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池畔》025《法性》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良因法師 著

raw-image

阿姜·查:
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需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累累, 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然而,他卻不知,那些跟在後面的大臣們早已貪婪地摧殘了所有的一切——他們用竹竿擊落果實,打傷樹枝,也使樹葉撒了滿地。傍晚時分,回到芒果林的國王,已然想像著芒果的甜美,卻忽然發現所有的芒果都不見了,全沒有了!不僅于此,連樹枝和葉片也遭受到猛烈地打擊而散了一地。

國王非常失望且沮喪,隨後,注意到不遠處有一棵芒果樹,連著樹枝和樹葉仍都完好無缺,他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原因?而後他醒悟到:那是因為樹上沒有果子啊如果一棵樹沒有果實,就不會有人去滋擾那麼它的樹葉和樹枝也就不會受到傷害了。這個教訓,使他一路思索返回皇宮。「當一個國王多麼不快樂,多令人煩心且困擾啊!必須不斷地去關照所有的子民,而且如果有人企圖來攻擊,掠奪國土時又該如何呢?」他不能安靜地休息,甚至在睡眠中也被夢所驚擾。

在他心裡,又再次見到了那棵沒有果實的芒果樹,以及它絲毫無損的樹枝和樹葉。「如果我們也變成和那棵芒果樹一樣,『我們的樹葉』和『樹枝』也同樣地不會受到傷害了。」他想到。

raw-image

在寢宮裡,他坐著沉思,由於受到這棵芒果樹地啟發,他終於決定去出家當一位比丘。他將自己比喻成那棵芒果樹,而且推斷:如果一個人能不被世俗的種種所羈絆,那他將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從憂慮或困擾當中得到解脫,而心就無所煩擾了。經過這樣地深思熟慮,他便剃度了。

從此以後,無論他到哪裡,只要被詢及師承, 他都會回答說:「一棵芒果樹!」他並不需要接受太多的教導,一棵芒果樹是他覺醒到「法的導引」的原因,是一種引領向內的教導。因著這樣的覺醒,他成了一位少慮、知足、好獨處的比丘。放棄了尊貴的地位,他的內心終於得到了平靜!

在這個故事裡,佛陀是一位不斷地以這種方式開展修行的菩薩 (bodhisatta)。我們也要像當洽諾果門國王時的佛陀一樣,必須環視我們的周遭,並且好好地觀察,因為世間的每一件事物都早已預備好要教導我們了。

raw-image

良因曰:

尊者說:「如果一個人能不被世俗的種種所羈絆,那他將能得到真正的自由。」這是至理名言,也是我們苦樂的根源。

我們學佛是為了求得今生,乃至來世的解脫,但是在種種宗教儀式、文字堆砌後,我們是否還記得當初學佛的初衷?是否透過我們所熟悉的佛法的方式,走在真正解脫的路上?往往學佛久了,目標卻漸漸模糊了……

我們的生命,要像一棵長滿鮮美果實的芒果樹,看似豐盛,結果是為人所摧殘?還是願意像一棵不結果的芒果樹,看似無用,卻能在淡中品嘗生命的真滋味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於世」的記載,說明芒果最早傳出印度以外的是中國唐朝高僧玄奘大師。
Thumbnail
《大唐西域記》中有「庵波羅果,見珍於世」的記載,說明芒果最早傳出印度以外的是中國唐朝高僧玄奘大師。
Thumbnail
問: 妳本身已經就是一個開悟的覺者了,為什麽還需要再體驗痛苦的開悟過程呢? 佛陀: 首先開悟的過程併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痛苦的過程只是妳們自己覺得和定義的。就好像比如說已經是一棵大樹的種子,那妳播種然後想要在這個物質世界長成大樹,妳是不是還是需要突破、生根、發芽? 那妳不能說妳本身就是一棵大樹,
Thumbnail
問: 妳本身已經就是一個開悟的覺者了,為什麽還需要再體驗痛苦的開悟過程呢? 佛陀: 首先開悟的過程併不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痛苦的過程只是妳們自己覺得和定義的。就好像比如說已經是一棵大樹的種子,那妳播種然後想要在這個物質世界長成大樹,妳是不是還是需要突破、生根、發芽? 那妳不能說妳本身就是一棵大樹,
Thumbnail
《問天、問地、問東、問西、不如問自己》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 「待つ身は長い 」 (《あせってはだめ》) 動起來,並非只顧一己的任性,也不是故意要與主流作對,更不是背棄道義倫理,而是勇敢面對自己,承擔起心中的吶喊,正視此身存在的課題。
Thumbnail
《問天、問地、問東、問西、不如問自己》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 「待つ身は長い 」 (《あせってはだめ》) 動起來,並非只顧一己的任性,也不是故意要與主流作對,更不是背棄道義倫理,而是勇敢面對自己,承擔起心中的吶喊,正視此身存在的課題。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倘若人們擁有好的行為,又能忠實佛法,那麼這些人將能永遠具足德行以及良善。而依著正見,我們會明白,實際上我們離佛陀並不遠,就像是與祂面對面坐一般。當我們了解法時,就在那一刻,我們見到了佛! 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去修行,無論是在樹底下坐著,或是躺著,或是以其他的姿式,他都將能聽到佛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倘若人們擁有好的行為,又能忠實佛法,那麼這些人將能永遠具足德行以及良善。而依著正見,我們會明白,實際上我們離佛陀並不遠,就像是與祂面對面坐一般。當我們了解法時,就在那一刻,我們見到了佛! 如果一個人真正地去修行,無論是在樹底下坐著,或是躺著,或是以其他的姿式,他都將能聽到佛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即使只以少許直觀的智慧,我們也將能透過各種世間法去看清楚。我們將能瞭解到,在這世間的每件事物,都是一位老師。舉個例來說,即使是樹和藤都能顯示出真實的真理來;依著智慧,是不需去請教任何人,不需去研習什麼的。我們只要能從真理學習,便足夠去開悟了,就像故事中的洽諾果門國王一樣,因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需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累累, 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然而,他卻不知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舉一個佛陀的事例來說:佛陀的前生,是洽諾果門國王,他並不需要去學習很多。他所要的,只是去觀察一棵芒果樹罷了! 有一天,洽諾果門國王與他的隨行大臣們去參觀一座花園,坐在象背上,他瞥見一些果實累累, 且已成熟了的芒果樹。由於當時無法停下,便決定稍後回程時再去享用。然而,他卻不知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果園早已存在 果實早已成熟 每件事物都已完備而且圓滿 所缺的只是那些分享果實的人 那些有足夠信心來實踐的人 ( 這是一九七七年結夏安居期間,在國際叢林寺院,對西方弟子們的開示。) 當我們想到人,想到風中花果的自然現象:兩者都是非常不穩定的。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果園早已存在 果實早已成熟 每件事物都已完備而且圓滿 所缺的只是那些分享果實的人 那些有足夠信心來實踐的人 ( 這是一九七七年結夏安居期間,在國際叢林寺院,對西方弟子們的開示。) 當我們想到人,想到風中花果的自然現象:兩者都是非常不穩定的。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你會問如果我們一無所求, 那我們將得到什麼? 答案是: 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無論我們得到什麼 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真正的給予 我們有些人修行是為了想要得證涅槃,然而這種欲求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它。「希求」平靜是自然的事,但卻不真的正確,我們必須毫無所求的修行。 良因曰: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阿姜·查: 你會問如果我們一無所求, 那我們將得到什麼? 答案是: 我們什麼也得不到…… 無論我們得到什麼 都只是痛苦的一個原因真正的給予 我們有些人修行是為了想要得證涅槃,然而這種欲求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它。「希求」平靜是自然的事,但卻不真的正確,我們必須毫無所求的修行。 良因曰: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淨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功德。舉要言之,應知悉與一切佛法諸功德等,何以故?因菩提心出生一切諸菩薩行,三世如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是故善男子,若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已出生無量功德,普能攝取一切智道,發心功德不可量,充滿一切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