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
含有「南京大屠殺」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雅河隨筆
2025/08/21
核電的未來:從科學與政治的雙面看臺灣核能政策
本文探討核電的發展方向,從科學角度分析核分裂與核融合的優缺點,並批判以政治手段阻礙能源政策的作法。文章以臺灣核三廠為例,點出核電廠的環保疑慮,並主張應以科學根據作為能源政策決策的依據,而非政治操作。
#
核能
#
核電
#
核廢料
4
留言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2025/08/15
時事見聞|《南京照相館》——歷史虛無與情緒操弄的危險作品
《南京照相舘》是2025年中國歷史劇情片,由申奧執導,劉昊然、王傳君、高葉等主演。影片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一群平民在戰亂中躲進照相館避難,並冒險揭露日軍暴行的故事。 在正常的歷史教育中,影像作品應以還原史實、拓展視野、促進反思為核心要素。然而,中國電影《南京照像館》卻背離了這一原則..
#
南京照相館
#
仇日
#
歷史虛無主義
21
7
蘿娜自語
2025/08/15
1
被困在牆內的,長期接收單方面的資訊,可憐又可悲。
1
李建崑
發文者
2025/08/16
1
蘿娜自語 真是如此。其實在台灣社會,也有很多人,自囿於網路運算法、短影音推播效應,衹能聽到自己想聽、看到自己想看,於是,陷落在「回音室」之中,成為被謔稱為「傻子共振」的受害人。我身邊不少碩士、博士、教授高知分子,竟對自己的無知,毫無警覺,不可思議吧?我曾為此撰文,詳見: https://vocus.cc/article/68798a54fd89780001c9292c
1
金子良太郎的沙龍
2025/07/31
觀影反思:從《南京照相館》到《超人2025》──一位旅日十五年小市民的碎碎念
本文探討觀看電影《南京照相館》與《超人2025》後,作者認為《南京照相館》雖然試圖呈現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卻過於簡化複雜歷史,淪為情緒煽動;而《超人2025》雖為虛構作品,卻更能觸動人心,展現人性的真實面貌。作者呼籲,歷史教育應促進反思,而非製造敵人,並鼓勵觀眾在觀影後多思考電影背後的意涵。
#
日本
#
日常
#
爸爸
3
3
林1喧
2025/08/03
1
我認為中國會拍出這類反日愛國電影,主因於可以拍的題材太少,紅線太多,愛國題材又是票房保證。
1
金子良太郎
發文者
2025/08/03
2
林1喧 你說得很有道理。 中國之所以經常拍攝這類反日愛國電影,確實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題材受限,能拍的內容越來越少,稍微涉及現實、官場、社會陰暗面就容易踩紅線,創作空間被大幅壓縮; 二是愛國題材相對安全又能賺錢,不僅容易過審,還能獲得政策支持,觀眾情緒也容易被煽動,票房自然不錯。 所以從資本、審查、導演創作到觀眾接受度,整條鏈路都在鼓勵這類電影的產出。雖然藝術價值有限,但在現行體制下,它是“穩賺不賠”的選擇。 你這觀察,其實挺犀利的。
2
王家歆的沙龍
2025/02/15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我一直有一個想法:殺人是不對的(我認為殺動物也是不對的,只是很多人不贊成),大量屠殺人更是不對的。如果任何一個民族出現大量屠殺人時,這個民族的文化應該是出現某種問題。 從近代歷史來看,德國人大量屠殺猶太人是不對的,當時的德國文化必然有某種問題。
#
南京大屠殺
#
猶太人
#
中國人
3
留言
付費限定
Mary Ventura的沙龍
2023/10/28
我為什麼對《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及續篇如此憤怒
配圖源自一個類比
#
大屠殺
#
集中營
#
南京大屠殺
3
留言
JB Tan的沙龍
2023/10/10
逝者如歌
他是寄居倫敦的天才小提琴手 關鍵演奏會前聽見了逝者之歌 集中營倖存者傳唱出死者之名 失聯家人也在裡面他淚眼婆娑
#
南京大屠殺
#
種族滅絕
#
巴勒斯坦
7
留言
度樸的沙龍
2023/03/30
南京大屠殺的日本戰犯受審
前總統馬英九在中國大陸,昨天(民國112年3月29日)上午率團參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應館方之請,題了「歷史絕不可遺忘」七個字。本文略述此一悲慘事件涉案日本戰犯接受審判的結果,補充新聞報導的不足。
#
南京大屠殺
#
戰犯
#
戰爭罪
5
留言
NOWA 沙龍
2022/08/25
【讀書心得】南京安魂曲|戰爭的後遺症不能只是健忘
中學時期教科書傳授的刻板條文,囫圇吞棗、死背硬記,不求歷史緣由,只問考試成績,生活只有上學放學,放假與死黨鬼混;慘綠少年豈懂戰亂之苦,南韓是友,日寇為敵,中共稱匪;而今眼花中年旁觀時代遽變,南韓競逐,日本似友,中國崛起。
#
讀後感
#
讀書心得
#
書評
15
1
愛瘋言瘋語的狼飄的沙龍
2021/12/19
南京大屠殺真的有到30多萬人嗎?
首先圖是愛黨的中國人傳給我爭論的喔,所以不是我再亂編數字。 這些天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但他的圖告知我,到底問題出在哪,答案在最後面。 在這之前,我要重申,我們沒說過沒屠殺這件事,我們只有說過人數問題這件事。 另外所謂的屠殺,定義上是針對無抵抗能力者,進行的一場殺戮行為,這點沒問題吧。 . 在
#
南京大屠殺
#
共產黨
#
日軍
3
留言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訴諸悲情與沒有根的文化
因為訴諸悲情,才能提供現在逐利的正當性。真的在乎過去,那該做的不是立一個南京大屠殺紀念碑,並強調死亡三十萬人。有反思能力的都會去思考,這三十萬人數字到底從哪來,有歷史精神者會去研究他們來自何方、後人在哪裡。
#
文化
#
中國
#
台灣
喜歡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