃至於死刑被重重限制了,而被害人的人權卻常被視而不見,每一個法律條文都在保護被告的權利,而被害人死了就沒有任何人權了?而被害者家屬在司法判決中被判了無期徒刑(正義伸張遙遙無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2會員
359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本文探討作者與信仰之間的掙扎與反思,從全然信賴宗教到質疑教條,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我,走出一條屬於靈魂的信仰之路。
2025/04/28
本文探討作者與信仰之間的掙扎與反思,從全然信賴宗教到質疑教條,最終選擇誠實面對自我,走出一條屬於靈魂的信仰之路。
2025/04/21
當你感到迷惘,不妨重新審視人生方向。本文探討社會預設的成功道路,以及如何聆聽內在聲音,找回真正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4/21
當你感到迷惘,不妨重新審視人生方向。本文探討社會預設的成功道路,以及如何聆聽內在聲音,找回真正的自我。
Thumbnail
2025/04/15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生意義,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內心質疑,並尋求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文章並非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陪伴讀者一起探索自我,找回對生命真諦的渴望。
Thumbnail
2025/04/15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生意義,鼓勵讀者勇敢面對內心質疑,並尋求生命中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文章並非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陪伴讀者一起探索自我,找回對生命真諦的渴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每年的司法節,民眾走上街頭表達對司法不公的憤怒與不滿。然而,抗議過後,司法體系依舊原地踏步,問題並未根本解決。這種狀況,已讓許多國人對司法失去信心。當激情消退,我們需要冷靜思考,為什麼司法改革多年卻難有實質突破,並探索真正的解決之道。 司法不公的根源 1. 官官相護,申訴無門 檢察體系長期
Thumbnail
每年的司法節,民眾走上街頭表達對司法不公的憤怒與不滿。然而,抗議過後,司法體系依舊原地踏步,問題並未根本解決。這種狀況,已讓許多國人對司法失去信心。當激情消退,我們需要冷靜思考,為什麼司法改革多年卻難有實質突破,並探索真正的解決之道。 司法不公的根源 1. 官官相護,申訴無門 檢察體系長期
Thumbnail
當犯罪奪走親人的生命,留給被害家屬的除了無盡的哀痛,還有對司法是否能伸張正義的期盼。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司法制度中,被害家屬的眼淚卻經常成為無法抹去的痛。特別是在近年實質廢死的推動下,這份痛楚更顯得無力與憤慨。 司法偏見下的二次傷害 被害者家屬普遍認為,現行司法常因偏見或程序不完備而導致不公平的判
Thumbnail
當犯罪奪走親人的生命,留給被害家屬的除了無盡的哀痛,還有對司法是否能伸張正義的期盼。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司法制度中,被害家屬的眼淚卻經常成為無法抹去的痛。特別是在近年實質廢死的推動下,這份痛楚更顯得無力與憤慨。 司法偏見下的二次傷害 被害者家屬普遍認為,現行司法常因偏見或程序不完備而導致不公平的判
Thumbnail
王世堅委員說國家把86%司法預算放在加害人,被害者只有14% 受害者真的什麼事都沒做,多數是奉公守法的公民,卻遭受無辜受害而死。 虐嬰虐童案,孩子更是毫無反抗能力、毫無自我保護能力,就只會哭嚎,這是他們的求生本能,何錯之有?!卻遭受凌虐凌遲慘死⋯⋯他們的公平正義在哪?! 以花蓮光復鄉一對情侶,
Thumbnail
王世堅委員說國家把86%司法預算放在加害人,被害者只有14% 受害者真的什麼事都沒做,多數是奉公守法的公民,卻遭受無辜受害而死。 虐嬰虐童案,孩子更是毫無反抗能力、毫無自我保護能力,就只會哭嚎,這是他們的求生本能,何錯之有?!卻遭受凌虐凌遲慘死⋯⋯他們的公平正義在哪?! 以花蓮光復鄉一對情侶,
Thumbnail
如果要符合人民期待,那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命償一命。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這樣設計的。
Thumbnail
如果要符合人民期待,那就是「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一命償一命。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法律並不是這樣設計的。
Thumbnail
由於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上,對於犯罪追訴是採「起訴二元主義」,也就是在起訴犯罪上可分為由檢察官所提起的「公訴」以及被害人所自己提起的「自訴」,而有些民眾常將「自訴」與「告訴」混淆,誤以為自訴是要向檢察官所提起,其實是告訴才是,自訴是向法院提起。而特別的是,自訴是採「律師強制代理」制度,自訴人必須委
Thumbnail
由於我國刑事訴訟制度上,對於犯罪追訴是採「起訴二元主義」,也就是在起訴犯罪上可分為由檢察官所提起的「公訴」以及被害人所自己提起的「自訴」,而有些民眾常將「自訴」與「告訴」混淆,誤以為自訴是要向檢察官所提起,其實是告訴才是,自訴是向法院提起。而特別的是,自訴是採「律師強制代理」制度,自訴人必須委
Thumbnail
在意外過失所導致的殺人事件或使人重傷的情況下,傷害者和死亡家屬通常會陷入極度的悲痛和困境之中,他們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安撫和支持,以及法律上的援助。以下是可以提供情感和法律支持的地方和方法: 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可以為受害者和家屬提供心理輔導和法律援助。 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可以提供
Thumbnail
在意外過失所導致的殺人事件或使人重傷的情況下,傷害者和死亡家屬通常會陷入極度的悲痛和困境之中,他們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安撫和支持,以及法律上的援助。以下是可以提供情感和法律支持的地方和方法: 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可以為受害者和家屬提供心理輔導和法律援助。 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可以提供
Thumbnail
看似偵探小說的劇情,實際上卻帶領著讀者看見移工被忽視的人權、台灣司法的弊病,以及漁業與政治力背後複雜的盤根錯節;其中對於「廢死」議題的著墨,不只點出許多道貌岸然底下的嗜血本性,更以諷刺的結局,呈現其難以逃脫政治操弄的宿命。
Thumbnail
看似偵探小說的劇情,實際上卻帶領著讀者看見移工被忽視的人權、台灣司法的弊病,以及漁業與政治力背後複雜的盤根錯節;其中對於「廢死」議題的著墨,不只點出許多道貌岸然底下的嗜血本性,更以諷刺的結局,呈現其難以逃脫政治操弄的宿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