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

含有「欠債」共 2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王總的公司被人欠了一百萬,拖了好多年都要不回來。眼看公司資金周轉困難,他乾脆貼出公告:「誰能把這筆欠款要回來,獎金五萬!」結果公告掛了半個月,竟然無人應徵。這時,小美自告奮勇:「王總,讓我去試試看吧。」王總有點擔心:「這事不容易,你自己要小心。」小美到了對方公司,卻一句「要債」的話都沒提
Thumbnail
這篇橘世代文章的核心是在講「還債和存錢可以同時進行」的步驟,重點整理如下: 檢視財務現況 清楚列出收入、支出、欠債金額與利率。 訂立雙目標 還債目標+儲蓄目標並行,避免完全「零存款」的不安全感。 預算規劃 把還債與儲蓄都納入月度預算。 分開帳戶管理 儲蓄與日常消費用不同帳戶,降低動用
這篇文章真實記錄了作者與債務問題掙扎的過程,以及如何從重度憂鬱、解離等創傷中自我療癒,並選擇創業追求理想生活的心路歷程。作者分享了其身心狀態與財務困境的平衡挑戰,以及如何透過寫作和自我探索尋求價值與方向。文章呼籲處境相似者互相支持與理解。
Thumbnail
「化忌」是你的功課,就好像一個黑洞; 讓你追求完美汲汲營營,越在意越容易失控。 「忌」為己心,當心有不甘、或產生匱乏感時, 這種沒來由地不安,經常化為源源不絕的推進動力。
陳建至律師-avatar-img
2025/03/11
老闆們千萬別心軟答應,否則就是惹禍上身
林彥竹會計師 Yanso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3/12
陳建至律師 是的!謝謝陳律師的建議
人只有在自由、開闊、能夠勇敢追求所愛的狀態下,才最能彰顯自身價值,活出自我,獲得幸福。
Thumbnail
3P夢拓野-avatar-img
2025/02/01
新的一年,這真是很棒的提醒,很有啟發性。台灣人常說「相欠債」,確實該調整這類思維。謹祝格友們找到可以投注心力的領域,發揮自己的才能!!
  我們在第二篇裡曾經談到「不願為了公司和團隊『委屈』或『犧牲』自己」,被視為典型的Z世代職場心態。與其將所有00後貼上標籤,錯誤地一視同仁與責難,我們可以試著思考這樣的心態背後存在什麼預設?透過理解不同的思維方式,打開溝通的可能。
  上一篇〈送禮與回禮(二):職場「禮」儀,現代社會的禮物交換〉我們談到禮物的退化和異化。   這次想討論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禮物交換方式,能夠聯繫彼此,但不會產生欠債關係,也因此不會導致「送禮-回禮」的無限循環,從而擺脫掉禮物的退化和異化?
  中秋到了,又開始煩惱該如何送禮。   想到曾經收到一個莫名其妙的禮物,是那種觀光客會買的小紀念品。我想如果不是特定受眾的話大多數人是不會喜歡的,然而也不至於討厭--畢竟上面有一些祝福的話--況且價格不貴,收下來也不會不好意思。所以有問題的,其實不是禮物本身。
這篇文章提醒了人們在面對債務時要警惕不當的討債手段。作者指出,催討債務雖然常見,但有時會遭遇更為極端的暴力討債行為。他建議債務人應該積極與債主溝通,並在遇到困難時尋求專業律師協助。此外,對於遭遇暴力討債的情況,建議在事發當下及時報警處理,或者進行錄音、錄影等證據蒐集,以保護自己的權益。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