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成功的反思 - 菁英主義的挫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成功的反思》 圖片取自圓神書活網

《成功的反思》 圖片取自圓神書活網


前言

Michael J. Sandel (下稱桑德爾) 是非常有名的政治學學者,十幾年前他在哈佛「正義」的課程影片一炮而紅,當時的第一堂課的案例無法停下來的火車和鐵軌工人對我還是學生的我是一個蠻大的震撼:大多數人是基於功利主義讓希望意外的死亡人數越低越好,better to kill one than sacraficing five,後續他將課程集結成書又再度提到:人命可以定價嗎? 大部分人都覺得人命是無價的(至少身邊的親朋好友我們不會給他們的命標上定價),如果你覺得人命是無價的,火車上乘客的命跟工人的命都是無價的,為何可以用功利主義判斷哪邊該被犧牲?

Youtube 含中文字幕 👉 正義的思辨

做為一個政治哲學學者,桑德爾在本文介紹的這本《成功的反思》想探討現代社會的問題:成功者確實都只是靠自己努力嗎? 鼓吹成功學的才德思想,是不是對現代社會帶來階級分裂、更極端的社會?現代的社會制度夠公平嗎? 一起往下看他本書的論述吧!


桑德爾是哈佛大學著名政治哲學家

桑德爾是哈佛大學著名政治哲學家


文憑主義和深入思想的「才德論」

在討論文憑主義前我想要提出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不知大家看過廢死團體的論述? 雖然我自己可以接受有配套的廢死,但是對於廢死團體我是敬謝不敏,因為有一部份的廢死人總是以法律人高人一等的態度自居,以「民眾不懂法律的普世價值,需要被教育」的心態在推動廢死。

我當下看到此論述的想法是:難道理工人的邏輯和道德感會比你法律人還差?還輪的到你們來教育大眾? 但反過來說,理工人在學時期的確也不時會對於數理邏輯很差的人露出不屑之情。這就是桑德爾在本書中所說的文憑主義甚至文人相輕的傲慢,社會的發展走向傾向剝奪和歧視沒有相對應文憑的人:沒有文憑的人被認為不夠努力、不夠聰明,也就是這些人不具備值得令人敬重的才德。

桑德爾在本書中指出在研究統計可見高學歷者譴責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但他們輕視低學歷者,而且絲毫不覺得有任何問題。川普的崛起反應地是不具高等學歷的70%普羅大眾對被菁英階級輕視的憤怒,但諷刺的是川普本身卻靠著家世取得華頓商學院的文憑,因為他深知學歷對於上流社會的意義。

綜觀20世紀之初各國政治發展,低學歷者傾向支持左派政黨,而右派則是菁英的歸屬。這樣的狀況在1990年代逐漸翻轉,客觀上的社會菁英流向左派政黨,而低學歷者流向民粹主義政黨,因為他們不再相信這些所謂的菁英能有效處理日益惡化的社會不平等。當高等學歷和才德、社會貢獻度劃上等號,那麼低學歷者的貢獻將會被輕視,也會被排除在代議政府的保護網,最終導致激進民粹主義的反撲。


川普勝選後,Anti-Trump 團體以 Make American Think Again 反諷支持者。但菁英主義鼓吹的全球化和自由平等真的給所有人帶來更好的生活嗎?


輸家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

過去世界各國大多經歷過貴族統治,透過世襲繼承頭銜、土地和財富,以及其伴隨而來的社會地位。貴族的後代如同現代社會的富二代,時常被譏為「幸運的精子」,他們即便帶著傲氣通常也深知若不是靠血統,全憑自身努力幾乎不可能處於上流階層;下層的勞動階級即便出身微寒,也不會自怨自艾是因自身能力不足而淪為農奴。

桑德爾的這段描述並非鼓吹貴族制度帶來更穩定的社會,而是為了指出過去人們可以將社會階級間的不公歸咎於貴族制度的僵化階級,然而才德至上論卻赤裸裸的指責那些落於競爭劣勢者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落得這樣下場只能怪自己,只會讓競爭失敗者進入自我懷疑之中,最終演變成對於他人成功妒忌與不滿,加深社會階級敵視,這樣的狀況又比貴族制度好到哪?

若才德至上是理想,那落敗者永遠能怪罪制度;若才德至上是事實,那落敗者只能怪自己。 - Michael J. Sandel

若資本主義之下,經濟價值(或者說是「收入」)又與才能連結,那是否暗示富人的才德就比窮人高尚?即便我們大多數人都同意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主張:生產貢獻根本沒有任何道德的意涵,我們也很難抑制社會氛圍推崇高收入=高能力=更值得尊敬,最終將強化才德論,然而這無助於建立「休戚與共」的社會。


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的著作《絕望者之歌》講的就是那些落於競爭劣勢的白人被社會制度遺棄的故事,這些人後來許多成為 MAGA 的忠實支持者

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的著作《絕望者之歌》講的就是那些落於競爭劣勢的白人被社會制度遺棄的故事,這些人後來許多成為 MAGA 的忠實支持者


我的反思

  • 本書有許多值得思考的點,列舉2點為例:高學歷者對於低學歷者的赤裸裸的歧視,在台灣社會也很常見,尤其是近年的政黨惡鬥的狀況下,時常可在社群網站看到對立政黨的支持者們互噴對手支持者是低學歷老人、拖累國家。但仔細思考難道高學歷者對社會運作的認知都是對的嗎? 是否具有對社會有貢獻的才德,跟學歷又有什麼關係?

我覺得網路上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好像掛著「博士」、「教授」、「顧問」的論述可信度就會比較高,所以可以看到生醫專家對軍事侃侃而談、半導體工程師談疫苗利大於弊打就對了,好像拿到專家頭偕不管講什麼就是比較有可信度,這其實是一個謬誤。

身為有美國博士學歷的人我很了解隔行如隔山,就像我之前的專業是非線性光學和超音速流體,同樣是物理範疇的低溫超導我的知識含量比大學生好不到哪去,更不用講跨領域的知識更是一知半解,更不保證會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所以我很認同桑德爾在書中所說的高學歷不代表具有對社會有貢獻的才德,有時反而是社會的亂源。


  • 書中提到哲學家德沃金 (Ronald Dworkin) 認為保險的概念也可以用來抵銷「基因樂透」帶來的不平等。一般人願意付出多少錢來避免生於平庸?在這個基礎之下將有才者的所得分配給無能者共享。亦即向中基因樂透者抽稅以補足人類之間先天的不平等,但如何界定一個人是否有基因樂透紅利?這樣的制度下社會最後是往進步還是停滯的方向發展?

桑德爾本身也提出應該讓菁英大學採取不看成績和過去背景,隨機選擇學生入學的制度來弭平菁英主義。不過我認為這樣的做法非常違背人性,過去早期的社會主義實驗(參:Robert Owen 勞動工社) 就已經註定齊頭式平等的做法無助於社會自給自足,因為能力較好的人無論是因天賦還是後天努力都無法取得更多的報酬,那會選擇躺平,最終整個制度的供給造成崩壞。如果透過教育或是社會福利制度讓人類的能力和報酬趨近平均分配,終可能導致生產力低落和人類文明的發展遲滯,怎樣取得其中的平衡是值得有志從政或從事社會工作者須深思的。

引身閱讀:Robert Owen 的實驗


Robert Owen 在美國 New Narmony 成立的勞動公社,也是共產黨人民公社的前驅,最後這個實驗不到2年因違反人性宣告失敗。

Robert Owen 在美國 New Narmony 成立的勞動公社,也是共產黨人民公社的前驅,最後這個實驗不到2年因違反人性宣告失敗。


短評

個人覺得本書編排順序不太好,桑德爾在本書第二章引經據典介紹了才德論的發展史,以及它如何影響西方國家價值觀的成形,但我認為這個部分應該留到後面一點章節再說明,因為這是本書中比較索然無味的章節,不少內容牽涉到希臘哲學和歐洲神學發展。

若嫌前面鋪陳過長可以從第5章節成功學開始閱讀,桑德爾在這個章節開始提出一些顛覆菁英主義思維的想法,如同他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可以激發讀者從其他角度思考公平正義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目前終究是無解,桑德爾也未提出解決之道,只能看看未來人類的集體智慧發展之下,是否能開創更公平的社會。

最後期許自己記得這個世界不缺聰明人,個人的成功不是靠一己之力可以造就的,要心懷感恩、跳脫才德的觀點,才能創造共榮的社會。


書籍資訊

書籍名稱原文:The Tyranny of Merit

作者:Michael J. Sandel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2月



avatar-img
56會員
88內容數
讀書心得 | 生活 | 隨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覺得演講比較好看派,書真的反覆論述時,可能因為用字/翻譯會讓人昏昏欲睡。「廢死」這個主題也很適合和最近「代孕」一起談論,我自己也是如果有完善配套未嘗不可,但是在沒有配套下就是無限制的自由擴張(我記得第三章左右
三峽的貓-avatar-img
2
三峽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哈斯的採購人生 我也覺得演講比較好看,因為演講有點表演的成分在,哈哈哈。
這本書我多年前讀過,也曾在方格子這園地發表讀書心得,我個人評論與您相似。 最適菁英制度到底有沒有利於社會發展?這有很多的可探討性?又反過來說,不分智慧高低,人人平權,是否最適?我自己也不認同。 所以這才是哲學問題!很有意思。
三峽的貓-avatar-img
1
三峽的貓-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 有的,我有看過您那篇心得。目前最接近社會主義烏托邦的應該是北歐國家,印象中挪威貧富差距不到5倍?我覺得菁英主義有其必要性,但是菁英的貢獻是否配得上他們使用的社會資源?合理的報酬又是多少?就是很值得去探討的。
三峽貓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5年第一篇科普心得獻給鑑識科學《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微物證據會說話,鑑識生態學家帶你進入案發現場》。你知道嗎?在鑑識科學中,植物孢粉和微生物可能是協助警方偵破棘手案件的關鍵證據! 即使凶手清除了巨觀證據,微觀世界的物證還是可以讓犯罪無所遁形。
本書作者Adam Bryant是資深《紐約時報》記者,從1000多位執行長的訪談中,歸納出管理者與領導者的區別:管理者重在完成任務,領導者則要帶領團隊突破現狀,並更專注於做好當下的工作。
統計一下2024下半年度的閱讀狀況,下半年度有想辦法減少商管類書籍的閱讀,並增加散文類的閱讀物,整體來看類別稍微平均一點。
我第一次寫這本書的心得是2年多前,之後被我置之書櫃深處。今年夏末的三峽納涼參觀了國寶茶師黃文雄先生的攤位後,突然想起它,又再度拿出來複習。讀著讀著想說是否明年也去考個茶葉感官品評初階呢?
教練的愛是一種嚴苛的愛。教練總是在你得意之時說些不中聽的話,卻又在你快墜落谷底時不惜一切拉你一把。 有位教練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引入矽谷,本書提取了他的管理精華。
使用對的訓練方式是能夠持續維持巔峰、不斷創造成功。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 他們懂得如何訓練、如何休息、如何維持職業熱情。
2025年第一篇科普心得獻給鑑識科學《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微物證據會說話,鑑識生態學家帶你進入案發現場》。你知道嗎?在鑑識科學中,植物孢粉和微生物可能是協助警方偵破棘手案件的關鍵證據! 即使凶手清除了巨觀證據,微觀世界的物證還是可以讓犯罪無所遁形。
本書作者Adam Bryant是資深《紐約時報》記者,從1000多位執行長的訪談中,歸納出管理者與領導者的區別:管理者重在完成任務,領導者則要帶領團隊突破現狀,並更專注於做好當下的工作。
統計一下2024下半年度的閱讀狀況,下半年度有想辦法減少商管類書籍的閱讀,並增加散文類的閱讀物,整體來看類別稍微平均一點。
我第一次寫這本書的心得是2年多前,之後被我置之書櫃深處。今年夏末的三峽納涼參觀了國寶茶師黃文雄先生的攤位後,突然想起它,又再度拿出來複習。讀著讀著想說是否明年也去考個茶葉感官品評初階呢?
教練的愛是一種嚴苛的愛。教練總是在你得意之時說些不中聽的話,卻又在你快墜落谷底時不惜一切拉你一把。 有位教練將「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引入矽谷,本書提取了他的管理精華。
使用對的訓練方式是能夠持續維持巔峰、不斷創造成功。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 他們懂得如何訓練、如何休息、如何維持職業熱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許多成功人士都展現了顯著的能力和特質。 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幫助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成功道路上的不足之處。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為Susan Kuang,其中書中有幾個觀念對我有所思考和啟發,想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你認為成功的意義是什麼呢? 買房、擁有豪車、穿戴名牌、擁有大把金錢...? 這些,只限在三維能夠擁有的物質,也只是社會給予成功定義的世俗框架。 🗨️那麼,脫離三維世界,更高層面靈魂所認為的成功是什麼呢? 在這之前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小明大學畢業便跟隨一位提攜他的老闆打拼事業,他的工作內容不僅
Thumbnail
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命運唯有自己能夠掌握! 在「富足」這本書中,讓我知道付出並不一定有回報,因為付出要得到回報的前提是你要累積得夠多資本這樣你離成功才會更近。 這本書的作者吳軍,透過一些簡單的數字觀念,帶入生活例如當你做決定的時候,你是否會習慣只看到結果的美好,而...
太陽盛德導師揭秘:如何透過《奪標》課程重新定義成功之道 在當代社會中,對成功的追求似乎已被物質成就和社會地位所定義。然而,太陽盛德導師透過其開創性的《奪標》課程,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成功觀念——一種結合身心靈平衡的成功方式。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
Thumbnail
這本書從富人和窮人的思維差異入手,分享了六大面向的對比,包括關於目標、閱讀、社群媒體、時間觀念、問題處理和決策習慣。文章通過圖解的方式,更生動形象地呈現了富人和窮人的思維模式,並提到了思維轉換的契機。作者邱奕霖定期分享圖解思考、視覺筆記和知識創意主題,歡迎訂閱他的電子報。
Thumbnail
《成功的反思》從一起美國的升學舞弊案說起,此舞弊案主角是大學入學顧問 William Singer, 他名為入學顧問,實為升學仲介,專替富裕家長賄賂頂尖大學的體育教練,助其成績不夠優異的子女走側門,以體育特招生名義錄取進頂尖大學就讀。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對於上流這個詞有什麼感受或印象呢?上流真的等於有錢嗎?最近看了《內在成就》這本書,跟《我可能錯了》一樣是必讀好書。作者用最平實的語言分享自身經驗,就算我們的金融專業能力不像作者厲害,但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並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真的很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
1.對我們成功人士來說不論是靠什麼賺錢的、可以確定的是、靠夢想賺錢 2.我們成功人士一直在努力的追求自己的夢想、而失敗者不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3.像我們會成功的高智商份子、除了有智商以外、而且還很守法 4.我們成功人士知道該怎麼訓練自己的智商、而失敗者卻不知道 5.對我們成功人士來說、失敗者會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許多成功人士都展現了顯著的能力和特質。 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幫助我們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成功道路上的不足之處。
Thumbnail
這本書作者為Susan Kuang,其中書中有幾個觀念對我有所思考和啟發,想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你認為成功的意義是什麼呢? 買房、擁有豪車、穿戴名牌、擁有大把金錢...? 這些,只限在三維能夠擁有的物質,也只是社會給予成功定義的世俗框架。 🗨️那麼,脫離三維世界,更高層面靈魂所認為的成功是什麼呢? 在這之前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小明大學畢業便跟隨一位提攜他的老闆打拼事業,他的工作內容不僅
Thumbnail
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別人,命運唯有自己能夠掌握! 在「富足」這本書中,讓我知道付出並不一定有回報,因為付出要得到回報的前提是你要累積得夠多資本這樣你離成功才會更近。 這本書的作者吳軍,透過一些簡單的數字觀念,帶入生活例如當你做決定的時候,你是否會習慣只看到結果的美好,而...
太陽盛德導師揭秘:如何透過《奪標》課程重新定義成功之道 在當代社會中,對成功的追求似乎已被物質成就和社會地位所定義。然而,太陽盛德導師透過其開創性的《奪標》課程,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成功觀念——一種結合身心靈平衡的成功方式。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
Thumbnail
這本書從富人和窮人的思維差異入手,分享了六大面向的對比,包括關於目標、閱讀、社群媒體、時間觀念、問題處理和決策習慣。文章通過圖解的方式,更生動形象地呈現了富人和窮人的思維模式,並提到了思維轉換的契機。作者邱奕霖定期分享圖解思考、視覺筆記和知識創意主題,歡迎訂閱他的電子報。
Thumbnail
《成功的反思》從一起美國的升學舞弊案說起,此舞弊案主角是大學入學顧問 William Singer, 他名為入學顧問,實為升學仲介,專替富裕家長賄賂頂尖大學的體育教練,助其成績不夠優異的子女走側門,以體育特招生名義錄取進頂尖大學就讀。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不曉得大家對於上流這個詞有什麼感受或印象呢?上流真的等於有錢嗎?最近看了《內在成就》這本書,跟《我可能錯了》一樣是必讀好書。作者用最平實的語言分享自身經驗,就算我們的金融專業能力不像作者厲害,但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並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真的很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
1.對我們成功人士來說不論是靠什麼賺錢的、可以確定的是、靠夢想賺錢 2.我們成功人士一直在努力的追求自己的夢想、而失敗者不敢追求自己的夢想 3.像我們會成功的高智商份子、除了有智商以外、而且還很守法 4.我們成功人士知道該怎麼訓練自己的智商、而失敗者卻不知道 5.對我們成功人士來說、失敗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