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

含有「法性」共 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歸命盡十方,最勝業遍知,色無礙自在,救世大悲者。 及彼身體相,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如實修行等。 為欲令眾生,除疑捨邪執,起大乘正信,佛種不斷故。 佛的「體」就是宇宙萬有一切法的體性,也就是平常所說的「真如」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倘若人們擁有好的行為,又能忠實佛法,那麼這些人將能永遠具足德行以及良善。而依著正見,我們會明白,實際上我們離佛陀並不遠,就像是與祂面對面坐一般。當我們了解法時,就在那一刻,我們見到了佛! 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去修行,無論是在樹底下坐著,或是躺著,或是以其他的姿式,他都將能聽到佛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現在,佛陀——「真實」的佛陀,仍然活著,因為「祂」就是「法」本身,是「真理 (saccadhamma)」。而那能使一個人變成佛的「真理 (saccadhamma)」仍然存在,它並不曾逃避到任何地方去!它產生出了兩種佛:一在身,另一在心。 佛陀告訴阿難:「真正的法,唯有通過修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佛在哪裡?佛在法中! 法在哪裡?法在佛中,就在當下! 僧伽在哪裡?僧伽就在法中! 佛、法、僧在我們的心中,但我們必須清楚地去了解它。有些人會隨口地說:「啊!佛、法、僧在我心中。」然而他們自己的修行卻並不如法,或是不適當。因此,若說佛、法、僧會在他們的心中被發現,那是多麼不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需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累累, 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然而,他卻不知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果園早已存在 果實早已成熟 每件事物都已完備而且圓滿 所缺的只是那些分享果實的人 那些有足夠信心來實踐的人 ( 這是一九七七年結夏安居期間,在國際叢林寺院,對西方弟子們的開示。) 當我們想到人,想到風中花果的自然現象:兩者都是非常不穩定的。 良因曰:
Thumbnail
「因緣所生法」是虛妄的、生滅的、無常的、沒有自性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虛妄的根源「無始無明」未破;若虛妄的根源打破,則「因緣所生法」當體即是不虛妄的「非因緣所生法」。由佛性觀之,一切緣生緣滅的現象都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常樂我淨的、以無自性為自性的,亦名為「如」,這才是真正的「空」義。
Thumbnail
如果像有人主張的那樣,說金剛經是大乘初期的創作,以般若的「空」義貫通,因而金剛經講的是「緣生無實性」的道理,那麼,在金剛經中出現了「法體」、「法性」等用語,就是對於上述說法的最好的否證。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