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教育

含有「菁英教育」共 2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現行的才德至上思想雖然初衷良好,但卻導致了重大的社會分裂,Brooks 的評論指出,頂大才有的「六大精英原罪」如何撕裂社會,以及他對重新定義菁英價值的呼籲。
Thumbnail
GILO-avatar-img
2025/01/27
你的文章都很好讀,謝謝分享~ 也想提到可能還有兩個因素(以自己在美國的經驗): 1)現在被右派批評的多元DEI招生制度(意思是很多頂大給特定族群有一定入學額度來確保學生組成夠「多元」。) 2)學校更以盈利而非教育為主(從學費之貴能看出),有些學校與其幫助不適合學生轉系或建議他們休學,反而更傾向於讓他們混學位畢業。
鋼哥-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27
哭追肉泥K.Z. DEI 的政策我尚未理解全面,但曾經聽過美國的哲學教授 Peter Boghossian 和大學生的對話。從一些片段中可以發現,過度強調 DEI 反而受限了討論的空間,校園內「左」到不自由,似乎沒有達成該政策預期的多元。 我記得之前最臭名昭彰的就是 University of Phoenix,從學生的負債裡搾取學校的收入。當時聽到這所學校的消息驚覺憤怒,怎麼能如此不要臉地用營利思維來辦學?後來常聽聞關於美國教育界的新聞,似乎營利型教育在美國早已行之有年。
本文探討臺灣社會菁英的刻板印象與其缺乏同理心的現象,並以建中校友會辱女事件為例,批判其特權意識與缺乏對女性的尊重。文章指出,這些菁英們的優越感來自於家庭背景而非真正能力,並且缺乏為自身行為負責的意識。作者呼籲讀者反思何謂真正的聰明與善良。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的學科教育已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家長們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僅僅依賴標準化的傳統教育,可能不足以為孩子的未來提供有力支持。 菁英教育為何在現今能夠勝過傳統教育方法? 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馬科維茨在新作《菁英體制的陷阱》中指出,當教育模式過於單一、重視成績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這四篇文章分享了四位同樣處於三十歲的法國成年人,在不同出生背景、不同職業、不同社會經歷、不同薪資收入下的真實人生故事…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幾位同樣處於三十歲的法國成年人,在不同出生背景、不同職業、不同社會經歷、不同薪資收入下的真實人生故事…
Thumbnail
最近,「姨媽內力」美語補習班分享一位虎媽為子女設計的每日行程,遭到炎上。當然,如果孩子是超人,承受得起這種高壓訓練,我也無話可說。但身為教育工作者,不應該推崇並公開讚揚這種極端「可望而不可及」的學習方式,應該為學生和家長樹立一個「可望而可及」的目標。
Thumbnail
我也是想到「倖存者偏差」,有些人真的是萬中選一的「奇才」,但已是高於平均值兩個或三個標準差以上了,叫我們普通人情何以堪啊~
鴻雁-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27
肥龍的生活札記 是啊,簡直比成人還精實
記者:「為什麼許多國家的政府對於「廢死」這件事這麼堅持?」 高層:「你要聽檯面上的話?還是檯面下的話?」 記者:「可不可以兩者都聽?」 高層:「可以!檯面上的話就是為了尊重生命、維護人權,至於檯面下的話則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記者:「有什麼秘密不能說?」 高層:「你應該隱約覺察到這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