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的底蘊,是恐懼

更新於 2021/06/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恐懼管理理論指出,在受到死亡威脅的焦慮下,人們的防衛反應包括:更強化原本所持的意見與立場,向同溫層取暖來強化自信,更賣力說服自己的正確性與卓越性,更貶抑對立立場者,並且極端化對不同立場的外團體的評價,越容易採取攻擊性的行為,越渴望具有集權式的領導型態。

我以前讀論文時不覺得讀這個理論有什麼了不起。但是當處在現象中的時候,也不得不讚嘆一下心理學家啊!只是,也唏噓,人類真的脆弱,就算知道,也很難跳脫自己挖給自己的陷阱。

有朋友問:那怎麼辦呢?理論簡單,實作艱難!

我有時候會測試自己,特別去看或聽相反立場的論述,看看能否讓自己有比較平衡的看法,或是說考驗看看自己的理性能不能發揮作用。結果呢?通常很失敗。所以,當面對跟自己很在意的議題相衝突的論述時,光只是提供相反的論述,情緒中樞還是會搶先運作起來的。這恐怕是人性的弱點,心理學家當然也不例外。通常的原則是,只要是自認自己是專家的人,會更嚴重些。

在Think Again這本書中的建議是:一、複雜度才比較是解方;也就是盡可能的提供更複雜的,更多面的角度思考。願意「複雜化思考」才比較能跳出雙元的化約;二:問「How」:也就是說:避免只是各自找支持自己的證據,而是要「到底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驗證這兩種解釋何者為真?」。三,檢查自己的「智識謙遜」,也就是隨時檢查「認知到自己所相信的東西很可能是錯的」的心態是否存在。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我其他對這本書的介紹。

另外,對死亡威脅所造成的效果,文獻不少是從mindfulness來入手,也頗有支持的證據。這我也同意。畢竟,讓情緒先不反應,就還有希望。

當然,複雜化,科學驗證思考型態,自我省思都是修行的難題。所以說,真的很難啊!
avatar-img
4會員
17內容數
不是世界變動太快,而是我們太習慣於過去適應的腳步而已。如何讓自己具備更大的適應彈性,可以更柔軟,可以更虛懷,可以更安定,也因此可以更能堅定,更能承載,更能處變。這個專題將從心理學的角度做不同的探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cheng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委靡(Languishing)。這種情緒介於積極與憂鬱之間,既非好,但是也沒有太不好,可是在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下,確實會有一種相當不安定的狀態。當處於混沌的,懶懶的,沒有可激勵目標,沒有特定興奮感的懶散委靡狀態。這種處於縫隙之間的卡住的動機懶散狀態。需要求助嗎?也沒多嚴重,難道值得大驚小怪嗎?
就算是在一個狹小的專業領域短短的幾十年間,什麼才是「對」的,也會有很大的變遷,而這些變遷有時候甚至到了革命的程度。所以,所謂的專業,並不等同於競爭力。現在驕傲地站在風口浪尖的人,也很可能轉眼就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了!在時代變動的潮流中,如何同時兼顧專精與彈性?
很多人的假設是,要有一個成功的職涯的首要條件是要先找到你的熱情,你的夢想。當然如果真的有一個能夠激發熱情的夢想,那似乎也不是壞事。可是萬一是錯的呢? 如果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並沒有直接反映那個夢想,那麼你是否就有權力不開心?或者就應該馬上辭職? 目標是北極星,導引你的方向,但走路還是要看地上喔!
如果你的朋友正陷入寂寞孤單的狀況,那就先靜靜的提供陪伴,傾聽困境,分享生活小事情,做些沒有壓力的休閒活動。千萬不要一下塞給人家任何偉大而有療癒的玩意!這類的意義感,是要慢慢去發現共鳴的,不是能被硬塞的。 對這樣的生命經驗的處遇:「要溫不要猛、要慢不要快」
「不用擔心你的研究是否能夠被複製。如果根本沒趣,那也不會有人想要複製;如果太革命,那還擔心來考驗的人不夠多嗎?研究者提出大膽的思考,挑戰自己和已知,這樣就足夠了」,這句話講得很有魄力,也令我感動。太標新立異是街頭藝人,但是沒有大膽提出知識的可能性,以及刺激出知識延伸的創造,或許更是學術研究的失職。
我們建構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反覆的說著,於是這個故事就反過來定義了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牢籠,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觀看。但是,真的只有這個可能的觀看嗎?建構這個故事的過去我及其所附帶的所有信念,也都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一場電影,不管多麼的投入其中,散場的燈光一亮,就放下故事,走出戲院,何必執著!
委靡(Languishing)。這種情緒介於積極與憂鬱之間,既非好,但是也沒有太不好,可是在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下,確實會有一種相當不安定的狀態。當處於混沌的,懶懶的,沒有可激勵目標,沒有特定興奮感的懶散委靡狀態。這種處於縫隙之間的卡住的動機懶散狀態。需要求助嗎?也沒多嚴重,難道值得大驚小怪嗎?
就算是在一個狹小的專業領域短短的幾十年間,什麼才是「對」的,也會有很大的變遷,而這些變遷有時候甚至到了革命的程度。所以,所謂的專業,並不等同於競爭力。現在驕傲地站在風口浪尖的人,也很可能轉眼就成為死在沙灘上的前浪了!在時代變動的潮流中,如何同時兼顧專精與彈性?
很多人的假設是,要有一個成功的職涯的首要條件是要先找到你的熱情,你的夢想。當然如果真的有一個能夠激發熱情的夢想,那似乎也不是壞事。可是萬一是錯的呢? 如果你現在所從事的工作並沒有直接反映那個夢想,那麼你是否就有權力不開心?或者就應該馬上辭職? 目標是北極星,導引你的方向,但走路還是要看地上喔!
如果你的朋友正陷入寂寞孤單的狀況,那就先靜靜的提供陪伴,傾聽困境,分享生活小事情,做些沒有壓力的休閒活動。千萬不要一下塞給人家任何偉大而有療癒的玩意!這類的意義感,是要慢慢去發現共鳴的,不是能被硬塞的。 對這樣的生命經驗的處遇:「要溫不要猛、要慢不要快」
「不用擔心你的研究是否能夠被複製。如果根本沒趣,那也不會有人想要複製;如果太革命,那還擔心來考驗的人不夠多嗎?研究者提出大膽的思考,挑戰自己和已知,這樣就足夠了」,這句話講得很有魄力,也令我感動。太標新立異是街頭藝人,但是沒有大膽提出知識的可能性,以及刺激出知識延伸的創造,或許更是學術研究的失職。
我們建構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反覆的說著,於是這個故事就反過來定義了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牢籠,綑綁了我們對自己的觀看。但是,真的只有這個可能的觀看嗎?建構這個故事的過去我及其所附帶的所有信念,也都只是一個故事而已。看一場電影,不管多麼的投入其中,散場的燈光一亮,就放下故事,走出戲院,何必執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之所以對自己的認知如此執著,在於我們信以為真,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進而發展成一種保護機制。將憤怒轉為攻擊威脅、彰顯自憐的痛苦,好讓人們來提供慰藉給自己、怪罪他人來產生保護自我感。擔憂讓我們注意危險,預測問題避免發生,痛苦中想像出的故事都試圖讓我們擺脫痛苦。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容易」會被說成簡單,是因為大道至簡,只要抓緊目標、刻意練習,終究會走到。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但只有人不是,人並不是透過努力就能改善或改變的生命,所以「容易」才會在事情與人的相比較之下,被當成簡單,而忽視掉努力的必經過程。 所以分秒都會恐懼,但這一秒還是讓下一秒更好時,也因此分秒都能讓勇氣加倍。
Thumbnail
你最在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你核心的恐懼。無論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都源自於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你的核心信念。舉例來說,有人在乎自己是否被愛,他越渴望被愛,就越害怕失去愛。 而對待這種恐懼的方式通常有兩種: 迴避策略:如果某處存在危險,就儘量避開。例如:害怕受傷,就不主動談戀愛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之所以對自己的認知如此執著,在於我們信以為真,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進而發展成一種保護機制。將憤怒轉為攻擊威脅、彰顯自憐的痛苦,好讓人們來提供慰藉給自己、怪罪他人來產生保護自我感。擔憂讓我們注意危險,預測問題避免發生,痛苦中想像出的故事都試圖讓我們擺脫痛苦。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容易」會被說成簡單,是因為大道至簡,只要抓緊目標、刻意練習,終究會走到。 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但只有人不是,人並不是透過努力就能改善或改變的生命,所以「容易」才會在事情與人的相比較之下,被當成簡單,而忽視掉努力的必經過程。 所以分秒都會恐懼,但這一秒還是讓下一秒更好時,也因此分秒都能讓勇氣加倍。
Thumbnail
你最在意的事情,往往就是你核心的恐懼。無論你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都源自於你如何看待自己,也就是你的核心信念。舉例來說,有人在乎自己是否被愛,他越渴望被愛,就越害怕失去愛。 而對待這種恐懼的方式通常有兩種: 迴避策略:如果某處存在危險,就儘量避開。例如:害怕受傷,就不主動談戀愛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Thumbnail
最近,在生活中碰上了過去發生過的相似場景,觸發了以前的陰影回憶,在那個當下焦慮感竄滿全身,同時也冒出了很複雜的情緒 「注意!注意!為了保護自己,趕緊做出回應唷!」 身體心理基於保護機制,催促著我趕緊做出決定,不論是趕緊以言語與對方進行理論(戰),或是低聲下氣的與對方拜託(討好)......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面臨自我懷疑與恐懼的挑戰,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靈與身體習慣於已知與安全的環境,而任何新的挑戰都會引發防衛機制。然而,我們的內在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智慧,能夠引導我們克服這些障礙。 當面對新事物時,懷疑和恐懼的出現,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和心靈正在試圖維持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