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
含有「行為藝術」共 3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無聲樹洞
2025/03/05
走在沖刷與漂流,成而為人的路上|Karding X Selep|Pai'cel X Picul X 得力量
《Pai'cel X Picul X 得力量》是兩個原住民女孩 Karding 與 Selep在 2024 Pulima表演藝術季所做的行為藝術創作。 Pai'cel是阿美族語「給力量、出力」之意,Picul則是排灣族語,代表「力量」——她們渴望的力量來自何處,又要如何尋得?
#
儀式
#
力量
#
勞動
1
留言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2025/03/02
【觀展心得(下)】從<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展,談她與我的生涯規劃與職涯發展
上一篇文章有跟大家分享我在看草間彌生展覽時,對生死議題與性議題的發想與感觸。這篇文章要來跟大家分享我看展完後,對於草間彌生作為藝術家、我身為諮商師的生涯規劃、職涯發展的想法。
5/5
北師美術館
#
藝術
#
藝術家
#
生涯
5
留言
Vivi's Room
2024/09/06
展覽 |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下)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靜默中」、「外在化的身體」、「集聚——找尋目的地」三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0/5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
展覽
#
行為藝術
#
塩田千春
78
31
陽台觀察者
2024/09/07
9
謝謝Vivi Hsu一系列介紹這個讓人顫動靈魂的展覽,而這最後一集,果然如前所說,揭開藝術家創作的發想...。 想到(鄰居)燒焦的鋼琴,於是用黑線編織;想到(為了追夢)離鄉背井,於是垂繩懸重,我想她的確是個藝術家。我承認喜怒哀樂都是滋養人們創作的泥土,但就個人而言,我不會特別鍾愛哀傷耶。也許某些事情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詮釋? 希望她的創作真能讓心中的情緒有了宣洩的出口。也祝福她身體健康。 ❤️
9
Vivi Hsu
發文者
2024/09/09
2
陽台觀察者 很多時候藝術家能創作出這些震撼人心的作品,我想是來自於他們的多愁善感跟對情感細膩的覺察,我想負面、正面情緒都各有其意義❤️
2
Vivi's Room
2024/08/12
展覽 |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中)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5/5
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
#
展覽
#
行為藝術
#
塩田千春
72
43
Only Two 翁立兔
2024/08/12
11
Vivi Hsu 妳的藝術氣質,可能已經達到我一輩子都到不了的高峰!從文字中,"眼見為憑一定為真?看不見就代表不存在?在不同時間與空間的複雜維度下,虛實交織難以分辨。"更能體驗這個哲理,真的應該讚爆,編輯嚴選X4了
11
Vivi Hsu
發文者
2024/08/13
6
Only Two 翁立兔 其實在寫這篇展覽文時,相關文件與台北市立美術館對這次展覽的介紹跟語音導覽等,快被我翻爛了(發揮當研究生的精神XD)。其實[時空的反射]這件作品,除了虛實難辨外,也讓我想到鏡中映射出的自己是真實的自我嗎?有好好觀照自己的內心嗎?也是虛實難辨,這當然也是哲學形而上的靈魂拷問了(已暈)雅米 心裡住著小男孩 林燃(創作小說家) 謝謝眾格友的抬愛,有感受到我的用心,我可是把它當論文在寫了😆
6
溫蒂的包 ➤ 在維也納的逐水草生活
2024/07/27
在阿姆斯特丹遇上《 Marina Abramović 》| 行為藝術教母的自我挑戰與超越
Stedelijk Museum Amsterdam(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展出了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作品,是她在荷蘭的首次最大型個展。本文介紹了展覽中出現的幾件作品,以及Abramović在藝術界的影響。
#
展覽
#
當代藝術
#
行為藝術
67
6
Vivi Hsu
2024/07/29
2
之前就有看過這位行為藝術教母的故事(因為塩田千春的展覽才知道這位教母),感謝分享他最近在阿姆斯特丹的展覽:D
2
溫蒂吃漢堡
發文者
2024/07/29
喜歡
Vivi Hsu 我有拜讀你寫的那篇展覽文章!當時雖然我人在台灣,但因為疫情緣故沒能進到展間看塩田千春的作品,實在非常可惜。不過也謝謝你的文章,讓我能透過你的分享更了解他的創作理念☺️❤️
喜歡
Vivi's Room
2024/07/23
展覽 | 塩田千春 顫動的靈魂 (上)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
展覽
#
行為藝術
#
塩田千春
137
53
雅米
2024/07/23
6
死亡是另一個開始,不是終結也許是
6
Vivi Hsu
發文者
2024/07/23
2
雅米 這的確很難透過科學去證明,不過從唯心論來說,也許是。
2
劇場狂粉的日常
2024/07/18
〔劇場狂粉的日常〕EP278 - 劇場就是「劇‧眾」的地方!🙆《2024戲曲夢工場》
💖作伙來撿戲尾:也就是撿便宜啦,怎麼撿,進來聽到最後就知道!🤭 🌿「因劇場而聚集的觀眾,也召集多樣的戲曲姿態」 🏹「創造經驗,而非照著書籍或既定脈絡走」 來賓介紹👏👏👏 -- 汪俊彥 aka. 汪汪 aka. 策展人🐶🐶🐶🐶🐶🐶
#
Podcast
#
劇場
#
表演藝術
6
留言
台灣女子簡阿貞
2024/03/31
《瑪莉娜的512小時》:如何使人成為藝術?
與其說是行為藝術,或許有時候更適合視作為一種社會實驗。行為藝術家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的許多作品,都帶有這樣的特質。
#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
512小時
#
行為藝術
7
留言
台灣女子簡阿貞
2024/02/20
謝德慶《打卡》:行為如何藝術化?
以前很常聽學姊談行為藝術,像是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節奏零》(把自己變成物品,任由參與者使用現場工具與之互動,包含一杯水、一件外套、一隻鞋、一朵玫瑰,也有刀子、刀片、鐵鎚,一把槍並附上一顆子彈)或是謝德慶《打卡》(一小時打卡一次,一天打卡24次,維持一年)。
#
謝德慶
#
打卡
#
行為藝術
2
留言
餐芳譜——芳菲主人的沙龍
2024/01/25
剪紙的女孩—阿部幸子的行為藝術
日本行為藝術家阿部幸子(Sachiko Abe , 1975-)自幼被遺棄,輾轉多個寄養家庭,因常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在20多歲住進精神病院。後來透過每天剪紙10小時來穩定病情,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亦拯救了自己,後更成為一名出色的行為藝術家,到世界各地表演剪紙藝術。
#
剪紙
#
剪紙療癒
#
剪紙藝術
7
2
Miracle|奇蹟放送所
2024/01/30
1
用生命造就的藝術創作,確實會帶來震撼人心的感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