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

含有「法院」共 57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上訴法院重判、關稅僅活到十月 法官宣判:川普的關稅大權超越國會授權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於 8 月 29 日以 7 比 4 多數判決,裁定川普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推動的全球性高額關稅違法。法院認定這種大規模關稅設定,並非 IEEPA 所授權,且未經國會審議,不符「重大議題原則
本書是由現代婦女基金會的社工群所撰寫,深刻描寫社工們在法院第一線服務,協助處理家暴與離婚案件所遭遇的真實案例與反思。「合作父母」並不容易,卻是許多離婚父母難以迴避的問題。透過這本書,離婚父母有機會提前認識「合作父母」的意義所在,並且更敏銳地察覺到子女在離婚案件中可能遭遇的困難。
本篇文章解析一起男子因追求女子不成,多次尾隨、寄送露骨信件等行為觸犯跟蹤騷擾防制法的案例。法院認為男子行為違反女子意願,造成其心生畏怖,已構成跟蹤騷擾罪,判決有罪。文章並針對跟蹤騷擾防制法的相關條文、法院判決以及案例中的重要細節進行說明,點出愛慕追求應當尊重對方意願,避免觸犯法律。
Thumbnail
本集許律師將從大連工業大學以「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為由,擬開除女學生事件談起,檢視校方以「公告送達」名義,卻淪為社會公審的荒謬現象。解析「送達」的法律意義,指出正當程序如何保障當事人防禦權,同時揭露「有損國格」這種抽象道德規範如何與國家意識形態結合,演變成打壓個人自由的工具。
Thumbnail
當公司因經營困難或法定原因需終止營運時,「清盤」是一條合法且必要的出路。本文將助您深入了解清盤的定義、主要類型、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讓您在需要時能做出明智判斷。
在現在的司法制度裡,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判決結果看不懂、過程看不到、參與不了。這不只是法律太複雜,而是整個制度缺乏「自省」——也就是缺乏對自己判斷過程的反思與公開。 我們提出一套新的系統,叫做「語律系統」,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種自省的司法架構。它的目標很簡單:讓每個人都能理解判決、參與判斷、預防犯罪.
Thumbnail
昨天和剛剛都收到先前當面諮詢者來信問:從訴訟到一審判決大概多久?法官要審多久才會判決? 二年前寫過,去年司法院有修正規定,再更新說明如下: 先講規定,依照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第二點,民事通常程序第一審審判案件,「原則上」是二年還沒結案,要按月填具遲延案件月報表。 請注意,我引號原則上,實際
日本的專利訴訟有兩種,專利侵權及專利無效。 專利侵權 架構 法院說明東京(Tokyo)或大阪(Osaka)地方法院智慧財產權案件平均要 12-15 個月,專利侵權案件則更久。智慧財產高等法院(東京高等法院的支院)法官可以進行事實調查,並推翻地方法院的事實認定。高等法院法院的智慧財產權案件平均要
中國強制執行制度長期面臨「執行難、執行困、執行亂」的困境,背後原因包含官商勾結、地方保護主義與權力尋租。跨區執行與提級執行的制度設計,雖是為突破地方阻力,卻衍生人謀不臧風險。中國曾嘗試制定《民事強制執行法》,卻因「審執分離」爭議而終止審議。本集比較臺灣與中國的制度差異,探討債權保障與人權保護的平衡。
Thumbnail
現在的檢察官跟事務官真的很奇怪,已經大多數都不是用"心證"辦案,而是用所謂的(心情)在辦案,今天我爽就讓你不起訴,我不爽你就被我起訴,你頂多可以當庭酸他,又不能對他大小聲,我記得六月十八我去開過第一庭偵查庭,當我被屌一頓罵出來後,有個很有個性的阿姨被我聽到直接跟事務官槓上,劈哩啪啦就是一陣痛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