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

含有「保育」共 15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獅子數量在保育努力下大幅增加,卻也導致人獅衝突頻傳。文章探討如何平衡獅群保育與人類安全,並以《易經》豫卦闡述人與自然共生的重要性,呼籲兼顧生態平衡與人類安居,避免樂極生悲。
Thumbnail
當我們說「我就是沒自律」、「我做不到」,很多時候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身分認同還沒跟上。這篇文章不是教你怎麼把事做完,而是邀請你換一個方向:從「我是誰」開始思考。當你開始投票給想成為的那個人...
Thumbnail
重塑習慣最重要的就是改變認同,沒想到我們最近的兩篇文章遙相呼應WW
哈斯的採購人生 讚讚讚 把好習慣建起來~
多家企業響應環保行動,允捷事業張孟凱強調以實際行動落實 ESG 【記者何弘斌/綜合報導】2025年7月16日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日前於宜蘭頭城舉辦「責任海域.在地守護」活動,邀集地方巡守隊、研究人員以及多家企業代表,共同參與海洋保育實作行動。
Thumbnail
也想起我平常與人相處時是不是也識人不清,容易以貌取人呢?有些人的美很外顯,第一眼就引起別人的注意;有些人的美藏在深處,相處久了,才越讓人發現。
Thumbnail
雅米-avatar-img
2025/08/20
​您的「陽台觀察者」系列總是充滿驚喜🥰🥰🥰!這組斑文鳥照片實在太精彩了,尤其是微距鏡頭下的鱗狀羽毛和臉部細節,完全顛覆了以往的印象,感謝您讓大家重新認識到斑文鳥的細緻之美。文字溫暖且富含哲理,從與「斑斑」的互動中反思「以貌取人」,這份對生命的細膩觀察與尊重,比任何明星物種的宣傳都更具感染力。期待未來能看到您陽台的「小斑斑」棒球隊登場,繼續用鏡頭說故事,將城市綠化的美好理念傳遞給更多人,謝謝您,我很幸運可以認識您看到這些美好分享🫸💖🫷
陽台觀察者-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26
雅米 其實平常我也常在陽台近拍小鳥,但用的仍是遠攝的鏡頭,有人稱那樣的攝影叫做「長焦微距」(telephoto macro);但這次是真的用微距鏡頭貼近小鳥拍攝,讓我驚喜萬分,趕忙貼方格子野人獻曝了,很開心雅米喜歡。❤️ 話說我以前真是太有眼無珠了,竟然不懂欣賞斑文鳥的美,還好老天爺給了我這次的機會。「陽台觀察總是充滿驚喜」,雅米說的一點兒也沒錯(謝謝雅米幫我一起推廣綠意生活)。😄 我覺得用明星動物來代言很棒,讓愛護地球的理念蔚為風潮,但對於平常不住山林野地的都市人而言,居家附近可見的小鳥親切,可以與不容易碰面的明星動物們互補,很感恩雅米暖心的回饋,很榮幸認識雅米。❤️
臺灣山林綠意蒼鬱,林產蓄積豐富,從清領至日治時期,林業開發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持續開採山林資源,為永續經營而注入以林養林概念,設置森林遊樂區,提供國人休閒育樂與環境教育。隨著生態環境惡劣與森林資源浩劫,除限制山林開發,隨著環境永續發展,更須強化森林保育工作。
Thumbnail
海龜是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爬行動物,全球共有七種,包含綠蠵龜、赤蠵龜等。牠們會回到出生沙灘產卵,靠太陽與地磁場辨識方向。雖為長壽動物,海龜面臨塑膠污染與人為干擾的威脅,屬於瀕危物種,需全球保育行動守護。
Thumbnail
【記者曾金萬/基隆報導】海科館位於潮境智能海洋館8月1日舉行《碳索海洋-平衡與永續》特展開幕儀式(圖上),以「自然碳匯與珊瑚保育」為主軸,展示各種生物及標本模型,歡迎民眾前往觀賞。 海科館長王明源指出,此次特展共設計三大主題,「自然碳匯」展區以藍碳(紅樹林、海草床、鹽沼)、綠碳(森林)
Thumbnail
海洋為地球之母,臺灣四周環海,是擁有豐富海岸生態系的寶島。然而海洋卻正面臨生態系遭受破壞,漁類資源枯竭、汙染、過度開發等諸多威脅。為守護海洋平衡,修復海洋生態系,觀音山與政府機關及專業機構合作,進行合法保育放流。時值夏季,正是紅星梭子抱卵母蟹、鏽斑抱卵母蟳、細點圓趾抱卵母蟹、遠海梭子抱卵母蟹、旭抱卵
Thumbnail
我一直相信:夢想,是可以靠近的。雖然它不會按部就班實現,但在某個日子裡,它會悄悄發光。 幾年前,我選擇了建築保育作為我的研究方向。那不是一條主流的路,尤其在香港這樣一個發展與保育高度矛盾的城市,更顯得像一種奢侈的浪漫。我記得很多人問我:「這個專業有出路嗎?」「你想留在這個行業嗎?」每一個問題都像是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