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恐懼

含有「死亡恐懼」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而是靈魂旅程中的一道轉門。當我們放下對死亡的恐懼,真正開始思考「怎樣才算活過」,我們便踏上了靈魂的覺醒之路。死亡提醒我們:與其害怕結束,不如學會真正開始。
Thumbnail
很推薦公視主題之夜的這個節目,它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人們對死亡的多層次思考,結合情感的波動與生命的反思。節目深入探討死亡焦慮,並提出應對策略,幫助我們在家庭與社會中開啟關於死亡的對話。透過接納情感、活在當下、創造意義,我們可以減少對死亡的恐懼,並學會更加珍惜當下
Thumbnail
我在臨終病房,先後與兩位長年依持佛法修行的病人相遇,但兩人表現出的面容與心境,卻很不一樣,一位因執著而痛苦,另一位安處身體的衰敗,依然能清明慈善的對待一切。我不禁在心中探問自己:修行的真諦是什麼?我們容易陷入的修行或身心靈誤區是什麼...
Thumbnail
liming won-avatar-img
2024/11/03
謝謝你的文字,看到分享你參與了臨終關懷的實習有點小小的驚喜感。 你這次的分享很多文字跟引用我都好喜歡。 “真誠本身就是鐵軌”也讓我思考著這句話代表著什麼意思,是誠實的面對自我、覺察嗎?那為什麼真誠會是鐵軌呢? 從最一開始分享見習階段的目標--「自我覺察」至與不同學習佛法的人接觸,從文字上能深深體會當人面臨臨終時,內心的掙扎、執著、無意義感,不知不覺就會從腦中浮現。 “死亡會帶給我們「放下」的功課,會崩解我們靠外物建立的內在結構” 與苦痛相處,著實上蠻困難的,畢竟先天設定上人們都有逃避痛苦、追尋快樂的本能。待在苦痛裡就如同接近窒息時,仍須待在深不見底的水裡,畏懼、驚慌、無助、各種難受一湧而現,在這樣的感受下仍須待在裡頭覺察及感受,真的需要很大的練習。 可能人們都必須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斷地為臨終時的解構;回歸到自我做練習。 謝謝你的分享。
夢牛-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5
嗨liming won 禪師講「真誠本身就是鐵軌...」這段蠻有詩意的,我也喜歡他的譬喻。
 你說這句讓你思考意思,我想到上次你留言的那篇文中有個相似處,是我寫道「意義與價值即在我經驗的當下」,我在離職後的期間,感覺自己逐漸回歸真誠的鐵軌,不管過去或未來的需求,單純循著好奇,探索投入。 暫時放下強烈的效益跟目標性,以一種輕鬆地,卻也認真地投入在參與的事物裡,我覺得很像禪師譬喻的精神。

 另外,我們一輩子都在修「面對苦痛」,大家都是同路人,不寂寞的XD 凡事都有練習機會,再拿離職來說,當初我裸辭前(及接續的幾個月),想要掌控未知的焦慮感經常跑出,即便現實中沒有任何生存問題,這是我心裡自製的苦,既然知道是自製的,我就接受它,但又不去管它(不被它驅動去做什麼),漸漸它就消失了。 我覺得覺察自作自受型的苦,算很不錯的入門;到有實際的病痛,那就難了。 即使在安寧病房,我們也不會唱高調叫病人安住痛苦中,而是會先設法降低身體的疼痛感,等身體舒適度足夠,再來進階的。 當人實際的基本需求沒有解決時,真的很難去練習什麼心靈,生活中也是,我想這時實際去解決基本需求的困難,反而會是所謂更好的修行練習。 也謝謝你留言分享,觸動你的內容:)
付費限定
內在恐懼的轉化之道:個案療癒過程與情緒解析 我發現我的個案都蠻可愛的,他們會告訴我原因,想找我做服務是因為遇到什麼事?或甚麼問題? 也或許是之前我給他們的觀念吧!所以來找我服務前都會跟我說他們遇到什麼問題,或甚麼狀況,請我做什麼服務。或著詢問我這些狀況可以用什麼服務? 我對於這樣的對話非常的開
Thumbnail
正是死亡隱蔽地存在,才使人在面對生活時,會時而願意拚盡全力、時而放棄且意志消沉; 正是死亡扎扎實實地存在,才使人在意識到它時,會因此用心地感受此時此刻自身的意義; 正是死亡無可避免地存在,才使人在被迫看清光譜極端時,會奮力追尋光譜另一端的活著; 正是死亡的存在,人才會想要好好地認識自己。
Thumbnail
我發誓  我聞到了 死亡的味道 滲雜在生命的空氣中
Thumbnail
恐懼管理理論指出,在受到死亡威脅的焦慮下,人們的防衛反應包括:更強化原本所持的意見與立場,向同溫層取暖來強化自信,更賣力說服自己的正確性與卓越性,更貶抑對立立場者,並且極端化對不同立場的外團體的評價,越容易採取攻擊性的行為,越渴望具有集權式的領導型態。 放心,心理學有解,只是實作困難!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