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

含有「田野調查」共 7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落濁lo̍h lô》這支作品不僅是與觀眾互動的媒介,也是我們與這片土地的對話。藉由這次演出,我們可能不只是希望講述濁水溪的故事,而是想邀請觀眾共同思考:對於我們身處的這片土地,我們該如何去親近她並理解她呢?
Thumbnail
2001年當時的小學徒正熱火朝天的瘋狂修課人類所與隔壁社會所的課程,像是甚麼社會人類學、經濟人類學、政治經濟學這些排列組合都給我選修了遍。 往往一周課堂報告要讀十幾二十本書跟同等量的原文論文,甚至唸著唸著有一次還在研究室趴著睡著夢見社會學大師馬克思.韋伯坐在我面前跟我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
Thumbnail
平凡的上海灘VS華麗的上海灘,時代變化真快!
堀公俊的創意框架,提供了一種將「田野工作(Field Work)」運用在研究探索的獨特方法。對於碩博士生來說,選擇一個適當的研究題目,常是最具挑戰的部分。這套思維方式不僅能幫助我們清楚觀察世界的變化,還能有效啟發新的研究方向。 田野工作不只是去現場觀察,而是一種帶著目的的深度探索:
Thumbnail
將城市的喧囂拋諸腦後,讓田野的氛圍慢慢地充斥著身軀,說是完全的田野調查嗎?我認為倒像是心靈的洗滌。木耳、靈芝是我們這次所要了解的事情,從生長到產品的銷售,聽起來不是特別的吸引人,但內部所隱藏的意義,非同小可。
Thumbnail
實際參與田野調查,能拓展學者的知識視野,讓我們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習俗和價值觀,這樣的跨領域學習方式可謂豐富的知識庫。我想,藝術教育與田野調查的結合能促進藝術與社會現實面的深度互動及對話,這種結合所培育出的藝術人才更具有創造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同時也能推動藝術在社會中的發展和影響力。
Thumbnail
杜政哲以電視劇《有生之年》的企劃為例,強調故事的核心賣點及正能量的價值。呂蒔媛則介紹了有效的田調實務,讓參與者理解如何選擇調查對象及建立信任,從而提升故事的質量與影響力。
Thumbnail
曾經引起廣大討論的暢銷書, 書中所描述的價值觀過了十年後有些轉變, 但回顧這樣的研究歷程還是相當有趣。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5/5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
作者的骨骼發育有多重先天缺陷 出生時右腿長度明顯較短且少了部分小腿及腳踝 因此她在三歲時便接受了截肢手術 開啟與義肢相伴的人生 她的幼年飽受殘肢感染之苦 還必須在發育(長高)的高峰期 把新長出來的骨頭切除 手術後還曾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 這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顆使命的種子—研發或找到人類新的有效抗生素
Thumbnail
5/5我的尋藥人生
日常生活的觀察並不是「從無到有」,而是「從有到無」的過程,為什麼是從有到無?因為我們要從既「有」的東西,開啟「無限」的想像,當我們都能夠以這樣的眼光來看待眼前的所見,相信「這裡什麼都沒有」這句話,有一天或許就會轉變為「這裡有著……」,從這樣的起點出發,我們就又更認識自己的土地一些了。
Thumbnail
關於我到底可以寫些什麼,好像也沒啥大主題可以寫。最近盤點了一下,覺得或許可以分享一下田野調查、質性研究的一些個人心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對質性研究也很有興趣!不論如何,開始寫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