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的底蘊,是恐懼

2021/06/29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Photo by Aron Visuals on Unsplash
恐懼管理理論指出,在受到死亡威脅的焦慮下,人們的防衛反應包括:更強化原本所持的意見與立場,向同溫層取暖來強化自信,更賣力說服自己的正確性與卓越性,更貶抑對立立場者,並且極端化對不同立場的外團體的評價,越容易採取攻擊性的行為,越渴望具有集權式的領導型態。

我以前讀論文時不覺得讀這個理論有什麼了不起。但是當處在現象中的時候,也不得不讚嘆一下心理學家啊!只是,也唏噓,人類真的脆弱,就算知道,也很難跳脫自己挖給自己的陷阱。

有朋友問:那怎麼辦呢?理論簡單,實作艱難!

我有時候會測試自己,特別去看或聽相反立場的論述,看看能否讓自己有比較平衡的看法,或是說考驗看看自己的理性能不能發揮作用。結果呢?通常很失敗。所以,當面對跟自己很在意的議題相衝突的論述時,光只是提供相反的論述,情緒中樞還是會搶先運作起來的。這恐怕是人性的弱點,心理學家當然也不例外。通常的原則是,只要是自認自己是專家的人,會更嚴重些。

在Think Again這本書中的建議是:一、複雜度才比較是解方;也就是盡可能的提供更複雜的,更多面的角度思考。願意「複雜化思考」才比較能跳出雙元的化約;二:問「How」:也就是說:避免只是各自找支持自己的證據,而是要「到底可以用怎樣的方式來驗證這兩種解釋何者為真?」。三,檢查自己的「智識謙遜」,也就是隨時檢查「認知到自己所相信的東西很可能是錯的」的心態是否存在。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我其他對這本書的介紹。

另外,對死亡威脅所造成的效果,文獻不少是從mindfulness來入手,也頗有支持的證據。這我也同意。畢竟,讓情緒先不反應,就還有希望。

當然,複雜化,科學驗證思考型態,自我省思都是修行的難題。所以說,真的很難啊!
Yicheng  Lin
Yicheng Lin
林以正,現為自由教練;前台大心理系副教授;本土心理研究基金會執行長;齊行國際顧問公司資深顧問。目前專注思考「心理彈性」相關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