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班

含有「碩士班」共 5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想不到這學期總共當了三個人。 想想現在評分標準實在已經很低了。傳授知識技能是如此卑微啊。但其實也沒有生氣、感嘆...什麼負面情緒,這就是現象和事實而已。最在乎的人,應該是學生本人才對,老師做好了本分,就不難過了。 學生不考試不交作業,老師主動聯絡,學生還不理會,如果這樣被當掉,真的是能力問題嗎?
女兒2025年2月11日,要去新竹湖口某上市公司當實習生,就住在公司宿舍。以前我讀書時,只聽過建教合作,沒聽過實習生,大概是從美國學來的。 2025年2月17日,東海大學開學後,女兒就是東海大學研究所二年級下學期學生。她剩下1門2學分的必修課,其他碩士班的學分,已經都全部修完了。
Thumbnail
 秋哥有說過,如果沒有去讀研究所,很可能就沒有現在的秦暢秋了,因為多學點東西,視野才會更開闊,也可以培養第二專長,增加自己的能力,好處多多。投資自己,永遠是最划算的選擇。  高科大的碩專班上課地點大多都在市區(建工路高科大),交通很方便,上課時間不是晚上就是假日,不會影響上班。至於課程嘛,碩專班是
Thumbnail
純粹考量一生的經濟收入,念研究所、拿個碩士畢業證書,真的是穩賺不賠的規劃嗎?最近看到《經濟學人》的一系列報導,覺得很有意思,所以摘要一些重點。
Thumbnail
~"面試你看看"系列,這裡我會分享各式面試經驗,包括被面試的、面試人的,帶你一起了解,什麼是雷包、何者是精英~ 個人滿喜歡近期臺灣大學的風格,備審資料除了基本資料外,大多由校系直接提供4-5個問題,填寫備審資料的過程中,正好可以再次認真檢視自己的申請動機及想要達成的目標,也免去製作花花綠綠資料的時
Thumbnail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5/01/31
謝謝您的分享❤️
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31
旅人小萌 很高興你喜歡 希望有幫助~:)
最近碩士班推甄陸續放榜,我也陸續看到自己的學員有的正取,有的備取,甚至有的直接沒有在榜上。就我的觀察,通常會上榜的學員基本上都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對於自己的所學有一套說法,也就是知道自己的領域在學什麼。
對於是否更換指導老師,我陷入深深的矛盾與不捨。當年剛申請研究所時,是仰賴了老師的悉心指導。如今,因許多限制讓我不得不重新考慮換老師。未來的路途彷彿籠罩在迷霧中,想到要獨自面對這一切,便無法抑制內心的焦慮與不安。眼淚背後,是對過去的感激與對未來的恐懼交織,希望我能夠找到平衡,做出不讓自己後悔的決定。
Thumbnail
如果有很多其他考量那還是換老闆,心理學系我比較不清楚,我在的理科,我會直接硬著頭皮把舊題目完成,畢竟對理科來說,碩士論文一般也不用發paper,沒有一定要做出什麼的問題,就算是失敗,也能把失敗的部分寫成論文,就是這部分是不能走的,或是還有什麼limitation需要克服,老闆應該是要能幫忙這一塊。
日日風-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4
跳鼠飛行日記 的確有想過要就這樣拚畢業,甚至問了學術界的前輩,對方也這麼建議,只是剛好太多事情同時發生了: 1. 入學前申請的交換計畫因為疫情延了一個學期,所以我從碩一整年到美國交換,變成碩一下遠端交換、碩二上美國交換。發這篇日記時,我遠端交換的碩一下差不多結束,其實就是已經走到一半了,如果這個時候我反悔放棄交換的話,是要將已經用掉的獎學金退回去 ,至於要退多少,一整年的份是91萬,半年的話......我不敢算@@ 2. 以前系上指導老師退休的話,基本上是可以一直指導到你畢業的。但那一年系上推出新政策,規定如果指導教授退休一年內沒有畢業,就要換指導教授。然後因為原本的題目是你和原指導教授的共同智慧財產,所以前指導教授有權要求你不可以直接帶著舊題目找新老師做(除非共指,然後讓原指導教授當主要那個)。 3. 以前系上申請延退基本上可以申請五年,但我的指導教授第二年就被拒絕延退了。 4. 我自己錯估交換修課所需耗費的時間跟心力(至少要修12學分,而且不能被當,被當也要退錢回去),只至於在遠端修課的那年,幾乎沒有好好找原指導教授討論論文的事,這點是我的疏忽。 結果後來還是換新老師了。原本我的前指導教授還要把我托給系上另一個教授,結果那個教授後來說接不了,我就被丟包了?!而且原指導教授在系上人緣很差,所以沒有人願意共指。我後來是跟原指導教授數結束師生關係,直接找新教授、做新題目這樣><
今天在遊戲中升到了60等,每天的努力能夠逐步累積令人感到滿足。然而,我卻意外地感到沮喪,而不自覺地發呆了很久。明明知道要做的事不難,但動不了身。對未來的焦慮也困擾著我,尤其是碩班指導老師即將退休,若不能在明年一月前完成論文,將面臨換題目的壓力。雖然為其他同學的畢業感到高興,自己卻有種被拋下的感覺。
Thumbnail
不用厲害才開始,要開始才很厲害 最近常常看到這句話,覺得很棒,想起那時候,28歲才又去重讀大學時的點點滴滴,那時候在竹科產線做夜班,時常都會聽到有同仁在談論我的消息,內容差不多是,畢業都不知道幾歲了,多來加班賺錢比較實在。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