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假裝一切都好:擁抱真實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現代社會似乎推崇一種「我很好」的文化。社群媒體上,人人都在展現自己最光鮮亮麗的一面;職場中,沒有人願意顯露自己的疲憊與困惑。我們努力向外界證明自己過得很好,但在獨處時,卻可能感到焦慮、疲憊,甚至懷疑自己不夠好。

事實上,我們不需要假裝一切都好。接受自己的低潮,正是通往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當「別人比我好」成為焦慮的來源

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時刻:看到朋友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升遷的消息、有人創業成功、有人環遊世界,內心忍不住浮現比較的想法——「他們怎麼都這麼厲害?」「為什麼我還在原地踏步?」

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可以用「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來解釋。當我們不斷與他人比較,尤其是向上比較(Upward Comparison)時,容易產生焦慮與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

但事實是,社群媒體上的「高光時刻」只是別人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卻用它來衡量自己的全部。真正重要的,不是別人過得如何,而是我們是否能夠專注於自己的成長。

當「我好忙、好累」成為逃避的藉口

另一種常見的狀況是,我們總是感到疲憊,卻無法停下來。工作、學業、家庭責任壓得我們喘不過氣,然而當有機會放鬆時,內心又湧起一種罪惡感,彷彿停下來就是一種失敗。

心理學中的「過度補償」(Overcompensation)概念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種現象。有時候,我們拼命工作、不敢休息,其實是為了逃避內心的某種恐懼,比如「害怕自己不夠優秀」、「害怕被別人看不起」。但長期處於這種狀態,反而容易導致倦怠(Burnout),最終影響身心健康。

接受自己的低潮,讓情緒流動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曾說:「當我接受自己的本來面目時,我才開始改變。」真正的心理韌性,不是來自於假裝堅強,而是來自於允許自己有脆弱的時刻。

當我們感到焦慮或疲憊時,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來調整自己:

  1. 承認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我現在感到焦慮/疲憊,這很正常」,而不是壓抑它。
  2. 停止無謂的比較:把注意力轉向自己的成長,而不是與別人競爭。
  3. 適時休息,學會「刻意放慢」:允許自己有喘息的時間,這不代表懶惰,而是讓自己恢復能量。
  4. 尋求支持:與信任的朋友、家人談談自己的感受,甚至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

你不需要一直「很好」,因為真實的你就已經足夠

人生本來就有高低起伏,沒有誰是永遠快樂、永遠成功的。當我們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反而能夠更輕鬆地前進。

或許,當我們放下「必須讓別人覺得我很好」的壓力,才能真正體會到內心的自由。

你是否也曾經陷入這種「假裝很好」的狀態?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更自在地做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表演|覺察|優化人生
2會員
35內容數
🌷鍛鍊心韌性 🌷質感養成 🌷心態培養 👉以表演作為媒介,優化人生角色
2025/04/28
壓力、情緒與腸胃健康的微妙連結 你是否曾在緊張時感到胃痛,或在悲傷時完全沒胃口?這可不是單純的心理作用,而是你體內的第二個大腦——腸道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正在默默回應你的情緒。 腸道為什麼被稱作「第二個大腦」? 我們的腸道擁有超過一億個神經元,數量
Thumbnail
2025/04/28
壓力、情緒與腸胃健康的微妙連結 你是否曾在緊張時感到胃痛,或在悲傷時完全沒胃口?這可不是單純的心理作用,而是你體內的第二個大腦——腸道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正在默默回應你的情緒。 腸道為什麼被稱作「第二個大腦」? 我們的腸道擁有超過一億個神經元,數量
Thumbnail
2025/04/15
你是否曾經在看電影、影集或小說時,為某個角色的命運而潸然淚下?也許是一段遺憾的親情、一場來不及表白的愛情,或是一個終於被理解的角色。這些眼淚,往往不是因為角色本身,而是他們喚起了你內在某個被遺忘、忽視或壓抑的情感。 心理學觀點:投射與共鳴 心理學中的「投射」(projection)與「情感共鳴」
Thumbnail
2025/04/15
你是否曾經在看電影、影集或小說時,為某個角色的命運而潸然淚下?也許是一段遺憾的親情、一場來不及表白的愛情,或是一個終於被理解的角色。這些眼淚,往往不是因為角色本身,而是他們喚起了你內在某個被遺忘、忽視或壓抑的情感。 心理學觀點:投射與共鳴 心理學中的「投射」(projection)與「情感共鳴」
Thumbnail
2025/04/13
我們常說,情緒是人的弱點。但事實上,從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情緒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內在機制,它存在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混亂,而是提醒我們:「有些事對你很重要。」 為什麼我們在遊戲中會這麼情緒化? 你是否曾在一場遊戲中情緒失控?或許是對隊友的表現不滿、或是輸了比賽後感到懊惱甚至憤怒。明明只是一場遊
Thumbnail
2025/04/13
我們常說,情緒是人的弱點。但事實上,從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角度來看,情緒是一種極其珍貴的內在機制,它存在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混亂,而是提醒我們:「有些事對你很重要。」 為什麼我們在遊戲中會這麼情緒化? 你是否曾在一場遊戲中情緒失控?或許是對隊友的表現不滿、或是輸了比賽後感到懊惱甚至憤怒。明明只是一場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當代社會中如何尋找並堅持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從「適合不是隨波逐流」、「適合在於自我認知」和「適合成就美好人生」三個方面,闡述了擺脫外界期望束縛的重要性。文章強調生活的真諦不在於擁有多少或迎合他人,而在於契合自身內心需求;只有堅守內心、深入認識自己,才能找到真正適合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當代社會中如何尋找並堅持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從「適合不是隨波逐流」、「適合在於自我認知」和「適合成就美好人生」三個方面,闡述了擺脫外界期望束縛的重要性。文章強調生活的真諦不在於擁有多少或迎合他人,而在於契合自身內心需求;只有堅守內心、深入認識自己,才能找到真正適合的生活方式。
Thumbnail
職場上,你是否曾經嘴上說「沒問題」,但內心卻充滿懷疑?許多人習慣用完美來證明自己,但真正的自信不是來自偽裝,而是來自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當你敢於承認不足,反而能贏得更多信任與成長的機會。真正的自信,從不需要演出來,因為你本來就足夠好了。
Thumbnail
職場上,你是否曾經嘴上說「沒問題」,但內心卻充滿懷疑?許多人習慣用完美來證明自己,但真正的自信不是來自偽裝,而是來自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當你敢於承認不足,反而能贏得更多信任與成長的機會。真正的自信,從不需要演出來,因為你本來就足夠好了。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做自己」與「有禮貌」之間的辯論持續延燒。這篇文章探討了兩者並非必然對立的觀點,並分析了何謂「有禮貌的做自己」。人們的自我表達如何在尊重與自由之間求取平衡,並且解釋了健康的「假我」對於活出「真我」的重要性。最終,文章倡導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應兼顧他人的感受與社會規範。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做自己」與「有禮貌」之間的辯論持續延燒。這篇文章探討了兩者並非必然對立的觀點,並分析了何謂「有禮貌的做自己」。人們的自我表達如何在尊重與自由之間求取平衡,並且解釋了健康的「假我」對於活出「真我」的重要性。最終,文章倡導在追求自我實現的同時,應兼顧他人的感受與社會規範。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瞭如何卸下偽裝的面具,勇敢做自己,學習接受他人的批評與討厭。隨著自我認識的加深,對自身優缺點的接受,我們能夠在自由中活得更加快樂,並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瞭如何卸下偽裝的面具,勇敢做自己,學習接受他人的批評與討厭。隨著自我認識的加深,對自身優缺點的接受,我們能夠在自由中活得更加快樂,並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和完美的時代,很多人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追求著那個“完美版的自己”。但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完美嗎?說實話,我們追求的完美其實根本不存在——就像你永遠無法把一個圓角磨得絕對平滑。**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講求效率和完美的時代,很多人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追求著那個“完美版的自己”。但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完美嗎?說實話,我們追求的完美其實根本不存在——就像你永遠無法把一個圓角磨得絕對平滑。**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Thumbnail
你擁有屬於你自己的核心價值。只要你懂得去運用它,發掘它;那在面對這混亂的社會,你就能站得住腳,不會隨波逐流。
Thumbnail
你擁有屬於你自己的核心價值。只要你懂得去運用它,發掘它;那在面對這混亂的社會,你就能站得住腳,不會隨波逐流。
Thumbnail
你願意成為真實的自己,那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 那表示你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 你不在意你與他人不同, 你不在意他人對你的評價, 你不介意成為那一個領頭羊。 你願意放棄別人喜歡你的那個原本的樣子, 你願意去面對家人可能帶給你的不解或傷害, 你願意去面對朋友對你的質疑或離你而去, 你願意付出一切心
Thumbnail
你願意成為真實的自己,那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 那表示你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 你不在意你與他人不同, 你不在意他人對你的評價, 你不介意成為那一個領頭羊。 你願意放棄別人喜歡你的那個原本的樣子, 你願意去面對家人可能帶給你的不解或傷害, 你願意去面對朋友對你的質疑或離你而去, 你願意付出一切心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與競爭的社會中,我們常常感到自己必須要擁有一切,成為別人眼中的完美形象。然而,這樣的追求卻往往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焦慮。所以,讓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與競爭的社會中,我們常常感到自己必須要擁有一切,成為別人眼中的完美形象。然而,這樣的追求卻往往帶來了更多的壓力和焦慮。所以,讓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Thumbnail
人們有著許多不同的見解,但也好像給了自信許多框架,貌似只要做到網路上隨便一則關於自信的短影片就好像有了自信,但事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人們有著許多不同的見解,但也好像給了自信許多框架,貌似只要做到網路上隨便一則關於自信的短影片就好像有了自信,但事實並非如此。
Thumbnail
在個人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爲了人際的和諧做出一些遷就,只要是基於良善的動機而不過於勉強自己的情況下,我覺得在群體生活中是需要的。 但若是出於目的性的討好和迎合,對自己和他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恰當了。 在這個講究包裝行銷的時代,爲了塑造個人品牌,似乎只能呈現出一個化妝過的形象來示人,這或許是因時代潮流不得
Thumbnail
在個人生活中,我們可能會爲了人際的和諧做出一些遷就,只要是基於良善的動機而不過於勉強自己的情況下,我覺得在群體生活中是需要的。 但若是出於目的性的討好和迎合,對自己和他人來說,就不是那麼恰當了。 在這個講究包裝行銷的時代,爲了塑造個人品牌,似乎只能呈現出一個化妝過的形象來示人,這或許是因時代潮流不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