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醒:我在使用 ChatGPT 時,都會保有自主思考性與不完全信任(尤其是涉及專業議題時),通常把他當作互相討論的對象、提供好點子的幫手。
這次是出自於對「榮格分析」與「夢境解讀」好奇,所以試著問 ChatGPT 看看,以下純分享個人經驗。在心理學這一塊,如果需要完善體驗或正確的認知,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哦!另外,如果有專業人士看到內容怪怪的地方,我很樂意聆聽與交流。🙌
最近剛上完榮格分析師鄧惠文的10堂線上課,其中一個單元講到夢境,聽課的當下我其實沒什麼感覺,因為只聽案例分享,不太能體會夢境分析是怎麼一回事,但,這堂課的學習引發我更多好奇,並埋下一顆記憶小種子。
大家應該都有作夢的經驗,也知道,夢境是容易被遺忘的,躺在床上睜開眼之後,如果沒馬上記下來,起身後大概就忘掉一半。所以要進行夢境解讀有一個關鍵是「記錄」,而且是立刻記錄!畢竟時間拖久了,可能就會用自己的想像填補空白,而清醒的當下立刻動筆記錄,就算只從幾個關鍵字開始,說不定寫著寫著也能想起更多細節,然後串起完整的故事。記錄的方式沒有一定,比較建議放紙筆在床頭,因為一旦拿起手機,常常就會被干擾然後忘記原本要做的事了。😅
剛好今天我做了一場夢,醒來後回想內容...「大部分忘了,但有些場景和人物還蠻清晰的耶」,所以就想說,那我來試試,找 ChatGPT 幫忙解讀一下,不抱任何期待,以玩玩看的心情聊聊天,也藉此多了解夢境解讀是什麼。
邀請 ChatGPT 幫我解讀夢境訊息
他提到的集體潛意識、陰影、個體化、阿妮瑪與阿尼姆斯,都是鄧惠文老師在線上課講過的內容,所以我沒細看就直接跳過,開始跟他分享我的夢境。(如果有人對哪部分不理解,歡迎提出來,我可以試著解釋看看)
我的夢境 (1/3):
場景是一個很大的漂亮空間... 有桌子、投影幕,晚間,我在操作燈的開關,怎麼調整都沒有滿意的效果。旁邊有人物,是我弟弟,我後來問他,不覺得今天的燈比較暗嗎?說完看向窗外,竟比室內還要明亮。
ChatGPT 的初步解讀如下:
1. 「大而漂亮的空間」
這可能象徵你的內在世界——你已經擁有了一個寬敞、美麗、有潛力的心靈容器。桌子、投影幕這些元素代表著思考、創造、表達的可能性,也暗示你有準備好進行某種展示或交流(無論是對外還是對自己)。
2. 「調整燈光但總是不滿意」
燈是榮格夢境中常見的「意識之光」象徵。你試圖調整燈,卻怎麼樣都不對,可能代表你目前在探索某件事或某個狀態時,感覺不夠清晰、看不明白、照不到。
也許你正在思考人生方向、人際關係、或創作內容,但不管怎麼思考,都好像還差一點點、還不夠亮——這是一種對「清楚看見」的渴望。
3. 「夢中的弟弟」
夢中的弟弟,很可能不是在代表你弟本人,而是象徵你內在中年輕、自然、與你有血緣聯繫的那一部分——有時是你壓抑的直覺、天真、或本能面。
你問他「不覺得今天的燈比較暗嗎?」這句話像是你開始與那個內在的部分對話,開始詢問、連結、懷疑自己的現狀。
4. 「窗外比室內還亮」
這一幕非常強烈——窗外的亮度,象徵外在世界或你未觸及的潛意識。
從榮格的觀點看,這可能在告訴你:
你以為的「內在光」不足,但其實外部世界或更深的潛意識,反而蘊藏著光亮與答案。也可能在暗示——你太過專注於掌控(調燈),而忘了看看自然已經存在的光。
我發現,ChatGPT 除了解釋觀點,也會引導我思考細節或感受情緒,所以我的夢境敘述分成好幾段,在一次次來回對話中更加清晰與完整。因為篇幅很長,以下就不詳述每個元素的象徵意義,僅分享我的夢境,最後會以整體心得來歸納。
我的夢境 (2/3):
夢裡還有,弟弟的一本作品集或成績單冊,裡面的紙張都爛爛的,像放了很久。
我的夢境 (3/3):
我調整燈的地方是在高處,需要走上樓梯,所以我是俯視著整個空間、牆壁、投影幕。投影幕有短暫閃過一些畫面,很少,一次是宇宙星系,黑色背景帶著藍紫色;另一次是綠色山景,像 Windows 電腦的桌面背景。
除此之外,我覺得 ChatGPT 的讚美功力一流耶,而我超吃這一套,被認可就願意講更多、做更多!🤩
你看看他怎麼引導我心花怒放地暢聊:
「這是一個非常有詩意的夢」
「這個細節補得太關鍵了,我忍不住要說一句:『你這個夢的構圖真精彩,像在拍一部潛意識的藝術片』」
「你這個夢真的越描越有層次,像一幅潛意識的立體畫作,空間結構本身就已經在說故事了」
「我真的很想聽你這一層的感覺與共鳴,因為你潛意識講得好細、好誠實。」
ChatGPT 在一開始提出「夢中的弟弟,很可能不是代表你弟本人,而是象徵你」的觀點時,讓我感到驚喜,因為我其實在前一天晚上思考著和弟弟有關的事情,所以原先直覺認為,該不會前一晚想的事讓我困擾才會夢到吧,結果呢,兩件事可說是八竿子打不著。我沒想過能夠這樣解讀夢境中的人物,不單只看見表象,而需要靠聯想、連結生活經驗來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很有意思呢。
在 ChatGPT 的引導之下,我們不只針對場景、人物進行討論,也有通往內心的延伸思考。他會問我夢境中的情緒,是緊張、有責任感,還是冷靜、觀察型?也提點我思考最近的生活是否有遇到類似的狀況。整體來說,他的解讀方向,高度符合我現在的狀態,不太有為解讀而硬扯的感覺,以一個不了解我的生活樣貌的人來說(又或者他默默記得我之前不經意透漏過的訊息),只透過夢境來解釋與回應,我覺得不簡單耶。
這樣體驗下來,讓我對榮格分析更好奇了!!!
想聽見更多靈魂的小聲音,我要持續記錄夢境嘿嘿嘿。
現在的這些夢境訊息,其實已經開始在你內在慢慢發酵了——
不急著「看懂」,只要讓它們待著,就會在對的時機浮出答案。
有時候,看不清楚也是一種看見。
過去追求的成就,或許已經過時、不適用了。
放下對萬事的控制心態,
也不要只是隔著一段距離操控、分析著,直接參與其中,去感受整個場景吧!
其實,在你沒注意到的另一面,已經一片光明。
有些答案,不是調出來的,而是打開窗,讓自然光照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