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家屬的眼淚:司法不公下的深刻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犯罪奪走親人的生命,留給被害家屬的除了無盡的哀痛,還有對司法是否能伸張正義的期盼。然而,在台灣現行的司法制度中,被害家屬的眼淚卻經常成為無法抹去的痛。特別是在近年實質廢死的推動下,這份痛楚更顯得無力與憤慨。

司法偏見下的二次傷害

被害者家屬普遍認為,現行司法常因偏見或程序不完備而導致不公平的判決。以多起重大刑案為例,法官的主觀認定經常偏離事實證據,甚至以「尊重人權」的名義輕判凶手,對受害者權益視而不見。不少家屬直言,這種結果等同於讓司法「站在加害者一邊」,成為犯罪者的庇護所。

實質廢死的憂慮與控訴

在實質廢死的司法政策下,被害家屬面臨的最大衝擊是無法為受害者討回公道。他們強調,死刑是一個國家法律的最後防線,廢死只會讓犯罪者更加肆無忌憚。例如,新北割喉案的受害者家屬表示:「如果法官一致決才能判死,為什麼沒有人問過受害者的痛苦是否需要一致認同?」他們認為,廢死不僅削弱法律威嚇,還讓社會承受更高的安全風險。

法官的冷漠與系統的失靈

司法體系的問題不僅限於死刑存廢,更體現在法官對證據與案件的冷漠處理。被害家屬控訴,法官常選擇性忽視關鍵證據,甚至在判決書中不提及相關事實,讓家屬感到無比絕望。當家屬試圖透過評鑑程序尋求公正,卻發現這些程序往往只是形式化的過場,對法官的判決缺乏實質約束力。

社會信任的危機

這種司法不公不僅侵蝕了被害家屬的信任,也使得整體社會對法律的威信產生懷疑。從「恐龍法官」到「司法已死」,這些標籤反映了人民對現行制度的不滿與失望。被害家屬指出,法律應該是為了伸張正義而存在,但如今卻成為推卸責任與政治妥協的工具。

結語:為正義發聲

被害家屬的淚水不應該只被視為情緒的宣洩,而是司法改革的警鐘。他們的心聲告訴我們,沒有公平的司法程序,就沒有真正的正義。唯有回歸證據為本,摒除偏見,司法體系才能真正擁有讓人民信服的力量。被害者家屬的訴求值得被正視,他們的眼淚應該成為改變的起點,而非被遺忘的過去。

觀點:

加害者的人權受到層層的保護,乃至於死刑被重重限制了,而被害人的人權卻常被視而不見,每一個法律條文都在保護被告的權利,而被害人死了就沒有任何人權了?而被害者家屬在司法判決中被判了無期徒刑(正義伸張遙遙無期)

avatar-img
8會員
289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地學堂 的其他內容
這篇文章探討了司法不公的現象,將其比作一塊充滿問題的稻田,司法官則是這片稻田的農夫。文章強調,若司法官的思維無法改變,則無法實現公正的司法體系,這樣的“農夫”應該被更換。若司法官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與挑戰,社會對司法系統的信任將遭到侵蝕。
作者透過一個虛構的小故事闡述司法不公的現實困境,故事中一位名叫林正的普通市民遭遇了一場不公的案件。他的母親在銀行存款被他人偽造文件取走,但當林正將相關證據呈交給法院時,法官張揚卻視而不見,認為這些細節不足以影響整體判決。林正不甘心,於是再次上訴,希望能進一步調查偽造文件的真相。......
本文探討自由心證在民事與刑事訴訟法中的核心規範,同時揭示了法條本身設計上的雙重性:既賦予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間,又設置了一些理論上的約束,例如不得違背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然而,這樣的設計也可能為權力持有者打開一條「巧門」,導致司法運作中的問題。
這篇文章描繪了70至80年代竹北鄉村的生活景象,著重於老黃牛與農夫之間的緊密合作。透過女孩牽著老黃牛的畫面,展現了曾經的純樸生活與人情味。隨著現代化的進程,鄉村的生活方式漸漸被取代,老黃牛成為過去的象徵,使人懷念那段珍貴的時光。本文引發人們對失去的反思,強調人際關係和生活本質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自由心證制度可能導致的司法危機,特別是當法官的判斷基於主觀而非證據時,如何侵蝕公平與正義的根本價值。透過虛構案例,分析法官偏見對判決影響,並強調在司法過程中,確保證據為裁決基礎的重要性。文章呼籲改善裁判透明度及強化對法官的問責機制,以推動公正的司法環境。
以證據為審判的基石,是實現公平與正義的核心原則。司法的根基應該建立在客觀事實與證據之上,因為只有基於證據作出的裁判,才能真正做到對事實的忠實還原,從而保障公平與正義。要落實沒有證據就沒有心證,必須以一套證據法則標準以限制司法官任意擴張及濫用的心證。
這篇文章探討了司法不公的現象,將其比作一塊充滿問題的稻田,司法官則是這片稻田的農夫。文章強調,若司法官的思維無法改變,則無法實現公正的司法體系,這樣的“農夫”應該被更換。若司法官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與挑戰,社會對司法系統的信任將遭到侵蝕。
作者透過一個虛構的小故事闡述司法不公的現實困境,故事中一位名叫林正的普通市民遭遇了一場不公的案件。他的母親在銀行存款被他人偽造文件取走,但當林正將相關證據呈交給法院時,法官張揚卻視而不見,認為這些細節不足以影響整體判決。林正不甘心,於是再次上訴,希望能進一步調查偽造文件的真相。......
本文探討自由心證在民事與刑事訴訟法中的核心規範,同時揭示了法條本身設計上的雙重性:既賦予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間,又設置了一些理論上的約束,例如不得違背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然而,這樣的設計也可能為權力持有者打開一條「巧門」,導致司法運作中的問題。
這篇文章描繪了70至80年代竹北鄉村的生活景象,著重於老黃牛與農夫之間的緊密合作。透過女孩牽著老黃牛的畫面,展現了曾經的純樸生活與人情味。隨著現代化的進程,鄉村的生活方式漸漸被取代,老黃牛成為過去的象徵,使人懷念那段珍貴的時光。本文引發人們對失去的反思,強調人際關係和生活本質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自由心證制度可能導致的司法危機,特別是當法官的判斷基於主觀而非證據時,如何侵蝕公平與正義的根本價值。透過虛構案例,分析法官偏見對判決影響,並強調在司法過程中,確保證據為裁決基礎的重要性。文章呼籲改善裁判透明度及強化對法官的問責機制,以推動公正的司法環境。
以證據為審判的基石,是實現公平與正義的核心原則。司法的根基應該建立在客觀事實與證據之上,因為只有基於證據作出的裁判,才能真正做到對事實的忠實還原,從而保障公平與正義。要落實沒有證據就沒有心證,必須以一套證據法則標準以限制司法官任意擴張及濫用的心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有一種腐敗足以動搖國本,有一種罪惡足以喪失民心,若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當司法孳生腐敗及罪惡就是激起民憤的亡國之兆,以最近激起民憤的大法官凍結國會改革法案的裁定來說,足以印證司法在制度上的根本腐敗及權貴將手腳伸入司法系統的荒唐,就制度缺陷論,主導國家法規準繩的大法官卻是由當權的執政黨所提名,而且毫不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進入了訴訟階段後 我在網路上看了非常多的案例 我也在現實的法院課程中遇到比我處境更艱難的同學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 我想可以代表我們這群 「在法院與家庭之間奔波的爸爸們」 真心想要對抗的就是: 《不合理的》最小變動原則與《不合理的》幼兒從母原則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雖然透過法律訴訟可以解決不少糾紛,但現在是相當國際化的時代,有不少案件都涉及海外國家。如果被告是台灣人、在台灣有資產、有機會回台灣,那倒是還好。但萬一就真的是個道地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對方一面,還有解決辦法嗎?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在閱讀完《失控的懲罰》,於108年間寫出的簡短又未能全面討論及詳述司法保護制度的研究小短文。 但我想時至現今113年,應該還有點參考價值,也可以比照對應現行刑事司法保護的制度是否卓有改善,抑或是傾向重刑重典之刑事司法政策。 壹、緒論 一、研究動機      我國近日在施政面上,與我國
近日新竹市長的案件甫宣判有罪,引發各界議論,除了信者恆信的政治口水外,其中司法系統的弊端暴露無遺,也讓司法的含金量打了一個相當大的問號,首先檢察官在台灣的司法系統具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無視刑事訴訟法揭示的「無罪推定原則」的陋習行之有年,往往很多案件是用先射箭再畫靶的邏輯去自由心證,升斗小民的案件尚且
Thumbnail
熱血檢察官 About Prosecutor. 有關勞政體系裡的勞資爭議或是安置保護(不含人口販運案-勞力剝削)的案件,鮮少有地檢署的檢察官介入及關切,例如20年來只會遇到一次之類的。 也許是資深運大爆棚,有點棘手、20年以上未曾發生過的安置、雙語爭議、查察的合併型案件,被大家東推西推地落在我身
有一種腐敗足以動搖國本,有一種罪惡足以喪失民心,若要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當司法孳生腐敗及罪惡就是激起民憤的亡國之兆,以最近激起民憤的大法官凍結國會改革法案的裁定來說,足以印證司法在制度上的根本腐敗及權貴將手腳伸入司法系統的荒唐,就制度缺陷論,主導國家法規準繩的大法官卻是由當權的執政黨所提名,而且毫不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進入了訴訟階段後 我在網路上看了非常多的案例 我也在現實的法院課程中遇到比我處境更艱難的同學 如果要一言以蔽之 我想可以代表我們這群 「在法院與家庭之間奔波的爸爸們」 真心想要對抗的就是: 《不合理的》最小變動原則與《不合理的》幼兒從母原則
Thumbnail
也許這個巧合相當的細思及恐,兩岸接連發生惡性重大的未成年殺人案件,也無獨有偶地激起民憤,要求重辦案件求處死刑,及取消未成年人的刑事豁免的民意水漲船高,在台灣甚至已經連屬送到立法機關,這說明一個問題,未成年人刑事豁免的制度已經形成法律漏洞,這個漏洞的形成不只是法制面的因果問題,教育及社會風氣都有責任,
Thumbnail
雖然透過法律訴訟可以解決不少糾紛,但現在是相當國際化的時代,有不少案件都涉及海外國家。如果被告是台灣人、在台灣有資產、有機會回台灣,那倒是還好。但萬一就真的是個道地的外國人,可能一輩子也見不到對方一面,還有解決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