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還與我們有關嗎?能告訴我們什麼?:讀《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本文首刊於Readmoo閱讀最前線,特此致謝

王汎森先生寫的這本《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有一個小小的副標題是:「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那麼,我們很自然的便會問:「近代」有什麼重要的嗎?為什麼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它?

近代的東亞地區,在遭受了西方強大的武力和經濟實力打擊之後(如中國的鴉片戰爭、日本的黑船事件等等),往往試圖奮起直追,要改造自己的國家,以免被時代所淘汰。為此,就必須學習西方的技術、制度與文化。

也就是說:「近代」是一個當地原有的文化,和來自西方的文化劇烈的碰撞、衝突與交流的時代。那一個時代,對我們今天這個既保留了部份傳統、同時又移植了西方制度的社會而言,留下了深深的刻痕。

對於那個時代的研究,必定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已經身在其中、不自覺的認為是天經地義的生活方式。

raw-image

生活,是思想的一種方式

在討論到「面向思想之事」的時候,哲學家會講得難之又難,在概念和概念之間,做出非常精細和複雜的辨析;但歷史學家則不然。歷史學家也可以講得很難,但歷史學難是難在把「思想」和這麼複雜多變的「生活」放在一起,讓人很容易混淆事件與事件之間的關係;究竟是A影響了B,或者是反過來,其實是B影響了A?

歷史學家會去探討:到底,像「思想」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是怎麼樣悄悄的進入了另一個人的思維,甚至可能還改變了(或最終沒能改變)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

王汎森是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我們今天所讀的這本《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正是他的著作。這本書在敘述「思想」和「生活」之間互相影響的關係。

在進入正題以前,我們先稍微澄清一下書名的意思:在書中,王汎森說其實我們的生活經驗是「二而一」的;既是思想的(因為人是思想的動物),同時也是生活的(因為人只能在生活中擁有思想;並且生活中的事件,也往往會觸發我們的思想)。所以,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書名倒過來說:「生活是思想的一種方式」。這也是完全正確的。

思想,是一個人對他的現實生活的回應

而如果我們要討論「生活」,那就一定要界定是在討論「誰」的生活,什麼「時候」的生活。這本書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晚清」和「民國」。如果比較簡單的說,這兩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分別是「儒家」和「進步」。

那麼,這本《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主要想探討的:一方面是原本只有少數人抱持的想法,是怎麼樣成為知識分子中的主流,甚至傳播到了整個社會。譬如說:對「進步」的崇拜如何擴散到這個社會,甚至推落了中國延續了幾千年的「儒家」傳統。

另一方面,則是有些人之所以能想出新的想法,很有可能是來自於受到了生活的刺激。所以,這個人才會針對他的現實環境,不斷思索,也就是對他和其他人所「共同存在」的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了他認為是正確的解方。

以下,我就用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進化論」,來稍微介紹本書的精彩之處。

科學、歷史與生活方式:晚清與民國的進化論

「進化論」(或者可以更正確的譯為「演化論」),是一種生物學上的理論;那為什麼當時的人們,不論對生物學感不感興趣,卻都一窩蜂的討論這個理論呢?

原來,當時的人們,主要關心的是「適者生存」、「優勝劣敗」等觀念,在「社會」方面的運用。因為他們很擔心:在這個中國與西方相爭,而中國政府又積弱不振、內部分裂的時候,自己的國家很快就會被世界所「淘汰」。

所以,當進化論被當作一種「社會思想」被傳入中國後(嚴復在1989年,將赫胥黎的《進化與倫理》翻譯為《天演論》),很快就引起了不斷的討論、引用和傳播。最終,社會意義下的「進化論」甚至成為人們所認同的「公理」;即使是進化論的反對者,大多也只能在它的基礎上,稍微修改一些小細節,卻還是接受了「線性向上」(歷史的前進,將讓世界愈變愈好)和「競爭」的基本架構。

總之,如果我們問:「科學」是什麼、「理論」(歷史學以外的學科的)的內容是什麼等問題;這卻不是歷史可以回答的。但是,如果我們問的是:「人們怎麼接受科學?」「人們對這個理論了解多少?有沒有一些誤解?他對這個理論的了解,和他過去的經歷有沒有關係?」這個時候,歷史就派上用場了,而且用處很大。

歷史幫助我們探究「過去」的生活。而如果,這個「過去」影響了我們;那麼,歷史也有助於我們了解今天的、自己與別人的生活方式。

2022/12/2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元罄的沙龍
69會員
154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傅元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這是一個長久以來我在思考的問題,我總在想著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普遍迷惘?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彼此的差異性那麼大?價值觀很不一樣?為什麼當前政府需要普遍化的教育? 因此這些問題在呂世浩老師的書中,找到了我認可的答案。原來....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這是一個長久以來我在思考的問題,我總在想著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普遍迷惘?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彼此的差異性那麼大?價值觀很不一樣?為什麼當前政府需要普遍化的教育? 因此這些問題在呂世浩老師的書中,找到了我認可的答案。原來....
Thumbnail
「近代」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它?
Thumbnail
「近代」有什麼重要的呢?為什麼我們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思考」它?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人的本能,其一是辨識─即從無序的象現中模式識別,找到規則(規律)。其二是概括─即從多個具體例子或概念,抽取共同屬性,再表述為一般概念,聲明,或共同特徵,從而創建心靈中的概念模型,以作為演繹推理的基礎。其三是洞識,能過穿透表象,洞徹事件的真相,以找到難題之解答。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思考是人的本能,其一是辨識─即從無序的象現中模式識別,找到規則(規律)。其二是概括─即從多個具體例子或概念,抽取共同屬性,再表述為一般概念,聲明,或共同特徵,從而創建心靈中的概念模型,以作為演繹推理的基礎。其三是洞識,能過穿透表象,洞徹事件的真相,以找到難題之解答。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閱讀是最棒的人生投資,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讀歷史 我可以學會什麼 作者: 威爾.杜蘭, 艾芮兒.杜蘭 節錄重點和評論 第一章讀史,是為了採取行動 對任何將歷史發展硬套入理論模式或邏輯框框的作法,「歷史」總是一笑置之。 -透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閱讀是最棒的人生投資,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讀歷史 我可以學會什麼 作者: 威爾.杜蘭, 艾芮兒.杜蘭 節錄重點和評論 第一章讀史,是為了採取行動 對任何將歷史發展硬套入理論模式或邏輯框框的作法,「歷史」總是一笑置之。 -透
Thumbnail
作為傳說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我們,"中華文化"擁有很多很仔細及固執的傳統觀念;在現在連老一輩都開始逐漸瞭解<<傳承>>的重要性的同時-他們到底何時能夠接受科技及前衛的發展方向?還是只是口頭承諾,事實上無限拖延...,傳統的思維有時候真的"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格局"。 思想/工作: 結論:
Thumbnail
作為傳說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我們,"中華文化"擁有很多很仔細及固執的傳統觀念;在現在連老一輩都開始逐漸瞭解<<傳承>>的重要性的同時-他們到底何時能夠接受科技及前衛的發展方向?還是只是口頭承諾,事實上無限拖延...,傳統的思維有時候真的"限制了我們的發展格局"。 思想/工作: 結論:
Thumbnail
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Thumbnail
對比今天剩下鎗斧威嚇、倚仗鏡頭監控才撐得住的「文化自大」,相去甚遠,夏蟲那可語冰?
Thumbnail
本篇文章指在陳述與介紹目前在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體系異於目前進步史觀的另外一種歷史觀,這種歷史觀後來則衍生出了一類歷史哲學,與一般的進步史觀不同,斯賓格勒的史觀認為人類的歷史並非直線,由落後到進步的路線前進,而是呈現循環的形式。
Thumbnail
本篇文章指在陳述與介紹目前在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體系異於目前進步史觀的另外一種歷史觀,這種歷史觀後來則衍生出了一類歷史哲學,與一般的進步史觀不同,斯賓格勒的史觀認為人類的歷史並非直線,由落後到進步的路線前進,而是呈現循環的形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