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反思》 圖片取自圓神書活網
Youtube 含中文字幕 👉 正義的思辨
做為一個政治哲學學者,桑德爾在本文介紹的這本《成功的反思》想探討現代社會的問題:成功者確實都只是靠自己努力嗎? 鼓吹成功學的才德思想,是不是對現代社會帶來階級分裂、更極端的社會?現代的社會制度夠公平嗎? 一起往下看他本書的論述吧!
桑德爾是哈佛大學著名政治哲學家
在討論文憑主義前我想要提出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不知大家看過廢死團體的論述? 雖然我自己可以接受有配套的廢死,但是對於廢死團體我是敬謝不敏,因為有一部份的廢死人總是以法律人高人一等的態度自居,以「民眾不懂法律的普世價值,需要被教育」的心態在推動廢死。
我當下看到此論述的想法是:難道理工人的邏輯和道德感會比你法律人還差?還輪的到你們來教育大眾? 但反過來說,理工人在學時期的確也不時會對於數理邏輯很差的人露出不屑之情。這就是桑德爾在本書中所說的文憑主義甚至文人相輕的傲慢,社會的發展走向傾向剝奪和歧視沒有相對應文憑的人:沒有文憑的人被認為不夠努力、不夠聰明,也就是這些人不具備值得令人敬重的才德。
桑德爾在本書中指出在研究統計可見高學歷者譴責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但他們輕視低學歷者,而且絲毫不覺得有任何問題。川普的崛起反應地是不具高等學歷的70%普羅大眾對被菁英階級輕視的憤怒,但諷刺的是川普本身卻靠著家世取得華頓商學院的文憑,因為他深知學歷對於上流社會的意義。
綜觀20世紀之初各國政治發展,低學歷者傾向支持左派政黨,而右派則是菁英的歸屬。這樣的狀況在1990年代逐漸翻轉,客觀上的社會菁英流向左派政黨,而低學歷者流向民粹主義政黨,因為他們不再相信這些所謂的菁英能有效處理日益惡化的社會不平等。當高等學歷和才德、社會貢獻度劃上等號,那麼低學歷者的貢獻將會被輕視,也會被排除在代議政府的保護網,最終導致激進民粹主義的反撲。
川普勝選後,Anti-Trump 團體以 Make American Think Again 反諷支持者。但菁英主義鼓吹的全球化和自由平等真的給所有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嗎?
過去世界各國大多經歷過貴族統治,透過世襲繼承頭銜、土地和財富,以及其伴隨而來的社會地位。貴族的後代如同現代社會的富二代,時常被譏為「幸運的精子」,他們即便帶著傲氣通常也深知若不是靠血統,全憑自身努力幾乎不可能處於上流階層;下層的勞動階級即便出身微寒,也不會自怨自艾是因自身能力不足而淪為農奴。
桑德爾的這段描述並非鼓吹貴族制度帶來更穩定的社會,而是為了指出過去人們可以將社會階級間的不公歸咎於貴族制度的僵化階級,然而才德至上論卻赤裸裸的指責那些落於競爭劣勢者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落得這樣下場只能怪自己,只會讓競爭失敗者進入自我懷疑之中,最終演變成對於他人成功妒忌與不滿,加深社會階級敵視,這樣的狀況又比貴族制度好到哪?
若才德至上是理想,那落敗者永遠能怪罪制度;若才德至上是事實,那落敗者只能怪自己。 - Michael J. Sandel
若資本主義之下,經濟價值(或者說是「收入」)又與才能連結,那是否暗示富人的才德就比窮人高尚?即便我們大多數人都同意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主張:生產貢獻根本沒有任何道德的意涵,我們也很難抑制社會氛圍推崇高收入=高能力=更值得尊敬,最終將強化才德論,然而這無助於建立「休戚與共」的社會。
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的著作《絕望者之歌》講的就是那些落於競爭劣勢的白人被社會制度遺棄的故事,這些人後來許多成為 MAGA 的忠實支持者
我覺得網路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好像掛著「博士」、「教授」、「顧問」的論述可信度就會比較高,所以可以看到生醫專家對軍事侃侃而談、半導體工程師談疫苗利大於弊打就對了,好像拿到專家頭偕不管講什麼就是比較有可信度,這其實是一個謬誤。
身為有美國博士學歷的人我很了解隔行如隔山,就像我之前的專業是非線性光學和超音速流體,同樣是物理範疇的低溫超導我的知識含量比大學生好不到哪去,更不用講跨領域的知識更是一知半解,更不保證會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所以我很認同桑德爾在書中所說的高學歷不代表具有對社會有貢獻的才德,有時反而是社會的亂源。
桑德爾本身也提出應該讓菁英大學採取不看成績和過去背景,隨機選擇學生入學的制度來弭平菁英主義。不過我認為這樣的做法非常違背人性,過去早期的社會主義實驗(參:Robert Owen 勞動工社) 就已經註定齊頭式平等的做法無助於社會自給自足,因為能力較好的人無論是因天賦還是後天努力都無法取得更多的報酬,那會選擇躺平,最終整個制度的供給造成崩壞。如果透過教育或是社會福利制度讓人類的能力和報酬趨近平均分配,終可能導致生產力低落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遲滯,怎樣取得其中的平衡是值得有志從政或從事社會工作者須深思的。
引身閱讀:Robert Owen 的實驗
Robert Owen 在美國 New Narmony 成立的勞動公社,也是共產黨人民公社的前驅,最後這個實驗不到2年因違反人性宣告失敗。
個人覺得本書編排順序不太好,桑德爾在本書第二章引經據典介紹了才德論的發展史,以及它如何影響西方國家價值觀的成形,但我認為這個部分應該留到後面一點章節再說明,因為這是本書中比較索然無味的章節,不少內容牽涉到希臘哲學和歐洲神學發展。
若嫌前面鋪陳過長可以從第5章節成功學開始閱讀,桑德爾在這個章節開始提出一些顛覆菁英主義思維的想法,如同他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可以激發讀者從其他角度思考公平正義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目前終究是無解,桑德爾也未提出解決之道,只能看看未來人類的集體智慧發展之下,是否能開創更公平的社會。
最後期許自己記得這個世界不缺聰明人,個人的成功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造就的,要心懷感恩、跳脫才德的觀點,才能創造共榮的社會。
書籍名稱原文:The Tyranny of Merit
作者:Michael J. Sandel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