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計劃,從「逃難幻想」開始
如果我跟你說,我開啟這個簡單計劃,是為了避免哪天末日來臨時,自己會因為一堆用不到的雜物絆倒,或在緊急時刻翻不到急救包而憋屈——你會信嗎?🤣
好啦,雖然是玩笑,但其實這計劃的起心動念,來自於我過去漂泊搬家的經驗。經歷過一次大型搬家,扔掉三分之一物品後,才驚覺物品的靜默暴政有多可怕。
身邊還有個室友,經常因為找不到東西就重複購買,讓財務狀況陷入無限循環。
更慘的是,我自己過去看過的收納整理方法,全都在需要時腦袋放空。
於是,我決定實踐費曼學習法,一邊整理,一邊記錄輸出,順便把這段過程整理成系列文章,跟大家分享、討論,也歡迎你留言交流,一起打怪🧹。
作戰範圍
現階段我能動手的範圍,主要是自己房間和部分公共區域,畢竟《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近藤麻理惠說得好,不要擅自動別人的東西,不然會出事😅。目前開放整頓區:
- 客廳、玄關
- 廚房:餐櫥櫃、碗盤櫃
- 臥室:書架、層架、衣櫥、書桌
- 浴室
- 儲藏室
附上當前狀態示意圖👇(已經丟過一輪,但……🤯,圖片中的大約是目前全部的一半😑。)
斷捨離金字塔
在大量閱讀學習之後,我覺得最適合自己的判斷方法是呼哈爱整理提供的概念——斷捨離金字塔,目前我也依照這個策略來迭代整理過程,以下就是他提出的十個階段:
- 垃圾:第一眼確定是垃圾的物品
- 功能失效:過期或破損的物品
- 廢物利用:有些看起來可以廢物利用的東西,如盒子、紙袋
- 無中生有:各種贈品或是為了免運而購買的,但實際沒有用的物品
- 使用不舒服:不合適的衣物、不順手的工具
- 歷史遺留:考試用書、使用過的錢包
- 功能重複:很多把美工刀
- 用不完的消耗品
- 萬一有用
- 紀念品
一層層擊破,每丟一袋,感覺像升級打怪一樣。
小結
這段整理過程讓我體悟到一件事:簡單,不是終點,而是面對生活選擇時的一種姿態。
期許,當把三個房間整理完成後的那晚,夢見末日真的來臨,但我能背起輕巧逃生包,輕鬆轉身離開,對著滿地雜物說:「謝謝你們曾經帶來的安全感,但自由與彈性,才是最高級的生存。」
簡單,不是少東西,是為了隨時能帥氣轉身。