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
含有「躺平」共 17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現象.社會.學
2024/11/16
經常消遣的人
有幾種人經常消遣。 1.老而無用者:人老了最怕沒有用,覺得自己沒有用,便會感到活得沒意思。老而無用者靠消遣打發時間,但是越消遣越沒意思,尤其在消遣過後,還是要面對各種器官的衰老,以及漸漸逼近的死期,想到就害怕,於是便又躲進消遣之中,暫時忘掉那些不愉快。 2.有錢有閒者:有錢不一定有閒,有閒也不一
#
消遣
#
躺平
#
啃老
2
留言
秋靖
2024/11/01
偶爾也放過自己
美好的早晨起來,是刺耳的鬧鐘吵醒了我,沒有陽光灑落在我身上,也沒有可愛的女朋友會對我說「再不起來,我就要生氣了」,哈,這一切只是我一這個肥宅的幻想,今天又要背英文與看書了,還有要跑步減肥,早起為什麼這麼煩啊,又要開始去上無意義的課了,我買的股票又開始跌了,我不能這麼頹廢下去,我要邁向成功,但成功是什
#
躺平
#
內耗
3
留言
Intern Human 的沙龍
2024/10/30
從《魔女宅急便》談躺平文化
幾天前我重溫了宮崎駿著名動畫《魔女宅急便》,相信看過這部動畫的讀者們還記得電影中琪琪看似因為一場感冒,醒來後發現自己的魔法減弱了,這讓琪琪失落地認為,身為一個實習魔女,連她唯一擅長的魔法都不會的話,那麼她還有什麼優點呢?
#
躺平
#
好好休息
#
自我覺察
22
留言
退休教授:慕鐸的沙龍
2024/10/26
《乾脆躺平算了!?》小評
我想翻身,可是。。 前言 《絶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講的是美國中年白人勞工階級,因為學歷低,找不到較好的工作,也看不到較好的前景,因此往往生活態度消沈,健康不佳,精神苦悶,往往透過酗酒、吸毒、甚至自殺來急促的或緩慢的殺害自己—作者稱之為「絶望死」。《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
#
翻身
#
階級
#
擠身上流
喜歡
留言
逗點的沙龍
2024/10/21
【邁向自由的腳印】Day42—— 人會不會一直躺平下去?、究極J人長出了彈性、第一次做陌生個案的職涯諮詢
這篇週記分享了身為生涯諮詢師和教育工作室共同創辦人的經歷與洞察。在面對困難與失敗的過程中,作者尋找自我彈性與成長的機會。文章探索了各種人生角色中所面對的挑戰與反思,並著重於如何從經驗中學習,與夥伴共同成長,提升自我的意識與能力,讓每一次的挫折成為未來的養分。
#
躺平
#
職涯諮詢
#
心理彈性
6
留言
陪著你的君寶
2024/10/20
為自己人生負責,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
這篇文章探討了每個人在生活中所做的選擇的重要性。作者強調,無論是採取行動或選擇躺平,最終都須對自己的生活負責。透過分享自己的經歷,作者提出了吸引力法則及靈性與科學的關聯,並鼓勵讀者追尋內心渴望,勇敢地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文章不僅提供啟發,還希望能促進讀者共同成長的理念。
#
人生
#
分享
#
躺平
2
留言
隨心而動【Follow your heart】
2024/10/19
沒有人自願當YOLO族
這篇文有點負面抱怨,請斟酌觀看~ 不知道是不是過了30歲了,有關於【結婚/不婚】的演算法開始平凡出現在我的眼前 今天看到了一則新聞,是說韓國政府頭痛太多人不婚不生, 我雖然知道大概會講甚麼但是我還是點進去看完了... 在此之前請讓我花個3秒,說明一下YOLO族的意思。 YOLO:這一個
#
躺平
#
YOLO
#
負面情緒
2
留言
Ad Astra的沙龍
2024/10/16
工作?躺平?無所事事的藝術 L'art de ne rien faire
如今人類平均壽命拉長,我們普遍接受需要「活到老,工作到老」的情況,因此看到當時法國百萬人上街頭遊行抗議,有些人可能感到困惑,只不過多工作兩年,有必要反應這麼大嗎?甚至不少人還覺得法國人懶惰,不願意工作。不工作,就是懶惰。為何我們會認為繼續工作是正當的,可對於休息卻直覺聯想到懶惰?
#
生活工作平衡
#
躺平
#
無所事事
1
留言
刻意微挑戰
2024/10/15
「努力未必成功」,躺平是不是比較好?反正差距填不上
你是否曾經在努力時懷疑過:「即使付出再多,成功也未必會來,那為什麼要這麼辛苦?」這個念頭其實非常常見,背後反映出我們對失敗的恐懼和對結果的焦慮。但你知道嗎?真正的成長並不全看結果,而在於過程中獲得的學習和轉變。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打破對失敗的迷思,一起來看看如何把恐懼變成力量,讓每一份努力都值得!
#
努力未必成功
#
躺平
#
恐懼失敗
喜歡
留言
Zeseri 捷思艾瑞
2024/10/13
你會選擇年輕時過著平穩的生活,還是願意在年輕時經歷一些波折?
年輕時遇到波折有助於累積經驗,讓未來更從容面對困境。平穩的生活雖令人嚮往,但並不現實,無法避免挑戰和挫折。面對壓力,獲得自信和成就感比僅僅經歷困難更為重要。不應該過度偏重生活的某一面,平衡工作與生活需要靈活調整。 你會選擇年輕時過著平穩的生活,還是願意在年輕時經歷一些
#
自我成長
#
個人成長
#
工作與生活平衡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