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練式提問

含有「教練式提問」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src
src
src
Joker-avatar-img
2025/08/05
我也覺得,一個好的提問力是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要擁有的。雖然我這邊沒有特別做過提問力相關的課程訓練,但我覺得提問力也可以是你的影響力。 就像我認為的,所有遇到的問題都不要先想着怎麼给人家答案,反而要做提問:問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或是問這個問題哪來的。 但問問題也不是無腦問「為什麼」,然後不記得。 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專業人士在教問問題的技巧課裡面會提到的。 如果要我說為什麼我沒有上這堂課,卻要去推薦要上這堂課的原因的話,我會說,因為問題就是與人連結的一個基本元素。 問題促使我們有關係,也因為問題促使我們可以更深刻了解事情或是那個人。 但是要怎麼問出一個好問題,或是一個適宜的問題,就是一個個人覺得一門很深的技術。 但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做追求。 如果覺得現在的生活就已經很好,那當然不需要。 但如果想讓自己現在的生活再更好一點的話,我覺得可以試著去了解一下。
哈斯的採購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8
Joker 我認為並認同提問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力,而且它不只是找答案,更是建立連結、打開對話深度的契機。 你提到「不是無腦問為什麼,而是帶著思考去問」,這點其實正好是專業提問技巧的核心精神:先觀察、再釐清,最後才是發問,才能讓對方願意打開更多資訊。 也歡迎你分享,在生活或工作中,有沒有遇過因為問對了一個問題,而讓事情有明顯轉折的經驗? 我覺得這種「好問題帶來的改變」故事,真的很值得被分享。
設定目標容易,但要讓目標真正驅動團隊行動,則需要重新思考目標的設計方式。本文透過觀察、提問、解構、重構、呈現五個步驟,引導讀者設定真正能激發內在動機、凝聚團隊能量的目標,並提供一個簡單的目標轉向練習,協助個人或團隊設定更有效的OKR。
Thumbnail
事情趕、下屬卡,你一秒給答案解決問題,看似有效率,但你發現——他下次還是來問。你以為在幫,其實是在讓整個團隊變得越來越不會想。這篇文章帶你看見,主管習慣「直接給答案」,其實可能是另一種不自覺的 WAITS 工作迴避。
Thumbnail
前提就是這些人本身具有企圖心跟積極性 多數人還是期望直接得到結果跟答案 “應付”掉手中的工作 畢竟願意成長跟思考的人是少數
在基礎教練培訓過程中, 「教練式提問」一直是被學員提出「最難學習」的一項, 在課程中,其實會學習到提出有力量問題的方法, 但最終仍會發現, 許多學員不知如何問、為何問,導致為問而問, 讓提問無法發揮作用, 實屬可惜。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