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女性主義在不同文本之間的對話與進化,蘇菲亞柯波拉用首部長片證明了自己。
本篇影論重點:
原著小說好看還是電影好看?
與《小婦人 Little Women》、<控制>有什麼關係?
敘事者代表的「男孩」才是真主角?
為什麼說「女孩是偽裝下的女人」?
小說改編電影總有「文學優於影像版」的比較,通常我支持這個論點;前陣子恰好看了本片原著《少女死亡日記 The Virgin Suicides》(傑佛瑞・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著),竟覺得這兩個版本像是同個故事下的不同題目,主要仍是因為電影受限片長,但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oppola)已盡量忠於原著又放入了身為女性的洞察,而小說呼應故事中的「日記」同樣是以文字為載體,經營的許多細節也化為等量的謎團。總歸來說,這兩個文本間產生了微妙的互文關係。
電影聚焦在Lisbon家的Lux(克絲汀·鄧斯特 Kirsten Dunst飾演)身上,將她的特立獨行凸顯得像《小婦人 Little Women》裡的Jo那樣,對應片中男孩的一句旁白:「女孩(girl)是偽裝下的女人(Woman)」放大肉體和精神定義本就存在的模糊性:女孩究竟是從何時成為女人的?是第二性癥?是自主性?其曖昧讓女孩/女性成為了世上最神祕的生物。或許電影版的<死亡日記>還真的是近代版的《小婦人》,後者爭取婚姻、人生、事業…的話語權,步入現代社會進而思考女性能否掙脫上個世代爭取到的那些(婚姻、人生、事業…)從而獲得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