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影

含有「歐洲電影」共 3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不知道大家對種族議題,以及強迫歸化的關注度有多高。如果對這類題目有興趣的話,那Katja Gauriloff 的 Je’ Vida (港譯:森林之北)會是你的好選擇。故事以兩代人的人生和傷痛為引,寫芬蘭北部斯科爾特薩米語放族群文化身份亦被貶抑,以及強行歸化於芬蘭文化的歷史。
Thumbnail
5/5森林之北
「我記得第一次在夕陽餘暉下前往奧斯陸……我想每天過著有用的生活,被人愛著。」
Thumbnail
5/5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
絕對是漂流到孤島必帶的影片之一!可愛小童星與孩子氣的爺爺一搭一唱,成就一部溫馨、幽默,笑中帶淚的好電影
Thumbnail
Crescendo 是音樂術語的「漸強」,就像兩國緊張的局勢。都說「音樂是最好的溝通語言」,但真有可能乘著音樂的翅膀跨越種族恩怨嗎?
Thumbnail
95 歲以上老人家,能夠聊的話題是什麼?別再談醫療照護資源、養生健康議題了!許多百歲長者比三十歲的人活得更充實、更快樂…
Thumbnail
我們不能忘的是,我們本來所擁有的天賦,再靠著一些時間的沉澱與努力,我想有朝一日,也能夠像「哈塔」這樣,充滿黑歷史,卻能由黑轉白,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我一面像個老媽子擔心Celia交到壞朋友,一不小心可能長歪;一面回想起自己年少時,也曾有過對於長大的期待與幻想…
Thumbnail
《世界上最爛的人》整體氛圍不至於抑鬱,倒是忠實闡述了新生代的迷惘。在電影中,自由並不璀璨,反而碎裂又毫無方向。甚至到了最後一幕,獨自一人回到公寓的茱莉都可能還沒有找到人生意義。
Thumbnail
《沒有煙硝的愛情》(Cold war) 是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 (Paweł Pawlikowski) 改編自父母親身經歷的愛情故事,發生在冷戰時期的波蘭,兩人的愛情在共產與資本世界的國境來回穿梭,在波瀾壯闊的生活中,一次次為了見到彼此而冒險生命,逝去青春歲月和自由,寫下了不凡的詩篇。
Thumbnail
命運的岔路如同火車,從分岔點以後一去不復返,迎來不同的結果。 電影《機遇之歌》是波蘭名導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ślowski)作品,描述主角 Witek 在車站搭上抑或錯過火車之後,截然不同的三種人生際遇⋯⋯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