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亞柯波拉

含有「蘇菲亞柯波拉」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剝開蘇菲亞・柯波拉在 20 多歲時執導的首部長片作品《死亡日記》,的浪漫愛情濾鏡和幽默荒謬色彩,會發現電影的核心其實是沈重的叩問——人類是否擁有求生的「原廠設定」?當目睹他人輕易地、毫無理由地選擇死亡,我們該如何繼續踩穩眼前土地,並肯認生命的重量及價值?
Thumbnail
2025年今年的坎城影展正如火如荼得進行中,蘇菲亞柯波拉首部長片《死亡日記》,1999年當年也是入選坎城影展,並在導演雙週單元放映,她對於這裡很熟悉,因為過去她多次陪伴父親法蘭西斯柯波拉來坎城,那次來帶著自己的作品讓他感到無比緊張,幸好她轉念一想自己已在有限的預算內盡力完成了,首映後也得到了不少好評
Thumbnail
子穎-avatar-img
2025/05/19
感謝分享!
青春是否總是如此蒼白離地,或溺己如沉吟囈語──或許皆非全有全無,但《死亡日記》讓我重塑感受,過去的世界依然存在,它的某種特定知覺被電影承認,我們因此得以望向不足為人道的少時傷痛,與至今無法跨越的匱乏與不滿,在離開電影構築的憂愁情緒之前,回頭再看一眼。
Thumbnail
限時公開
電影聚焦在Lisbon家的Lux身上,將她的特立獨行凸顯得像《小婦人》裡的Jo那樣,對應片中男孩的一句旁白:「女孩是偽裝下的女人(Woman)」放大肉體和精神定義本就存在的模糊性:女孩究竟是從何時成為女人的?是第二性癥?是自主性?其曖昧讓女孩/女性成為了世上最神祕的生物。或許電影版的<死亡日記>還真
Thumbnail
《愛情,不用翻譯》是一部無法被分析的電影。正如它的英文片名Lost in Translation,愈是分析,愈是容易迷失在翻譯的困難之中。這部電影獲得2003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也受到影評人廣泛討論,但在敘事上卻非常模糊。而我認為,這種模糊或許正是這部電影的核心精神。
Thumbnail
4/5愛情,不用翻譯
由導演 Sophia Coppola 執導的電影《愛情,不用翻譯》上映至今已過20年,依然是不少影迷心目中不敗的愛情經典。故事描繪中年過氣影星 Bob,在東京邂逅了伴隨丈夫工作來到此地的大學畢業生 Charlotte ,兩個孤獨的靈魂相知、相惜,成為彼此回憶深處最難忘的那道身影。
Thumbnail
從上個月看了【愛情,不用翻譯】,想看【雲端情人】,史嘉莉喬韓森控告AI公司,到串流平台要上這部電影,一連串的事件發展到現在,我只好說這也算是一種「吸引力法則」吧,當你對某件事情東西上心,相關人事物就會自然地在你生活中無性繁殖、聚集而來。
Thumbnail
src
Maggie Chen-avatar-img
2024/04/18
《愛情,不用翻譯》我沒看過,倒是看過泰國電影《愛情太需要翻譯》~~~,這兩部是不是差很多?不過就像你說的,喜歡比較重要。哈哈哈
楚天闊/影音亞空間-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4/18
Maggie Chen 呵呵,對啊,差很多。【愛情太需要翻譯】輕鬆好入口,泰語英語外,還加送個法語小哥哥,很多語言不通的糗事,我在國外也發生過。
普莉西拉用時尚革命,走出有毒的情感關係,演繹出屬於她自己的時代風華。我們應該為她喝采,讚嘆她斷開情愛糾纏、迎向新生的勇氣。在貓王於1977年猝逝後,普莉西拉繼續用女性的柔韌堅強,譜寫她精彩的人生篇章,直到今天。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