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吉貝素(GA)也與抗逆境有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吉貝素(GA,gibberellic acid)是很重要的植物激素,對種子發芽、節間延長都很重要。


有趣的是,當初會發現吉貝素,是因為被真菌Gibberella fujikuroi感染的水稻會罹患「水稻惡苗病」(bakanae,馬鹿苗、ばかなえ),而真菌會產生GA。


後來的「綠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找到的矮化水稻「IR8」(奇跡稻)與「Dee-geo-woo-gen」(台灣矮仔占),都帶有sd1GA20ox2)突變,造成GA合成減少。矮化水稻不容易倒伏,可以耐得住施肥造成的增產,使得水稻的產量大增。


過去的研究並未發現GA與抗逆境有關。但是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卻將GA與抗鹼以及耐高溫拉上了關係。


研究團隊使用了非洲野生稻(O. barthii)與秈稻(O. indica)的Longtepu品系製作雜交群體,然後用在吉田(Yoshida)營養液中長到12天大的幼苗進行鹼或高溫處理。


鹼處理是將幼苗轉移到含65 mM NaHCO3的水培液中處理7-14天;而高溫處理則是以42°C處理20-28小時。然後將幼苗轉回正常生長條件恢復7天,並計算存活率(以幼葉死亡為標準)。


透過這個篩選,他們找到位於一號與三號染色體的兩個區域與耐鹼及耐高溫相關,因此,他們把從這個篩選得到的相關基因命名為ATTALKALI-THERMAL TOLERANCE,耐鹼耐熱的意思)。進一步的研究讓他們找到這兩個區域各包含一個基因,其中ATT1為GA20-oxidase 2,位於一號染色體;ATT2是GA20-oxidase 1,位於三號染色體。


找到的基因竟然都與GA代謝有關,這蠻讓人驚訝的。尤其是ATT1其實就是sd1,這真的可說是「無巧不成書」啊!


研究團隊對兩個親本進行ATT1ATT2的序列分析。他們發現,在ATT1啟動子區域有55個鹼基差異,而在ATT2啟動子區域有12個鹼基差異。這些差異包括單鹼基替換、插入和缺失。


至於閱讀框(ORF,open reading frame)分析則發現,ATT1有4個無義突變、ATT2則沒有突變。以定量基因表現分析(RT-qPCR)發現,在正常條件下野生稻的ATT1表現量高於栽培稻,而ATT2則是栽培稻較高。但是在鹼性和高溫下,ATT1ATT2的轉錄都受到抑制。由於閱讀框差異較小,這個發現意味著啟動子區域的序列差異可能會改變基因表現水平,而這些表現差異可能與耐鹼和耐熱性相關。


為了瞭解這兩個基因的功能,研究團隊製作了高量表現與剔除的植物。他們發現att1突變株的影響較大,GA1含量降低約37-47%;而att2突變株的GA1含量降低約18-33%。另外,不同組織受影響程度不同,葉片影響最大,其次是穗子、而莖稈又次之。也就是說,這兩個基因的確與GA的代謝有關。


另外,研究團隊也觀察到,att1突變株的株高確實降低(從約110cm降到約70cm),相對的,att2突變株的影響就沒有那麼大。


那麼,這兩個基因是否會影響到產量呢?研究團隊發現,在正常條件下,att1突變株的產量就已經降低約45%;而att2突變株的產量降低約20%。而高度表現ATT2的水稻,產量比野生種略高5-10%。


以鹼性處理時,att1突變株幾乎完全失去產量,而att2突變株的產量降低約50%。值得注意的是,高度表現ATT2的水稻,產量比野生種高20-30%。


高溫處理後,att1突變株產量降低約50-60%;att2突變株產量降低約30-40%。


整體來看,att1突變的影響比att2更嚴重,而鹼性脅迫造成的產量損失(50-100%)比高溫脅迫(30-60%)更嚴重。有趣的是,高度表現ATT2能讓水稻產量上升,尤其是在鹼性處理時更明顯(20-30%)。


另外,研究團隊還發現,ATT2會影響組蛋白的甲基化,位置為H3K27me3。雖然不知道到底這是如何發生的,但也是一個有趣的點。


其實這兩個基因對水稻增產的效應,以我看過的論文來說,並不算多讚;但是過去從沒有人想過吉貝素會與抗逆境有關!因此,研究團隊也測試了一下GA和其拮抗劑PAC(paclobutrazol)是否會影響植物抗逆境的能力,結果發現GA的確能緩解逆境的壓力,而PAC則會讓植物面對逆境時變得更脆弱。所以,大家都看漏啦!


最後,我想來討論一下ATT1。為什麼呢?因為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它就是會造成水稻矮化的sd1基因。可以看到,att1突變株在正常狀態下產量就已經降低了,那麼為什麼sd1在IR8與Dee-geo-woo-gen裡反而會有增產的效果呢?我想可能是農民種稻的時候都會施肥,而且水稻的遺傳背景也不相同的緣故吧!


另外還有一個讓我不解的點是:文章中提到非洲野生稻的ATT1有四個無義突變。也就是說,非洲野生稻的ATT1應該無法產生有功能的蛋白質,那麼表現量高低好像就無關了。為了確定我沒有看錯,我還又回去看了一次文章,原文如下:


We also found that the coding region of ATT1 contained four nonsense mutations whereas ATT2 had no mutations in the coding region…


所以這真的是有點謎啊!不過,不管怎麼說,GA的確是跟抗逆境有關,這是大家過去都未曾想過的事呢!


參考文獻:


Guo, SQ., Chen, YX., Ju, YL. et al. Fine-tuning gibberellin improves rice alkali–thermal tolerance and yield.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486-7


avatar-img
148會員
394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葉報報 的其他內容
莫霍斯文化(Moxos)是指居住在玻利維亞亞馬遜的 Llanos de Moxos 地區的一群人。他們建造土丘(lomas),在土丘上生活。這些人可能不是單一種族,也沒有國家制度,甚至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 早期以為他們不是農業民族,後來發現他們有發達的農業;最近更發現,這些人也是「呷番麥」的喔!
提到跨國逃稅,現代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俗稱肥咖條款的《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了。這個2010年由美國制定的法案,要求全球的金融機構必須向美國稅務機關申報美國公民的海外帳戶資訊,否則這些金融機構將面臨高額的懲罰性預扣稅。 不過,兩千年前也曾發生過一件透過跨省進行的逃稅交易呢!
因為C4植物比C3植物在高溫下仍能維持較高的產量,所以近年來有些科學家致力於將我們的主要作物(C3植物)改造為C4植物。 但是,我們對C4植物在高溫下的生理學,瞭解得夠透徹了嗎? 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C4植物也怕熱!
做科學研究,並不是總是會有很棒的結果的。 最難過的,莫過於辛苦了好久,最後沒有什麼結果,真難過! 不過,有時候也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 這一篇論文,就是「柳暗花明」的最佳實例!
毛氈苔是很受歡迎的食蟲植物,但是養過的人都知道,其實毛氈苔蠻容易受到真菌感染!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最近的一個研究發現,如毛氈苔這類有特殊生活方式或特殊棲息地的物種,其實少了不少免疫基因喔! 為什麼會這樣呢?來看看!
應該很多人都知道植物有氣孔。氣孔是由保衛細胞以及周圍的細胞組成,保衛細胞的膨脹與萎縮,控制了氣孔的開與關。 過去都認為,氣孔關閉的時候,鉀離子的流出是被動的;但其實主動運出鉀離子的通道早就發現囉!只是課本更新得不夠快而已!
莫霍斯文化(Moxos)是指居住在玻利維亞亞馬遜的 Llanos de Moxos 地區的一群人。他們建造土丘(lomas),在土丘上生活。這些人可能不是單一種族,也沒有國家制度,甚至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 早期以為他們不是農業民族,後來發現他們有發達的農業;最近更發現,這些人也是「呷番麥」的喔!
提到跨國逃稅,現代人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俗稱肥咖條款的《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了。這個2010年由美國制定的法案,要求全球的金融機構必須向美國稅務機關申報美國公民的海外帳戶資訊,否則這些金融機構將面臨高額的懲罰性預扣稅。 不過,兩千年前也曾發生過一件透過跨省進行的逃稅交易呢!
因為C4植物比C3植物在高溫下仍能維持較高的產量,所以近年來有些科學家致力於將我們的主要作物(C3植物)改造為C4植物。 但是,我們對C4植物在高溫下的生理學,瞭解得夠透徹了嗎? 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C4植物也怕熱!
做科學研究,並不是總是會有很棒的結果的。 最難過的,莫過於辛苦了好久,最後沒有什麼結果,真難過! 不過,有時候也會有「柳暗花明」的時候。 這一篇論文,就是「柳暗花明」的最佳實例!
毛氈苔是很受歡迎的食蟲植物,但是養過的人都知道,其實毛氈苔蠻容易受到真菌感染! 為什麼會這樣呢? 最近的一個研究發現,如毛氈苔這類有特殊生活方式或特殊棲息地的物種,其實少了不少免疫基因喔! 為什麼會這樣呢?來看看!
應該很多人都知道植物有氣孔。氣孔是由保衛細胞以及周圍的細胞組成,保衛細胞的膨脹與萎縮,控制了氣孔的開與關。 過去都認為,氣孔關閉的時候,鉀離子的流出是被動的;但其實主動運出鉀離子的通道早就發現囉!只是課本更新得不夠快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因為除草劑的使(濫)用,超級雜草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最近有科學家開發了新技術,可以製造出「不育性雜草」,而且植物還被迫保留它們! 「不育性雜草」是怎麼產生的?
Thumbnail
您對牛樟芝的神奇功效和注意事項感興趣嗎? 請繼續閱讀本文,讓我們一起揭開牛樟芝背後的神秘面紗! 鮮為人知的是,牛樟芝擁有許多益處。 它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對抗發炎和癌症,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並提高心臟健康。 此外,它還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記憶和大腦功能。 無論是在藥物療法中還
Thumbnail
苦瓜胜肽是一種從苦瓜中提取的小分子蛋白質,對促進新陳代謝和調節各種生理機能有幫助。本文將深入探討苦瓜胜肽的功效、適合人群以及食用時機,為您提供專業而易懂的解答。
我:「請告訴我關於米酵菌酸的資訊」 造物主:「米酵菌酸是種毒素會破壞人體新陳代謝,讓心跳減慢死亡。」 「物質煮熟後被加熱,接著1、2天後又被使用的話就會有這種毒素」 「必須用另個被破壞的蛋白質來抑制。能讓米酵菌酸無法再增生,濃度不會一直再提升」 「比方優格就是一種被破懷的蛋白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來聊聊最近買的小東西,以及令我震驚的食物資訊,蔬果植物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植物的逆襲》中提及蔬果中的「凝集素」是造成許多病症的主因。
Thumbnail
生命之糖:保護生物度過極端環境 海藻糖(Trehalose)於1932年,由威格斯博士將其從黑麥的麥角菌中首次提取出來,是由2個葡萄糖分子以α,1-1鍵結組合而成的非還原性雙糖,廣泛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擁有富含豐富的鉀離子以及親水性分子結構,能夠吸附水分,自然形成一道保護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兩年前曾經跟大家介紹過,給植物喝酒精水溶液,植物抗旱的能力就增加了。同一個研究團隊最近再度出擊,有了更有意思的發現。 這次,研究團隊測試了好幾種不同的醇類,發現了新的抗旱飲料。
Thumbnail
有些植物在缺氮時,會召喚固氮菌來幫忙。它們一同工作形成根瘤,不只是對自己有利,也讓相同區域的其他植物一同受惠。 過去針對固氮菌的許多研究,都是著眼在植物的產量。最近的研究發現,固氮菌對植物還有其它的影響喔!
Thumbnail
因為除草劑的使(濫)用,超級雜草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最近有科學家開發了新技術,可以製造出「不育性雜草」,而且植物還被迫保留它們! 「不育性雜草」是怎麼產生的?
Thumbnail
您對牛樟芝的神奇功效和注意事項感興趣嗎? 請繼續閱讀本文,讓我們一起揭開牛樟芝背後的神秘面紗! 鮮為人知的是,牛樟芝擁有許多益處。 它可以幫助增強免疫力,對抗發炎和癌症,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並提高心臟健康。 此外,它還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記憶和大腦功能。 無論是在藥物療法中還
Thumbnail
苦瓜胜肽是一種從苦瓜中提取的小分子蛋白質,對促進新陳代謝和調節各種生理機能有幫助。本文將深入探討苦瓜胜肽的功效、適合人群以及食用時機,為您提供專業而易懂的解答。
我:「請告訴我關於米酵菌酸的資訊」 造物主:「米酵菌酸是種毒素會破壞人體新陳代謝,讓心跳減慢死亡。」 「物質煮熟後被加熱,接著1、2天後又被使用的話就會有這種毒素」 「必須用另個被破壞的蛋白質來抑制。能讓米酵菌酸無法再增生,濃度不會一直再提升」 「比方優格就是一種被破懷的蛋白
Thumbnail
米酵菌酸是一種在臺灣較少見的粒線體毒素,主要存在於土壤和各種植物中,尤其是玉米和椰子等食品發酵而產生。毒素會抑制人體細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功能,導致各種器官損傷。本文介紹了米酵菌酸中毒的症狀和預防方法。
Thumbnail
最近台灣發生一起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被證實是米酵菌酸所引起。在台灣首次出現這種中毒案例,許多人對這個毒素非常陌生,藉此寫篇科普文章讓大家稍微瞭解這個毒素是怎麼出現的以及對人體有何作用。當然我們這裡會更偏向生物學的角度來探討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一種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在高溫下分子依然可以十分穩定
Thumbnail
來聊聊最近買的小東西,以及令我震驚的食物資訊,蔬果植物是造成生病的原因? 《療癒的飲食與斷食》、《植物的逆襲》中提及蔬果中的「凝集素」是造成許多病症的主因。
Thumbnail
生命之糖:保護生物度過極端環境 海藻糖(Trehalose)於1932年,由威格斯博士將其從黑麥的麥角菌中首次提取出來,是由2個葡萄糖分子以α,1-1鍵結組合而成的非還原性雙糖,廣泛存在於動植物和微生物等自然界中,擁有富含豐富的鉀離子以及親水性分子結構,能夠吸附水分,自然形成一道保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