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與你情緒的互文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你與你情緒的互文〉2025-07-21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記得在國文課本裡讀到《岳陽樓記》時,我就對這兩句話特別有印象。它被當作一種互文修辭的重要範例,也就是說,那段文字的意思不只是「不因外物而喜、不因自己而悲」,也包含了「不因自己而喜、不因外物而悲」。

 

  然而這麼一來,不就相當於不能有任何喜悲了嗎?所以在當時,我就覺得這種觀念很不對勁。人本來就是會有情感的,就應當要對一些事情感到快樂、因一些事情覺得傷悲。

  

意識的氣候與時差

   現象學家說「意識是對某物的意識」。但我總感覺,有些時候,我們的意識並不首先是對某物的意識,更像一種瀰漫著的「意識的氣候」。有時候我們就是會莫名感到激動、莫名感到傷悲。

 

  它有可能關聯到季節變換、體內激素的週期升降,也可能和單位時間內的工作量多寡、類型有關。但這些「關聯」往往是來自於事後的、甚至長期的觀察與分析,在情緒溢滿的當下,你不明白怎麼回事,它僅僅是發生,你更像是被穿過。

 

  有些時候,我們的身體與意識處於一種相對恍惚的狀態。它好發於某些需要繃緊神經的事情結束之後,但卻不見得能說是因為那些事情結束而起。與其說是壓力釋放之後的鬆弛狀態,它更像是一種轉換--抑或是對轉換的預期--所造成的時差。

 

  就像一個被囚禁過的人,在釋放的那一刻感受到的自由,物理狀態上明明與囚禁前無異,心緒上卻截然不同。當我從一種非日常的氣候轉換進日常時,日常帶給我另一種非日常感,像是見山不是山,雖然它又是山,但「又是山」肯定不等於原來的山。

  

光的顏色,情緒的科學

   實務上,我們能完全區分開落寞和悲傷嗎?就像我一直搞不懂「喜怒哀樂」為什麼包含了「喜」和「樂」這兩個如此相像的情緒。就像「紅橙黃綠藍靛紫」中的「藍靛」,單拿出來都是藍色,但為了將它們放在一起,它們必須被指認為區別,並且各自擁有自己的名字。

 

  可如果換一種角度來說,它們其實揭示了彩虹要有幾種顏色就能是幾種。我們永遠能從那未離散的光譜中,像亞當命名萬物那樣一一給它們名字。我們能夠準備一張量表,為你自己每一次的情緒記下分數。

 

  那種來自於科學的想法,鼓勵你像科學家那樣研究你自己。他們認為唯有當你更加認識你的情緒,你才能主導這一切。你可以跟他們共處,或者安撫它們,讓你自己不會被情緒所干擾。

 

  你因物己而悲,也因物己而喜。但日子依舊過,就像雨後陽光的照耀下,彩虹依舊升起。無論幾種顏色如何排列、你是否曾經或還未脫離囚禁,山是山、光是光、季節是季節、自己是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1會員
1.0K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29
  然而,在這種消費主導的世界觀裡,我們是否真的有可能,嚴格地將自身的、與被廣告激發的渴望與需求區分開來?甚至,有沒有可能那些我們買帳了的,讓我們對此社會進行批判的價值觀,本身就是某種具有特定階級色彩的價值觀商品?只是那埋藏的更加幽微、秘密散發著令人尷尬的布爾喬亞迂腐氣息。
2025/06/29
  然而,在這種消費主導的世界觀裡,我們是否真的有可能,嚴格地將自身的、與被廣告激發的渴望與需求區分開來?甚至,有沒有可能那些我們買帳了的,讓我們對此社會進行批判的價值觀,本身就是某種具有特定階級色彩的價值觀商品?只是那埋藏的更加幽微、秘密散發著令人尷尬的布爾喬亞迂腐氣息。
2025/06/25
  在我看來,「記憶」與「智慧」的價值並不在於它們本身,而在於他們如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當文字、書本、現代的數位工具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改善生活,我樂見人們將「智慧」的一部分轉移到這些工具上,為我們自己釋放更多的自由。
2025/06/25
  在我看來,「記憶」與「智慧」的價值並不在於它們本身,而在於他們如何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當文字、書本、現代的數位工具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改善生活,我樂見人們將「智慧」的一部分轉移到這些工具上,為我們自己釋放更多的自由。
2025/06/19
  除了生殖自由與戰爭的問題,當我們面對長者、病危者的時候,一些「是否要讓他的生命延續下去」的考量也會進入討論視野。巴特勒指引我們意識到,這裡存在一種比「誰決定」、「基於什麼決定」更加根本的問題:「在哪些時候,『決定』是作為相關聯、適切或義務性的行動而出現?」或者換句話說--決定該在何時何地實施?
Thumbnail
2025/06/19
  除了生殖自由與戰爭的問題,當我們面對長者、病危者的時候,一些「是否要讓他的生命延續下去」的考量也會進入討論視野。巴特勒指引我們意識到,這裡存在一種比「誰決定」、「基於什麼決定」更加根本的問題:「在哪些時候,『決定』是作為相關聯、適切或義務性的行動而出現?」或者換句話說--決定該在何時何地實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情感上的疏離並不總是壞事。當您需要保持界限、避免他人不必要的能量超載,甚至在危機情況下幫助他人時,它會派上用場。但是,當情感疏離成為一種自動的內在防禦機制時,它就會變成它的不健康孿生兄弟(情感麻木)。 “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有什麼好處?” 你可能會問。答案是...如果沒有感受我們的情緒,
Thumbnail
有時候聊天不一定要多開心,而是在對話的過程中,從自己口中得出答案。從一部動畫引發的無法自拔的狀態,透過自我對話,發現了逃避現實情感的真相。
Thumbnail
有時候聊天不一定要多開心,而是在對話的過程中,從自己口中得出答案。從一部動畫引發的無法自拔的狀態,透過自我對話,發現了逃避現實情感的真相。
Thumbnail
情緒&慾望 | 直播6/22 pm8:30 情緒和慾望相互而生, 不論是由本能的慾望不被滿足, 還是被外界的因素刺激出了情緒, 只要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並處理兩者, 必定對人生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Thumbnail
情緒&慾望 | 直播6/22 pm8:30 情緒和慾望相互而生, 不論是由本能的慾望不被滿足, 還是被外界的因素刺激出了情緒, 只要我們沒有好好的面對並處理兩者, 必定對人生有長期不良的影響。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當人生中遭遇傷心時,怎樣處理愛?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傷感與悲劇時的感悟。無論是感性的情緒還是理性的考量,如何選擇和接納愛的包容。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Thumbnail
當人生中遭遇傷心時,怎樣處理愛?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面對傷感與悲劇時的感悟。無論是感性的情緒還是理性的考量,如何選擇和接納愛的包容。這是一個關於成長和改變的故事。
Thumbnail
就是與你相處的「一切」都很好,可是在某一刻突然希望「不是你」了。
Thumbnail
就是與你相處的「一切」都很好,可是在某一刻突然希望「不是你」了。
Thumbnail
去年到今年,與不同人接觸後的自我察覺。
Thumbnail
去年到今年,與不同人接觸後的自我察覺。
Thumbnail
擔心真的過頭,令人難過到超級低落的程度。
Thumbnail
擔心真的過頭,令人難過到超級低落的程度。
Thumbnail
沒來由的不快,其實沒有誰對誰錯,但我和他都是對世事抱持懷疑的態度的人,以至於每次對話都像是在辯論,互相質疑言語間的質地。雖然說磨合就會妥協些什麼,但其實在某個時間點,我們便稍微放過了彼此,或說放棄了爭執,企圖在過往或未來裡提取一些甜蜜點,哪怕是預支也好。
Thumbnail
沒來由的不快,其實沒有誰對誰錯,但我和他都是對世事抱持懷疑的態度的人,以至於每次對話都像是在辯論,互相質疑言語間的質地。雖然說磨合就會妥協些什麼,但其實在某個時間點,我們便稍微放過了彼此,或說放棄了爭執,企圖在過往或未來裡提取一些甜蜜點,哪怕是預支也好。
Thumbnail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
Thumbnail
身心和人際的崩潰,大多來自情緒消耗生活在現代,常讓人感到崩潰,每日或多或少都要經歷情緒觸發的過程,像內心被扣了扳機,轟一聲,在胸口炸開一個洞般感到慘烈、苦痛、疼痛。從小到大,我們累積了太多未解決的創傷和失落,讓我們深陷後天習得的無助和無能為力感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