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物

含有「雜物」共 6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面對家中日積月累的雜物,你是否也曾無從下手?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和室友實踐「四箱分類法」的實際經驗,從分類、暫存、整理到最終收納的整個過程。文章中不僅有具體方法,還有斷捨離途中發生的溫馨小插曲。
Thumbnail
關於猶豫區(通常積滿了「可是這是童年回憶ㄟ」「現在都買不到這種了」) 上次剛好跟朋友聊到這個話題! 我是容易猶豫的人嘛,囤積了一堆雞肋玩意兒 他提供一個決策標準:想像一下這個「要丟捨不得,但其實平時根本也不會用」的東西上面沾滿大O(???) 你會咬牙洗洗的話就可以留,想丟掉的話那現在就直接丟算了。。。
Chloe-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左先生 我有看到一個概念-「生前整理」,還在想等我整理了第二輪,第三輪應該就是這個主題了🤣,我要好好想哪些東西打算一起帶走😁
整理,不只是把東西收一收,而是一場與自己對話的練習。當我們學會減少、留下剛剛好,生活不會空洞,反而更清爽、更自由。
那時候,我的房間亂得像是被颱風掃過。 看著滿地的東西,我第一個念頭是: 「我需要一個大一點的收納盒。」 於是我去買了。漂亮的、透明的、分隔好的。 把雜物一股腦塞進去,蓋上蓋子,房間瞬間整齊。 我以為自己很厲害,直到幾個月後打開 —— 裡面滿滿的,全是垃圾。 收納盒
Raven 學姊-avatar-img
5 天前
真的 清東西跟整理才是治本...一直把垃圾藏起來眼不見為淨的我很心虛XD
李羊-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Raven 學姊 哈哈!~和我以前一樣!可以清一清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下定決心將家中雜物徹底清除,換來一個清爽整潔的空間後,卻意外發現自己不僅更少亂買東西,甚至對金錢的態度也變得更謹慎、更有意識?這並非巧合,而是因為你在整理的過程中,無形中觸及了金錢心理學的核心。
含 AI 應用內容
#成長#人生#學習
小坪數空間的舒適與機能,取決於空間規劃技巧。本文提供沙發選擇、櫃體設計、臥室簡化、及無痛容亂佈置等策略,包含高腳沙發、模組化沙發、穿透式櫃體、懸空櫃體、床下收納、有底色櫃體、有範圍的亂、骨架分隔收納等建議,助你打造舒適、自在的小宅空間。
Thumbnail
蜂聲-avatar-img
2025/08/05
超喜歡謝謝分享~發現自己也有用這些技巧耶~
蔡小湘-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5
蜂聲 我是吃很多很多苦過來的設計師 經歷過台灣經濟起飛 裝修業最輝煌的時期 還在職場待快二十年才創業 現在的工法和工程環境已經不同 老師傅都已經退休 很難學到實實在在的東西 設計這一條路 是時間去累積經驗 很難短時間有所成果 都是在跌倒和失敗才會學到 這裡的部落格 我在人設部分.... 設定是淺學易懂的文章 剩下專業的部分 就寫在書裡
漂泊過、搬過家、被雜物困過——終於,我啟動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簡單計劃」。從誤打誤撞的逃難幻想開始,到系統化的整理策略,每一次清理都像升級打怪,讓生活從混亂逐步回到可控。這篇是我的計畫開場,也邀請你一起動手,整理出自由與彈性的空間。
Thumbnail
Sylvia-avatar-img
2025/07/25
這物品的數量和氣勢.....🤣🤣🤣 等著看過程和完成版!!!
Chloe-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7/25
Sylvia 這些物品是我焦慮的來源,每天要開工前都要一番打氣🤣🤣🤣
《零雜物(Goodbye, Things)》,由日本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所著,這本書深受全球讀者歡迎,主張透過「丟東西」來改變人生,讓我們從混亂、焦慮、拖延走向自由、專注與清明的生活方式。 📘 書名:零雜物(Goodbye, Things) 作者:佐佐木典士(Fumio Sasaki)
房間的混亂,是否也反映了你內心的壓力與迷惘?面對成堆雜物,我們捨不得丟,不只是念舊,更多是來自對浪費的「愧疚感」,以及對未來的「焦慮」。 讓我們一起探究為何總藉由購物投射理想、填補空虛。斷捨離需要的不只是整理技巧,更是一套與自己和解、告別心理負擔的實踐方法。藉此放下重擔,為生活迎來真正的清爽與平靜。
Thumbnail
第一眼就心動的東西通常買了不會後悔,就算很捨不得但用不到的就是放一段時間送人或丟掉 整頓過的房間通常也象徵著明朗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